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縣安昌中學 董水龍
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學習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知識,而是為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是人的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而解決一個問題需要考慮若干個知識點與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往往使短時記憶的負擔太重,難以勝任。當然,如果一個知識的各個方面經(jīng)過訓練而緊密結合在一起,并達到自動化的熟練程度,那么,這個知識就可以在頭腦中表征為一個知識組塊。在運用時就只需要占據(jù)較少的工作記憶的空間,從而使更多的空間空余出來用以考慮問題的其它方面,如問題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與該知識點的聯(lián)系,以及該知識點與其它有關知識點的關系等。因此,這樣的知識就能起來促成眼前問題的頓悟和解決。只有這樣,才達到認知心理學說的問題解決的“自動化”,也即我們中國人講的“熟能生巧”。
認知心理學還認為,要達到問題解決的“自動化”,最好的方法和途徑也就是訓練--讓學習者練習。練習當然并非越多越好,但是必須有“一定”的量,因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證實,練習超過了“一定”的量后,效果就不再顯著,甚至有害,所以練習要控制在適當?shù)某潭,所謂“精講精練”“精講巧練”就是這類認識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而提出的。由于我們考試(中考、高考)形式的基本固定而考試內(nèi)容卻年年不一樣,加上標準化考試的死板,題量太多,因此誰也(包括教師和學生本人)把不準自己的“問題解答”--即應付考試的思路技巧,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是否能取得更高的成績。由于什么是適量難以掌握,唯一的辦法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通過不斷的強化,以取得問題解答的“自動化”。再加上一個班有少則50人,多則60、70多人,班級規(guī)模過大,教師難以確定誰達到了誰又沒有達到,為了不放過一個人,只好重復重復再重復。這樣,學生練習達到解答問題的自動化的負擔就會過重。還有什么知識對我們問題解答的“自動化”有幫助,什么知識沒有幫助;哪個知識幫助大,哪個知識幫助小,也是一個難以確定的難題,所以保險的做法就是最好能什么都不讓遺漏。“減負”只能成為一弧美麗的彩虹。
那么,學習語文,是要學生學會應付考試的自動化,還是要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自動化,就成為教與學的選擇難題,也是應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最大區(qū)別,這是要我們語文界深思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jīng)啟動,但是為什么廣大基層教師卻無動于衷,除了日積月累的觀念積淀和實踐的操作惰性,恐怕還是考試內(nèi)容和方式?jīng)]有變,延續(xù)著老一套的做法,因為素質(zhì)教育提不高“實實在在”的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成績。教師們大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你照樣拿應試教學沒辦法。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教師做連你自己尚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只好“素質(zhì)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
在新課程標準出來以前,語文教育五十年的歷史證明,為學語文知識而學語文知識,我們已為此付出了太高昂的代價。學生的語文知識學了很多,就是不見語文能力和語文水平--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提高?墒俏覀冇腥司褪窍矚g考死板的所謂語文知識。比如有中考試題節(jié)選沈括《活板》:“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一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币髮W生這樣回答:“本段文字說明了活版印刷的功效和 。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和 !蔽覀儠呵也徽f截取語段好不好,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這些考試的內(nèi)容是屬于考查事實材料,即描述性知識。認知心理學的的研究還表明,滿堂灌有助于對事實材料的掌握,這也是滿堂灌雖招長久批判,卻至今活得悠哉悠哉的秘訣所在。如果第一個填空尚可以說是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不全都是考描述性知識,那么,第二格空格上考說明方法,這樣的“語文知識”,試想,除了考試時能出幾道題目考學生還有些“用處”外,對我們閱讀報刊書籍還能有什么樣的幫助?你讓應試教學怎么死得了!(你還真別說,就是有人喜歡作弄學生教師)語文考試考靜止的東西,查考生對基本無用的“事實材料”的掌握程度,又怎么能讓新觀念新方法有出頭露面之日,已完全與當前的語文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脫節(jié)。如果換個角度出題,就能考查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能力,考查考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出題:讀完這文字,請你先說說它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文章能講得清楚明白簡潔科學?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如何?當然還可以規(guī)定必須說多少字的范圍。是不是就把語文考活了?既考了對語文的理解,又考了對語文的運用,語文知識也可以應用于閱讀中了,一箭三雕,死知識變活了,語文教育的目的就基本達到了,難道不好嗎?當然,這還不是最好的。
