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黃朝亮 電子郵箱: h5187@msn.com 學校: 溫州甌海茶山中學
語文學科包含著其它學科無法相比的美育因素,這種性質(zhì)決定語文必須成為審美教育的主陣地,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自身和投身實踐的能力。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聲像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nèi)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tài),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所以,語文多媒體制作中實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體實現(xiàn)機制如下。精心制作聲像,讓學生感知美。多媒體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能把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這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是精選或制作美的畫面。視覺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徑,美感強烈的圖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號傳入大腦,從而達到審美愉悅。所以在制作課件時,我們要注意圖片色彩的配置,圖文的和諧,用筆的精細;按鈕的色調(diào)、大小、字體也要與圖片風格相吻合,以保證畫面的整體美。如《景泰藍的制作》課件中,制作者在開始階段展示了幾幅景泰藍的成品圖:在黑色的背景上,景泰藍制品閃著柔和華貴的光澤,緩緩隱現(xiàn)。這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工藝的精髓,受到美的強烈震撼。文字圖片的制作也要講究。文字圖片要能體現(xiàn)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對稱、整齊或錯落有致。同時應注意文字色彩、字體、大小的變化,避免單調(diào)呆板。其次,應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適當處理輕重、緩急、停頓、語氣、韻律等技巧,具有音韻美和藝術穿透力,使具有視覺特征的文學作品立體化,變得鮮活起來。我們在《歸園田居》課件中,用平靜緩慢的語調(diào)、恬淡悠然的基調(diào)、沉穩(wěn)清晰的節(jié)奏朗讀全詩,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重返田園的愉悅心情,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達到了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第三、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飽蘸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chuàng)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那么怎樣在語文課件中架起一道橋梁,溝通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感,使他們碰撞、交觸,從而引導學生感悟"美"的深蘊呢?創(chuàng)設情境。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林黛玉"時時在意,處處小心,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黛玉的這種微妙心理,學生就很難理解,畢竟生活經(jīng)歷相距太遠。那么制作該課課件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我們的做法是在課件中載入一段錄像:越劇《紅樓夢》。戲劇中那富有表現(xiàn)力的唱詞,很快誘導學生進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處境,進而理解人物的心境,與人物同命運、共呼吸,從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因此,課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圖象、聲音、情境等,促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得到積極的刺激,從而提高諸如旋律感、節(jié)奏感,觀察事物的敏銳性、理解力和選擇性等整體感知能力。運用比較手法,讓學生鑒賞美。生活中的矛盾對立是一種普遍存在。比較,是人們在認識、鑒別事物中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人們對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膚淺到深刻,不僅可以看到事物自身的本質(zhì)屬性,而且能夠揭示事物間的關系和異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對于文學作品來說,運用比較映襯,最能顯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在制作課件時,若能把握并突出這一點,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美并受到陶冶。比較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文章的立意、標題、結構、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到記敘的線索、說明的順序、抒情的色彩、議論的作用乃至文章風格、詞語運用、修辭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梢钥v比。如魯迅的《祝!,文中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主要有三次,課件中以圖片展示出來,通過比較,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這些變化,體會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慘重打擊,進而理解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人的迫害,鑒賞人物形象體現(xiàn)出的悲劇美。也可以橫比。如《群英會蔣干中計》課件中,可以設計一個表格,將周瑜與蔣干在群英會上的語言、動作、神情加以比較,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周瑜多謀善斷,豪邁自信;蔣干少勇寡謀、自大愚蠢。在美與丑、智與愚的對照中品鑒人物的形象美。留下想象余地,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葉圣陶先生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qū)遣我們的想象。"愛因斯坦也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審美教育中,我們應該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課件制作中,要留下足夠的余地,讓學生根據(jù)已提供的有關信息,喚起和調(diào)動自己記憶中的有關表象,歸納、組合,在大腦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把作者沒有直接說出的意思補充完整,這樣才能領會其中蘊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方法上,我們主要采用如下幾種形式。其一,利用優(yōu)美的音樂,引發(fā)學生的想象。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想象的一門藝術。在課件制作中能恰到好處的利用優(yōu)美的音樂,往往能找到開啟學生想象之門的觸發(fā)點,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思。例如,在制作《孔雀東南飛》課件時,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仔細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發(fā)揮充分的想象,通過音樂,在梁祝和焦劉之間構建起了對封建禮教進行斗爭的聯(lián)盟。其二,借助圖文互換,激發(fā)美的創(chuàng)造。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描寫形象生動,美感強烈。在制作這類課件時,在顯示畫面與顯示文字之間,要適當留有間隙,讓學生根據(jù)文字描述畫面或根據(jù)畫面進行文字表述。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反復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中構筑或抓取美感較強、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權衡比較,得出最佳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風景談》、《雨中登泰山》類散文和《雨霖霖》類詩詞課件,采用這種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傊谡Z文課件制作中實施美育,有利于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精神,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一九九九年十月參考文獻:《現(xiàn)代教學技術》 江蘇電教館編著 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語文教學與研究》華中師大編 1999年第五期 《美學基本原理》 劉叔成 夏之放 樓習勇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教育學》 南京師范大學主編 河海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語文小站:http://hcl88.yeah.net/關閉本窗口
[語文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美育實施(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多媒體課件制作畢業(yè)論文
3.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論文
4.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用設計論文
7.關于多媒體課件制作論文
8.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基本要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