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忠告孩子,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種種平衡取舍,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諸葛亮這封信里將道家的清心寡欲,這也就是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學之一,”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jīng)歷的總結(jié),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來強調(diào)他要表達的“淡泊以,第一句:寧靜的力量
諸葛亮《誡子書》名句賞析
第一句: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 須學靜也”
諸 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huán)境,F(xiàn)代人多數(shù)終日忙碌,是否應(yīng)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我對這句話還有不同的解讀,我以為寧靜是一種開發(fā)自身潛能的理想境界,寧靜時我們的思維才能被徹底解放,靈感在這個時候如泉水涌現(xiàn),我們在這個時候觀察事物的能力變得更為感性,此時人們的思維向多元化立體化拓展延伸,這就是致遠的境界,然一旦加以抑制(即失去寧靜)人的這種精神狀態(tài)就會隨之失去,思維回復到生活經(jīng)驗狀態(tài)。所以寧靜或許是古人對致學修身理論的探尋與思考。還有這個靜是指人內(nèi)心的靜,不是外部環(huán)境的靜。
第二句:節(jié)儉的力量
“儉以養(yǎng)德”
他告知孩子要節(jié)儉,以培養(yǎng)自己的品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自由的儉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我認為儉可以養(yǎng)德,更可以借以創(chuàng)富,通過儉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當代世界億萬富翁艾倫.巴菲特,彼爾.蓋茨和李嘉誠的生活都很儉樸,他們寧可把錢獻給慈善事業(yè),也不為自己個人亂花一分錢。
第三句:計劃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告訴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把將來細心計劃妥當。面對未來,您有理想嗎?您有使命感嗎?您有自己的價值觀嗎?淡泊也暗示了為人致學不能妄自尊大,驕傲自滿,貪圖虛榮,要追求真實的學問和技能,學真功夫,做大事情。同樣啟示我們,應(yīng)從內(nèi)心戒除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倡導為理想而學習,為快樂而生活,為事業(yè)而工作,終身學習,終身創(chuàng)業(yè)的人生觀世界觀。
第四句:學習的力量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
告訴孩子寧靜的環(huán)境對學習大有助益,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jié)果。您有否全心全力地學習?您是否相
信努力才有成就?現(xiàn)代社會有些商人就是利用人性的某些弱點,發(fā)明所謂益智的游戲和毒品,從精神上物質(zhì)上控制他們,使他們成為自己賺錢的機器。所以我們千萬千萬要時刻告誡自己,分清是非得失,人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認清自己的方向,不要玩物喪志,自毀前程!古時的信息不像現(xiàn)在越來越豐富,優(yōu)劣陳雜,五花八門,我們必須要通過正確的選擇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靜”態(tài),我們的學業(yè)才有成長的基礎(chǔ)。
第五句: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他忠告孩子,要想提升自身價值,必先立大志,然后才是廣博才學,學成大業(yè)。古時講的是游學,即通過與賢人志士交往,云游四方,感化自然,而后內(nèi)化于心,形著于文。在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而決心和毅力又是通過自己的人生志向激發(fā)出來,沒有志向,沒有目標的學習,必然缺少前行的勇氣和欲望,很難堅持下去,最后很容易半途而廢。 第六句: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可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電腦的普及代表速度時代的來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與今天的現(xiàn)實不謀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達成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與改善!實踐證明,你知道的東西越多,對自己的了解就越清楚,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的機會就越多,然后修正自己的機會也就越多,成功的速度和機會也就必然會越大。成功者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錯誤我們才可能離成功和快樂不斷靠近。
第七句: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冶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敝T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種種平衡取舍,要“勵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zhì)嗎?
第八句: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他警告孩子時光飛逝如梭,意志力又會被時間消磨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時間管理”是個現(xiàn)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無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請您想一想,您有蹉跎歲月嗎? 第九句:行動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盧,將復何及”
告訴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歲月也于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積極行動,才能夠臨危不亂。凡事有因果,昨天我們做了什么事,為誰去做的,為什么去做了,是怎么去做的??,今天的結(jié)果是來自昨天的這些原因。所以,不要為你今天的結(jié)果而懊惱,而是要想辦法行動起來,為明天的成功和美好而踏實學習,努力工作。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 意與歲去”
他警告孩子時光飛逝如梭,意志力又會被時間消磨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皶r間管理”是個現(xiàn)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無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請您想一想,您有蹉跎歲月嗎?
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窮盧 將復何及”
告訴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歲月也于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您有沒有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腳踏實地的規(guī)劃過人生呢?
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的傳遞了訊息。我相信精簡的表達源于清晰的思想,長篇大論的內(nèi)容,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有效果。 第十一課:適度的力量
諸葛亮這封信里將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寧靜和接世濟國相結(jié)合,其實體現(xiàn)了他的適度原則。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個人力量不可貿(mào)然與團體抗衡,而是應(yīng)該適度行動。這也就是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學之一。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須學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huán)境,F(xiàn)代人多數(shù)終日忙碌,您是否應(yīng)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課:節(jié)儉的力量 “儉以養(yǎng)德”
他告知孩子要節(jié)儉,以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儉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您有否想過節(jié)儉的好處呢?
第三課:計劃的力量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告訴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把將來細心計劃妥當。面對未來,您有理想嗎?您有使命感嗎?您有自己的價值觀嗎? 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qū)W須靜也 才須學也”
告訴孩子寧靜的環(huán)境對學習大有助益,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jié)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資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
干。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您是否想過,一鼓作氣人多,堅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電腦的普及代表速度時代的來臨,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樣與今天不謀而合?烊艘徊,不但容易達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與改善!
第七課: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冶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種種平衡取舍,要“勵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zhì)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背鲎灾T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jīng)歷的總結(jié),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xiàn)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xiàn)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來強調(diào)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樣,現(xiàn)在的“淡泊”、“寧靜”求清凈,不想有什么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后世一直繼承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zhuǎn)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諸葛亮《誡子書》賞析]相關(guān)文章:
2.《誡子書》課件
5.誡子書教學課件
8.誡子書閱讀答案
9.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10.孔臧誡子書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