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chaojun
我們先來看一篇2003年的高考優(yōu)秀作文。
甲三兒開講
廣東考生
各位好,又到了“甲三兒開講”的時間了,今兒甲三兒要給各位講幾個故事,您聽好嘍!
第一個故事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啥?您聽過了?哎!莫急,咱今兒講的重點不一樣!話說這白骨精得知唐僧去西天取經要經過自己那山,可樂了!就變成了一個老頭去騙唐僧?伤_不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給孫猴子認出來了不是?于是悟空就一棒打死了那“老頭”,可白骨精卻溜掉了。這下唐僧可饒不了悟空,要念咒。悟空當然急啦!“師傅,那位老人家真是妖精變的!我是您徒弟,我不會騙您的呀!”“什么妖精?悟空莫狡辯!”就這樣,唐僧相信了一個素未謀面的“老頭”。
哎,先打住,甲三兒再講第二個故事。王選,您知道不?對!就是那個代表中國細菌戰(zhàn)受害者打官司的律師。在她打官司的過程中好多人幫她哩!住咱隔壁的劉大爺就資助了五十塊錢!我今兒要說的是幫她的人當中啊,有一個日本的女大學生叫直子。她自從知道了王選打官司這事兒以后,一直在幫助王選做翻譯,找律師啥的,一分錢都沒收過!還倒貼錢幫忙!人家是日本人,和日本國親不親?和大和民族親不親?但人家相信你中國人說的話,相信你中國人是對的。這在日本多難得喲!人家不因為和你的感情淡就不相信你所說的事實,也不因為和她日本人親就承認他們篡改了的歷史課本!不容易。
再來說說第三個故事,這個故事和現(xiàn)在紐約最有名的希爾頓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有關。紐約在那兒?張大爺,紐約是美國的經濟中心,就像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一樣!懂了是不?再說回去。那希爾頓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本來就只是一個小旅館的服務員,一天呢,旅館沒房間了,他就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干凈讓了給一對老夫婦?烧l知道這對老夫婦竟然是億萬富翁!他們覺得這年輕人有能力,又善良,于是買下了一幢酒店交給他管理,而沒有交給自己的兒子!這故事挺傳奇的是吧?您說,這老夫婦是有兒子的人,卻把巨大財產--酒店交給一個只有一面之交的年輕人,只因為他們相信他的能力在自己的兒子之上!
今兒個甲三兒的三故事就說完了。您來說說,那唐僧和孫悟空親不親?直子姑娘和日本親不親?那老夫婦和自己的兒子親不親?都親得很哪!可他們都相信了和自己不那么親的人。唐僧信錯了,直子姑娘和老夫婦卻信對了人兒!所以啊,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沒有絕對的因果關系,關鍵在于人的目的和意圖。您咂摸出這理兒沒?您又是咋看的?今兒個甲三兒就只說這么多了。下個禮拜,“甲三兒開講”再見吧!
這幾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文體自選”,于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文體都被搬上了高考試卷,甚至連相聲、快板也出來了。這一方面打破了過去千篇一律議論文的局面,使高考作文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現(xiàn)象。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卻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憂慮的情況。有不少考生不是在文章的內容上花功夫,而是企圖以形式的新、奇、怪取勝。有不少文章內容空洞,語言無味,只是在形式上玩花樣,更有一些考生連在形式上玩花樣的本事也沒有,只好去模仿往年某些形式新穎的高考作文。巴爾扎克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兒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兒的是庸人,第三個人再這樣說就是蠢才了?上н@樣的蠢才在高考作文中并不少見:2000年江蘇有一篇《四幕劇》得了高分,時至2003年,《四幕劇》《三幕劇》還是滿天飛。難怪有的閱卷老師一看到《X幕劇》就要啞然失笑了。
我并不是反對形式的創(chuàng)新,相反,我一直認為,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發(fā)展等級中的“有創(chuàng)新”,理所當然地包括形式的創(chuàng)新,對那些具有一定程度獨創(chuàng)性的文章理所當然應該得到褒獎和鼓勵。正是基于這一點,當我讀到廣東考生的這篇《甲三兒開講》時,真是“眼睛一亮”了。作者采用了古代“說話”的形式,來演繹“感情與認知”這個話題:你聽那聲口,你看那神氣,真是活靈活現(xiàn),活脫一個“說話人”的模樣;那種插科打諢、不時與聽眾交流,是常見的茶館氛圍:先說故事,再引出“教訓”,是“說話”的典型結構。那真是寫什么像什么哪?墒牵姆N所謂的《三幕劇》《四幕劇》能拿到舞臺上去演嗎?那樣的形式你能說它是好形式嗎。
“感情與認知”本是一個多少有點板滯的話題,可是這位考生卻舉重若輕,以一篇“說話”,把它變得幽默風趣,輕松活潑,這就是機智,這就是獨創(chuàng)了。
我喜歡這篇文章,還因為作者善于化用材料。我們有許多考生,臨筆為文,往往感到沒有材料可用,這一方面固然由于平時疏于積累,臨場捉襟見肘,另一方面也是不會靈活變通。其實,作為一個感性材料,其內涵往往是多義的、多向的、多層的,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層面去開掘的,關鍵是為我所用,突出和強調與我要說的觀點相關的部分。本文所用的三個材料,其實都不新鮮,或許許多考生都讀過、聽過,但這位考生卻能推陳出新(新在與話題的關聯(lián)上),用來演繹“感情與認知”的話題。這三則材料,放在這個話題里,不說天衣無縫,至少是投簧合轍。你看他多聰明,一上來就為自己打掩護:“啥?您聽過了?哎!莫急,咱今兒講的重點不一樣!”是啊,正是這“重點不一樣”,就與“話題”掛上鉤了。仔細想想,這三則材料的含義多著呢,適合的話題海了去了。不信,您試試!
(載江蘇教育出版社<新高考>2004.1-2合刊) 作者郵箱: gaochaojun@21cn.com
[從一篇高考作文說開去(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
10.雪的美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