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的名言
1、君人者乃作樂以節(jié)之,使不失其和。
2、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dāng)?shù),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3、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
4、治理國家的原則,在于依賴賢士與民眾。信任賢者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會有什么紕漏了。
5、地薄者大物不產(chǎn),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
6、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
7、事物的本末沒有顯示出來之前,一般人是難以認(rèn)識其本質(zhì)的.。天地運行的玄妙規(guī)律,可以通過萬物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
8、夫主將之法,務(wù)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于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
9、德同勢敵,無以相傾,乃攬英雄之心,與眾同好惡,然后加之以權(quán)變。
10、主,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失權(quán)。臣,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以事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國弱,威多則身蹶。
11、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
12、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謀,同貴相害,同利相忌,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規(guī),同巧相勝:此乃數(shù)之所得,不可與理違。
13、根枯枝朽,人困國殘。
14、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
15、用兵的要義,在于注重禮節(jié),厚給俸祿。注重禮節(jié),智謀之士便會前來投奔,厚給俸祿,忠義之士便會視死如歸。
16、德足以懷遠(yuǎn),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17、眾疑,無定國;眾惑,無治民。疑定惑還,國乃可安。
18、賢人之政,降人以體;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19、足寒傷心,人怨傷國。
20、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
21、圣王之用兵,非樂之也,將以誅暴討亂也。
22、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
23、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24、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
25、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yuǎn)疑,所以不誤。博學(xué)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26、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
27、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
28、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jù)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則享天下之樂;能救天下之禍者,則獲天下之福;故澤及于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圣人歸之。
29、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30、豪杰秉職,國威乃弱;殺生在豪杰,國勢乃竭;豪杰低首,國乃可久。
31、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32、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33、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
34、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歸。善者得其佑,惡者受其誅,則國安而眾善至。
35、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
36、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
37、一令逆,則百令失;一惡施,則百惡結(jié)。故善施于順民,惡加于兇民,則令行而無怨。使怨治怨,是謂逆天;使仇治仇,其禍不救。
38、統(tǒng)率將領(lǐng)的辦法,是務(wù)必要爭取英雄的歸心。
39、夫人之在道,若魚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
40、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
41、出軍行師,將在自專;進退內(nèi)御,則功難成。
42、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萬,國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澤;去一利萬,政乃不亂。
43、夫統(tǒng)軍持勢者,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可使保軍,乖眾不可使伐人。
44、含氣之類,咸愿得其志。
45、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jié)。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祿。潛名抱道者,時至而動,則極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則建殊絕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揚于后世。
46、務(wù)廣地者荒,務(wù)廣德者強,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殘滅之政,累世受患;造作過制,雖成必敗。
47、千里迎賢,其路遠(yuǎn);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遠(yuǎn),故能全功尚人,而下盡力。
48、夫志,心獨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博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49、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后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yuǎn)忠者亡,近色遠(yuǎn)賢者昏,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己而責(zé)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50、莫不貪強,鮮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動應(yīng)事機。
51、進賢者,福流子孫,故君子急于進賢,而美名彰焉。
52、夫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
53、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yù)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54、故弱之以位,奪之以國,是謂霸者之略。
55、體降可以圖始,心降可以保終。降體以禮,降心以樂。
56、與眾人追求的目標(biāo)相同,這個目標(biāo)沒有不實現(xiàn)的;與眾人憎恨的敵人相同,這個敵人沒有不完蛋的。
57、衣不舉領(lǐng)者倒,走不視地者顛。
58、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59、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quán)也。
60、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
61、賢去,則國微;圣去,則國乖。微者危之階,乖者亡之征。
62、賢臣內(nèi),則邪臣外;邪臣內(nèi),則賢臣斃。內(nèi)外失宜,禍亂傳世。
63、務(wù)善策者無惡事,無遠(yuǎn)慮者有近憂。
64、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設(shè),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6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66、殺生在君,國乃可安;四民用靈,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67、上行虐,則下急刻;賦斂重數(shù),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
68、仁賢之智,圣明之慮,負(fù)薪之言,廊廟之語,興衰之事,將所宜聞。
69、柱弱者屋壞,輔弱者國傾。
70、枝葉強大,比周居勢;卑賤陵貴,久而益大;上不忍廢,國受其敗。
71、使義士不以財。故義者,不為不仁者死;智者,不為暗主謀。
72、賢人所歸,則其國強;圣人所歸,則六合同。
73、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yǎng)人厚。
74、夫命失,則令不行;令不行,則政不正;政不正,則道不通;道不通,則邪臣勝;邪臣勝,則主威傷。
75、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76、奸雄相稱,障蔽主明;毀譽并興,壅塞主聰;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77、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zhàn)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zhàn)者,用命也。
78、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79、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wù)耕桑,不奪其時;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娭,然后選士以司牧之。
80、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因。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
81、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82、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wù)。
83、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84、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
85、內(nèi)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飾躬正顏,以獲高官;是謂盜端。
86、世世作奸,侵盜縣官,進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謂國奸。
87、犯上者尊,貪鄙者富,雖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誅,貪鄙者拘,則化行而眾惡消。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祿得;節(jié)義之士,不可以威刑脅。故明君求賢,必觀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禮;致節(jié)義之士,修其道。
88、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89、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強弱相虜;莫適禁御,延及君子,國受其咎。
90、行動起來便會像四肢與軀干一樣協(xié)調(diào),像各個關(guān)節(jié)一樣互相照應(yīng),像天道運行一樣順乎自然,靈巧得沒有一點造作痕跡。
91、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嫉賢者,其名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