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新課標》語文大組活動教育隨筆
在這次“重讀語文新課標”活動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自學交流
開學初在組內布置任務,每一位老師重讀新課標,找出我們教學與新課標的差距,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出現(xiàn)的問題。在年級組內交流,在選出代表在大組交流。
通過自學,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不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會積累習作素材,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強,作文內容就會千篇一律,無個性等。而這些都是課標對本期語文中考段提出的目標,所以,我們語文組的以研究習作為主。
二.將子問題研究與校內賽課相結合。
1.原來校內賽課是35歲以下的老師參與,隨著我校教師隊伍的日漸壯大,從上期開始,賽課分為兩個階段:現(xiàn)在年級組內上,再選代表在校內賽。要求上課之前認真閱讀新課標,先說課(說課標,說教材,說教法),在上課,可后全組教師評課。
2.問題研究是這樣實施的:以年級為單位,根據(jù)新課標對各年級段的具體要求提出問題。在一學期的教學中以這個問題貫穿始終,期末進行總結。在研究過程中,既有老師的成果,也有學生的研究成果,還有老師的反思。根據(jù)新課標對各年級組的要求及我們在重讀新課標中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我們低年級組的研究識字教學為重點。
本期,在重讀新課標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將這兩次活動結合起來。每個年級組選出代表展示了不光是一節(jié)課,更多的是展示了年級組對子問題的研究。如:三年級帥玉梅《照片的故事》習作指導課,四年級代敏老師在區(qū)上上的一節(jié)習作評改課《橋》,在組內試講時,全組老師都參加了。
課前,他們年級組內老師先談了他們組老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及怎樣設計教法的,在由執(zhí)教老師上課。聽課老師一樣、有任務,課前就進行了任務分工,部分老師也聽課邊負責觀察學生活動:包括課堂發(fā)言,小組活動,學生情緒態(tài)度變化,研究學生在課堂中是否提高了習作問素養(yǎng)。部分老師邊聽課邊負責觀察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對學生評價是否恰當,有無激勵性,教學方式是否多樣化,適合學生嗎。課后分年級緊緊圍繞“研究課堂教學是否符合新課標精神,是否體現(xiàn)新課標準下作文指導及評改原則,有無創(chuàng)新的思路以及做法”,開拓討論,交流,本年級參與研究的老師也做出解釋,展現(xiàn)了整個年級組的研究,而并不是上課老師一人的.事。在這次活動中,還邀請了廖惠渝老師對兩節(jié)課做精彩點評,為老師們做結題講座,讓老師們更深入的領會新課標的精神。
本期 一年級的家長開放課是這樣進行的:
低段識字教學為重點。在教學中不光教會學生識字,研究的重點剛在了如何激發(fā)識字的興趣上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上。
中高段以作文研究為重點。三年級以作文指導為研究重點,他們圍繞新課標對中段習作的要求在指導學生習作上狠下了一翻工夫,有情趣性的,有開放式的,也有滲透性的,代表課三年級如帥老師的《照片的故事》,四年級的習作評改為研究重點,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主要在“說”中學改;正面評改多激勵;多種形式促修改:制作學生習作體價表,表中設計了自評,同學評,家長評,老師評等項目,還分列了留心觀察,學會承受,喜歡閱讀,欣賞美文,積累優(yōu)美詞句,表達組織真實情感等版塊供學生評改,讓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被別人發(fā)現(xiàn),讓學生喜歡習作,提高習作能力。另外,還有老師專門嘗試利用網(wǎng)絡技術,教學生評改也很有成效。這與老師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課標精神是分不開的。五年級結合課標和北師大教材要求,他們研究主題是“在閱讀中學會批注筆記”。做法是:聽專家講課;集體學課標學教材;教學生分析課文;學生動手操作等。
下面,再談談我們平時教學中如何貫徹新課標的。
三.集體備課
要求每個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備課有共同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化東西。年級中每個主研究兩個單元,貫徹新課標精神,注重單元整合,還要求備課不僅要備教學思路,還要備課標與教材,備學生,課后要有反思。
四.聽課
組內教師聽校課,還要聽平時課。師徒結對子,不光徒弟聽師傅的課,師傅也要聽徒弟的課,還鼓勵跨學校,跨年級聽課,學習上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貫徹課標精神,學校經(jīng)常出現(xiàn)數(shù)學老師聽語文老師的課,語文老師聽音樂、美術老師的課的現(xiàn)象。當然,課后大家會互評,交流,改進教學方法。
以上四點是本期我小語文組在“重讀新課標”活動中具體的做法,做得不夠的請各位專家指正。
【《重讀新課標》語文大組活動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重讀射雕的雜文隨筆07-02
激情大闖關教育隨筆06-29
語文教師教育隨筆05-06
語文新課標論文05-14
小花生大收獲教育隨筆10-20
樹立大語文觀雜文隨筆07-02
數(shù)學大組教研活動總結04-14
重讀魯迅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