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從高校知識女性發(fā)展的困惑看社會性別教育策略論文
論文關健詞:女性 社會性別 女性主義 教育 策略
論文摘要:文章從社會性別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了高校知識女性群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發(fā)展所遇到主要問題,指出我國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中存在的明顯弊端—各級各類教育中社會性別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廣泛開展社會性別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人類社會的進步,為當代女性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知識女性順應時代的潮流和社會前進的步伐,展現出勃勃英姿。她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努力拼搏,在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的同時也實現著自身價值。然而,她們在發(fā)展中遇到了種種障礙,存在著諸多困惑。認真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有助于她們在成才的道路上更快地進步,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高校知識女性持續(xù)發(fā)展的困惑
高校知識女性屬于社會中的先進群體。她們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高素質,在社會分層上居于較高層次。她們深感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重新審視、思考、設計、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以期適應這個大變革、大發(fā)展時代。
1.高校知識女性的優(yōu)勢
改革開放給高校知識女性提供了成才與發(fā)展的得天獨厚的外部環(huán)境。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的不斷擴大,為她們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高校給知識女性施展才華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條件,優(yōu)越和特殊的環(huán)境,是高校知識女性一顯身手、大展風姿的平臺,相當一部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出自于她們之中,高校名師中女性已不是鳳毛麟角,她們的勞動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褒獎。高校知識女性自身“四自”精神明顯增強。她們一般都具有良好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的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成為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生力軍,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2.高校知識女性面臨的挑戰(zhàn)
盡管知識女性在發(fā)展中具有許多優(yōu)勢,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知識女性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有時甚至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這種狀況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障礙在哪里?經過認真的考察分析,我們可以找出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一是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于當代女性成才來說,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也是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長期以來,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一直處于邊際地位,許多人期待的信息技術會有助于消除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現象并沒有出現。恰恰相反,在一些領域中再次表現出女性的邊際地位的強化,使女性的成才與發(fā)展處于不利的循環(huán)之中。主要表現在:在一些高新技術的教學、科研領域,女性學者的比例偏少,在一些關鍵性的教學、科研崗位(如院士、博導),女性學者比例大大低于男性。特別是在高校的決策層中,女性處于絕對弱勢地位,不少院校領導班子中女性成員的比例偏低。上述狀況直接影響了女性的專業(yè)選擇及就業(yè)選擇。
二是女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受限。由于女性的生理特點,和男性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明顯的不同的是,女性在人生旅途和職業(yè)生涯的過程中,必然地要承擔人口再生產和再教育的職能,在生子、育子和教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還要承擔照顧老人和家庭的責任。這些職能和責任與職業(yè)發(fā)展幾乎是處于同一時期,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矛盾沖突。知識女性在職業(yè)生涯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為承擔這些職能而發(fā)生職業(yè)阻隔和職業(yè)中斷的現象,給許多女性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因她們將來要結婚生子,會在一定程度上要影響工作,一些院校不愿意給女教師培訓和深造的機會,使她們的知識更新相對滯后,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少于男性,導致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等等。
三是女性“雙重角色”的壓力。當代絕大多數女性集“雙重角色”于一身:即職業(yè)婦女和家庭主婦,承擔著雙重職責:同男性一樣的社會職責和繁重的家庭職責,多數女性努力做到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但是知識女性常常受到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困擾,難以突出重圍。她們一般責任感較強,對自身“雙重角色”的認可度和期望值較高,一方面希望成就事業(yè),另一方面又要建設幸福家庭。但在現實生活中,常感到力不從心,陷人矛盾和困惑之中。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社會和家庭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客體,價值實現的方式不同,知識女性同時為兩種不同性質、不同結構的群體服務,在時間、空間、精力和行為方式等方面發(fā)生沖突,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另外,社會和家庭服務分為有酬與無償,二者的評價標準不同,女性這種角色內在的矛盾性集中表現為,主體角色愿望與社會角色期待的沖突,主體的決策能力與社會提供的條件的沖突。
四是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加劇。在高校改革深化的今天,無論男女教師都面臨著教學、科研、晉職、晉級等多重壓力,尤其是高校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領導能上能下,教師能進能出、競爭上崗、按崗拿薪、人才引進等制度,使高校內部的就業(yè)危機感增強。就知識女性而言,這種壓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調解或釋放,就會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產生焦慮、抑郁、恐懼以及冷漠等多種表現,進而影響個人的精力,降低工作效率,出現人際關系緊張。這種嚴重的心理、倫理沖突,往往造成某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在臨床上觀察,某些由于情致因素引起的疾病,應用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調查顯示,近年來,知識女性患慢性疾病比例不斷攀升,不少疾病呈年輕化趨勢。面對這種情況,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在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教師、特別是女教師的身心健康。因為教師良好的身心健康是培育高素質學生的必要條件。
二、開展社會性別教育的策略