關于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什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得、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币簿褪钦f語文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但是在上面的話中,首要的應該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沒有“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其余的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學習有關語文知識,是為了輔助實現(xiàn)這個目的。因此“語邏修文,字詞句篇章”可以學,這些知識對形成“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這個問題解決的“自動化”可能會有幫助,可是千萬不能再考,因為學習語文不是為了這些知識而學知識,而是為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即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語文知識的掌握可能會對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有幫助,但能達到什么程度,則至今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證明材料,不能相當然。既然如此,筆者以為還是不考為好。
依照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可分為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當然程序性知識的是否掌握對一個人的學習好壞影響很大,F(xiàn)在又是知識爆炸的年代,終身教育或者終身學習已經(jīng)是一種必需,讓學生習得程序性知識即學會學習,應該是教育的主要目標。雖然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程序性知識對終身學習的幫助雖然很大,對一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很大,只是很可惜它在短期內(nèi)見效很慢,不如直接教授描述性知識,提高分數(shù)成績效率高、見效快。然后程序性知識卻對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能力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程序性知識最好通過教授描述性知識的掌握而一步一步獲得,只是現(xiàn)行的教育評價機制,卻對傳授學習程序性知識不利,尤其是現(xiàn)行考試的方式和內(nèi)容,也在極大程度上對語文教育評價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因為我們的考試評價只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即事實材料,而不是看這些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一言,實際上是對語文程序性知識的最好的說明和理解,學習語文是為了方便解決問題--“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不是為學語文知識而學習語文知識,否則空有語文知識,又有什么用,也許知識在圖書館里或因特網(wǎng)上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當然這里還涉及到對“什么是語文”的理解,但是我想什么是“理解”什么“運用”,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歧義。因此要讓語文教育走上真正的改革之路,更新觀念果然重要,但我覺得更加應該變革的是變革考試的內(nèi)容和方式,否則語文素質(zhì)教育只能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那么,什么樣的考試才能算是認知的考試呢?筆者以為考事實材料即描述性知識當然也不能少,如漢字要認識,但不能考這字有幾筆幾畫,要靠字怎么寫,不光要能寫對,還應該講究寫得美觀又大方;漢字的讀音要能讀準,但不是認和寫“拼音”,而是“識”漢字讀音,此類題目用不用選擇題,我到覺得無妨智力開發(fā);至于要不要考背誦,我覺得無所謂,但最好不是每年考,不過不能規(guī)定考還是不考,以便督促教學,因為背誦的重要自不用我多嘴。除此以外,“語邏修文”之類就別再在考卷中出現(xiàn),這可以減輕課業(yè)負擔,但平時可以講一點學一點,學生的答卷中可以出現(xiàn),它對學生習得語文的問題解決有幫助。語文中作文當然是學生習得語文程序性知識大成的最好體現(xiàn),鑒于目前的作文教學和作文閱卷現(xiàn)狀,一篇作文定終身也難以避免另一種不公。除了閱讀外,我國古代的“對課”也應該是考語文程序性知識的極好的方法,但仿句似乎不好,筆者不太贊成。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要讓學習者學會發(fā)問。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就要學會發(fā)問。認知心理學的實驗證實,即使上課很會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師上一節(jié)課,課上問了許多問題,學生也作了很好的回答。課后,實驗者問及學生,這一節(jié)課老師問了那些問題,老師為什么要問這些問題時,我們的學生都是茫茫然,搖著頭表示一臉的不解,大膽一點的干脆反問“為什么要知道老師為什么要問這些問題”。(這樣的課還不能說做到了師生雙方的真正的互動)這不但說明了我們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自主學習的缺乏,而且連學習目的是什么都不甚明了,真是難為了我們的教育!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說,會發(fā)問實際上是對語文程序性知識掌握程度的最好的說明,我們是否應該多出讓學生發(fā)問這樣類型的題目,以便把應試教育問題徹底解決。我們不能總是由大人發(fā)問,愛問本來是學生的天性,但中國學生的這個天性卻被中國人自己的教學和教育故意扼殺了,才有現(xiàn)在的世界上,滿天都是中國人小孩獲獎多,大人卻始終勿出頭的怪現(xiàn)象。學生學習的任務也不是一味的回答由大人們提出的問題,這樣一來,其結果是我們的學生缺乏問題意識,思考能力萎縮,心智被禁錮,創(chuàng)新精神喪失,最終將使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乏力。這將是多么痛心可悲的結局!所以我們應該開始讓學生發(fā)揚愛問天性的時候了,可能我們學生的人為分數(shù)會低些,做難題會慢一些,書會薄一些,但最大的收獲可能就是,我們從此以后不再讓德國人、法國人、或日本人美國人等再說“書是你們厚,題目是你們難,但你們卻得買我們的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之類的話了。
只有認知的考試方式和考認知的內(nèi)容才能結出素質(zhì)教育果實,除此而外,恐怕別無他法!
這需要我們盡快行動,救救孩子們,救救語文教育。
我的郵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有什么樣考試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試論應試教育的心理學依據(jù)和變革(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2.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銜接論文
3.試論加強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探索的論文
5.用于教育的故事
8.試論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價值取向與開展路徑論文
10.軍訓和入學教育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