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3-03-05 張雙武
據(jù)《武漢晨報》2月28日報道,該市已研究確定,到2005年,將全面實施高中新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并對高中學生的考核方式進行系統(tǒng)性改革。據(jù)悉,這是全國各地為適應教育部即將于本月公布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簡稱“新課標”)而作出的部署之一。
2月11日在廣州召開的全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研修會上傳來消息稱,即將公布的“新課標”規(guī)定,高中階段共開設12至13門課程,其中技術和藝術是新增科目;語、數(shù)、英、物、化、生、史、地和信息技術、通用技術10門課程在必修課的基礎上同時設立了選修課!靶抡n標”的另一個重要改革就是實行高中教育學分制,1學分相當于18課時,普通高中學生3年內(nèi)共設立178個學分,學生必須獲得總學分的80%即142學分才能畢業(yè),其中選修課必須修滿至少6個學分。
關心教育的人士很快就發(fā)現(xiàn),像正在全國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一樣,這是一場系統(tǒng)而深刻的變革,其對教育的影響將是全面而長遠的,在某種意義上說甚至不亞于當年恢復高考制度。
我們知道,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養(yǎng)目標,雖然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zhì)并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但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普通高中教育變成了一塊“跳板”、一座“獨木橋”、一種只為部分升大學的學生服務的畸形的教育。多少嘔心瀝血的場景,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每年的“高考月”里達到沸點。
“新課標”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它開始把學生當做“人”來看待,而不是“考試的機器”;它的培養(yǎng)目標是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數(shù)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而不是“狀元”或“落榜青年”;它終于開始正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偏才”的價值,避免了他們的才華被埋沒的可能,而不是以往的教育評價體系過于強調(diào)“通才”的重要性,再說,高中階段哪有什么“通才”?
很顯然,“新課標”將會為高中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學習選擇空間和個性發(fā)展空間。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科內(nèi)容,實現(xiàn)跨年級自由聽課,將更多的學習自主權還給了學生。“新課標”能否順利推行,首先將取決于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今天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應該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這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其次,“新課標”也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校而言,以往統(tǒng)一有序的教學常規(guī)將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對于教師而言,彈性選修制意味著學生可以選你的課,也可以不選你的課。
最擔心的是,“新課標”將如何與現(xiàn)行高考制度實現(xiàn)“對接”。在現(xiàn)行高考“惟分數(shù)論”這個指揮棒之下,“新課標”會不會變得有名無實?筆者認為,近些年來,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一些弊端已表露無遺,加上高考制度自身也在努力尋求變革,那么,我們不妨把“新課標”的實行,看做是高中教育對高考體制改革的深切呼喚和促進動力。據(jù)悉,廣東省正在積極向教育部申請參加第一批全國“新課標”實驗,如獲批準,2004年廣東將全面試行“新課標”,并有望在2007年高考中獲權獨立命題。
更重要的是,“新課標”制訂者們的思路,并不僅僅是為了與高考“對接”,而是與社會、與能力“對接”,是三個“打基礎”:為學生具備進入學習化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打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礎;為學生具備面對社會就業(yè)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打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新課標”的實行才有可能是劃時代的。
[高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來臨]相關文章:
3.12月來臨說說
5.七夕來臨的說說
6.1月來臨的說說
7.冬天來臨了散文
9.高中學生思想?yún)R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