知識女性面臨的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自身資源—知識、能力、體力和素質存在某種欠缺,難以滿足全方位最佳雙重角色的需要;也反映出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女性在人類自身再生產中的做出的巨大貢獻,沒有形成合理的指標體系加以衡量并給予補償;還表現為我國生產力水平不高,家務勞動社會化程度還很低,女性承擔家務勞動的格局仍未改變等等。然而,這些還都是表層次的問題,我們還應該從更深層次挖掘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們從知識女性面臨的問題人手,可以觀察到全社會女性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即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tǒng)的性別意識、性別觀念,禁錮著人們的頭腦,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從另一側面反映,我國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中存在的明顯弊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社會性別教育缺失。筆者認為,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徑,就是從治本人手,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大、中、小等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社會性別教育。
(一)開展社會性別教育的重要意義
人類社會是由男女兩性組成的,要建立和諧社會,首先要實現兩性的和諧發(fā)展。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忽視了社會性別教育,使很多人在獲得較多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并沒有獲得必要的社會性別知識,更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性別觀念,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價值取向。社會性別概念提出之前,人們往往根據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看待兩性關系,來解釋現存的社會文化現象,如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等等。社會性別觀念的提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使我們可以重新認識和評價兩性關系,用性別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已經被規(guī)范化、體制化了的性別角色模式,重新審視以這種性別角色模式為基礎的、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性別歧視現象。知識女性面臨的種種沖突,都可以從社會性別教育缺失中找到答案,F在已經到了必須建立科學的性別觀念的時候了。我們要通過積極的努力,把社會性別意識納人到主流意識領域,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觀念,消除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在全社會樹立起全新的性別理念。
(二)社會性別教育的主要內容
1.性別差異教育
社會性別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西方女權主義者提出的,其涵義為:承認男女兩性之間存在差異,即生物差異和社會差異;生物差異不是造成兩性角色及行為差異的決定性因素,社會存在和文化因素才是造成男女角色和行為差異的根本原因;人們現有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觀念是社會化的產物,不是自然的產物,其中帶有很多不平等因素,必須改變。
在開展社會性別教育時,要特別注意指出,早期的性別概念帶有比較強的女權主義的特征,理論上被稱為本位主義的女性視角,強調女性要和男性一爭高低,一定要事事平等,甚至比男性還強。這是一種對立的觀點,是不科學的,是一種性別局限。而社會性別概念的提出,關注性別與社會的互動關系,超越了男女兩性對立的模式,不單是研究人類中的某一性別,而是放眼整個人類社會制度,尋求男女兩性和諧關系的根源。
2.女性性別優(yōu)勢教育
長期以來,在中外歷史與社會文化中,女性是被視為弱者而存在的。不可否認,男女兩性的性別差異是永恒的存在。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所處的文化、社會觀念抑制了女性的能力的發(fā)揮,貶低了女性的社會價值。從生理學和社會學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發(fā)現女性的諸多優(yōu)勢:
女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大自然雖然沒有賦予女性強壯的體魄,但給了女性更長的壽命,據統(tǒng)計,男性各年齡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的抵抗力、忍耐力、毅力均高于男性;許多研究證明,女性具有豐富的情感以及對他人情感的感知力,直觀能力更強,對事物的觀察力更為細致、具體、敏銳和準確;女性一般較男性更善于言辭,溝通能力較強,在視覺、聽覺、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男性。高校知識女性在這些方面的優(yōu)勢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女性的這些性別優(yōu)勢都為女性的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女性潛能開發(fā)教育
既然女性具有如此之多的優(yōu)勢,而現實中成功女性的比例卻遠遠低于男性,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女性潛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高校知識女性的巨大潛能尚有待于進一步挖掘。要通過社會性別教育,使女性充分認識到自身潛能和優(yōu)勢建立自信心和責任感,增強“獨立意識”,將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同時,社會也應創(chuàng)造女性潛能開發(fā)的必要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女性潛俞和優(yōu)勢,使那隱性人才變?yōu)轱@性人才。
(三)開展社會性別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
1.高校應成為社會性別教育的主渠道
在我國,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開設了女性學、社會性別等課程,如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在本科生、留學生、本碩連讀等學生中開設了女性學課程,較為系統(tǒng)地講授了兩性的生理、心理差異,社會性別等基本理論以及女性潛能的開發(fā)等知識,受到學生的歡迎。高校知識女性在這方面的努力,必將開辟全社會性別教育的先河,為在全社會開展性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但也必須看到,開設女性學的只是部分高校,普及率還不高,女性學在學科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2.廣泛開展社會性別教育與培訓
由于以往社會性別教育的缺失,對于社會各層次、各類型群體,最現實的辦法,是進行廣泛的社會、性別教育與培訓。這種培訓絕不僅限于女性,也包括男性,不僅限于學生,也包括各級領導和各類人群。通過培訓,普及社會性別知識,提高全社會性別意識。各級領導要從關心、幫助、鼓勵女性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根據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成才規(guī)律,充分搭建女性職工教育平臺,建立婦女保護機制。各級工會、女工委員會以及婦聯組織,要充分發(fā)揮”女工之家”的作用,在做好女職工的貼心人和事業(yè)上的幫扶者的同時,承擔起社會性別教育與培訓的職責,科學設計教學計劃,采用適合職工特點的教育形式,達到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社會性別意識的目的。
3.建立各方面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社會性別教育絕不是一時的應急教育,也不是單純的女性教育,它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是關系到女性發(fā)展、兩性和諧乃至社會和諧的問題,是關系到下一代的教育與民族的興旺的大問題,各級領導決不可等閑視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各級組織、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從治本人手,建立起各方面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從家庭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人手,突破小學、中學這一社會性別教育的盲區(qū),實現社會性別教育從小抓起,建立家庭、中小學以及全社會的各種教育原則和規(guī)范,加大投人,堅持常抓不懈,努力實現在兩性和諧基礎上的和諧社會的目標。
【淺論從高校知識女性發(fā)展的困惑看社會性別教育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對高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策略的研究08-06
高校人事管理的發(fā)展策略論文10-24
高校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發(fā)展策略探究論文05-09
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困惑與對策論文05-10
新時期高校成人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策略創(chuàng)新研究論文10-24
女性體育文化發(fā)展的論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