初中語文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路徑和策略論文
一、精心設計開場白,創(chuàng)設最佳學習氛圍
“開場白”即引言或導語。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币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jié)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上課之始,用種種方法觸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我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是這樣導入的。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fā)的景象。在講課時,我先請學生唱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接著我講道:“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孩子們的眼睛里。下面在音樂中,請大家想一想,一提到春,你們會想到哪些優(yōu)美景物和詩詞?”頓時,課堂的氣氛就活躍起來了。
在教學《岳陽樓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先提一個問題,如果你沒有去過一個地方,你能描繪出那個地方的優(yōu)美景色嗎?傳說我國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寫《岳陽樓記》時,就沒有去過岳陽樓。他被貶鄧州時,公收到好友騰子京寄來的一幅岳陽樓的畫圖,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岳陽樓記》。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篇文質兼美的佳作!
二、巧妙選擇切入口,出奇制勝
根據課文為同的特點,巧妙選擇切入口,力爭出奇制勝,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好之”與“樂之”中求知。這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方法。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譬如教學《明湖居聽書》時,我沒有按課文順序先讓學生了解戲園盛況、琴師演奏、黑妞演唱,最后才去了解白妞的演唱。而是先從白妞演唱處切入,這是課文的重點,用了大量的比喻、通感來表現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藝。我也花了較多時間來朗讀、討論這一段。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句“除了正面描寫白妞外,作者還用了其他方法嗎”自然過渡到前半部分內容。沒有程式化的分段,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了刻畫人物常采用正面與側面結合的方法,同時也掌握了描寫聲音常用的方法是比喻。由于突破了通常的教學順序,出其不意,巧妙選擇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興趣,從始至終學生都是態(tài)度積極地參與思考討論,發(fā)言踴躍。只用了三十幾分鐘,一篇課文就學完了。最后還留下十幾分鐘,學習課文的描寫方法,進行口頭練習。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再如我教《雨中登泰山》時,不從常規(guī)的移步換景講起,而是設計了兩個問題:(1)登山十分辛苦,但從古到今的人們?yōu)槭裁炊枷矚g登山?(2)作者為什么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放棄登泰山?問題一出來,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略經討論,大家一致認定:登山的過程是人生的濃縮,登山是人生的寫照;登山激發(fā)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勇氣和信心。這樣一來,學生對這篇看似淺顯易懂的文章有了濃厚的興趣,許多如“過而不登,像是欠下了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筆債似的“等難點,學生都能找出理想的答案。
三、大膽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唱主角
大膽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重要方法。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往往這樣的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高。我常采用答記者問型、學生當小老師型、辯論型、表演型、觀看影片型等方式,讓學生變換角色,使學生在課堂中思盡所能,言盡所思,成為課堂的主體。
比如在教動補短語時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先讓學生進入情境。“請各位記者用10分鐘時間閱讀知識短文——動補短語,然后用記者的語言提出問題,教師解決!睂W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動補短語的學習中,經過10分鐘的閱讀、思考、提問準備,陸續(xù)有學生舉手要求發(fā)言。一位學生發(fā)言:“我是初一一班的記者王彬,請問老師,動賓短語和動補短語前面都是動詞,后面的賓語和補語如何區(qū)別?”接二連三的,記者們提出各種問題,我一一解答,再檢查效果,很好。
再如《傻二哥》是一篇自讀課文,我采用辯論的方式,設計正方觀點(教師)“傻”與反方觀點(學生)“不傻”展開辯論。辯論根據中課文中找。學生以辯手身份投入學習,找根據的過程就是精讀課文的過程。這樣既掌握了課文,又學會了辯論的基本方法,一舉兩得。
詩歌、散文采取配樂欣賞的形式,不是簡單找一段音樂邊放邊朗讀,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樂的朗讀帶,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意境和所表達感情的基礎上,自己挑選音樂來配,看誰的配樂與詩文的內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樂是學生喜愛的,詩文的意境美是學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藝術相通的特點,把二者結合起來,既是語文課又是欣賞課,既學了語文知識,又愛到美的熏陶。學生能不有興趣嗎?
四、讓學生仔細品讀,漸入意境
反復誦讀可以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同樣,豐富的想象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币驗樵姼璧恼Z言是高度凝煉的,它用極有限的字數表達極其深刻的內涵,不展開想象,就無法深入作品內部,就無法走進詩人創(chuàng)設的意境,無法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巴爾扎克曾說過一句有意味的話:“真正懂詩的人會把詩人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蔽覀冏寣W生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誦讀感知形象,運用想象去填補詩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詩意,走進詩人的意境。
如讀《出塞》,試圖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么呢——秦筑長城、漢衛(wèi)邊關、唐……為了戍守邊境,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戰(zhàn)爭卻為什么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誦讀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畫面深入想象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如何。如讀《狼》,要求學生誦讀時根據屠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幅畫,想象當時的環(huán)境、屠夫心理活動的變化等等,這樣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個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主題就較好地品味出來了。
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思想解放一點,膽子更多大一點,方法也就不難找到了。
【初中語文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路徑和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論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