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識了解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成績和意義;
2.了解高新科技給人類的生活、生產(chǎn)、生存和發(fā)展所帶來的種種革命性變化,激發(fā)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
1.把握文章總分式的標題,體會其貼切、醒目、富有吸引力的特點,整體感知課文。
2.分析主標題的短語結(jié)構,把握說明對象及其特征,分析小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思路。
3.學習文章把高深的科學知識說得通俗易懂的寫法,體會科普說明文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及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
4.搜集有關克隆的故事或其他資料,展開討論,辨證認識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正負面效應!
【作者簡介】
談家楨先生是國際著名遺傳學家,我國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生物學家談家楨、復旦大學教授、獲得首屆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榮。
【關于克隆】
克隆是英文“ clone “的音譯,來自希臘文 klon ,原意為苗或嫩枝,指以無性生殖或營養(yǎng)生殖的一些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的發(fā)展,它的含義增加了許多內(nèi)容,如一個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下產(chǎn)生的一群細胞;由“親本”序列產(chǎn)生的 DNA 序列等等。概言之,克隆是指由一個細胞或個體,通過無性繁殖手段,獲得遺傳上相同的細胞群或個體群。
一.字音。
楨(zhēn) 草莓(méi) 胚胎(pēi) 蟾蜍(chán chú)
兩棲(qī)囊(náng) 腺素(xiàn) 蛋白酶(méi)
瀕臨(bīn) 繁衍(yǎn) 匍匐(pú fú)
二.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拍案叫絕: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贊賞。
2.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3.難能可貴: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貴。難能:不易做到?少F,值得寶貴。
4.瀕臨:接近,臨近。
5.切實:切合實際,實實在在。
三.從圖書館及網(wǎng)上查找有關“克隆”的知識,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觀察身邊的“克隆”現(xiàn)象。
一.設境導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個羅納爾多;假如你是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 意再擁有一個帕瓦羅蒂;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換句話,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現(xiàn)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 “奇妙的克隆”。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
1.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本文揭示了作為“無性繁殖”的一種方法的克隆的奧秘,介紹了克隆研究的發(fā)展和取得的成績,提醒人們要嚴肅地考慮克隆的含義,使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全文共16個段,自然分成4部分,文中并標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第1-3段):小標題是“克隆是什么”。這一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是克隆,這一部分運用作詮釋、分類別、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的概念,淺顯易懂。
第二部分(第4-8段):小標題是“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這一部分介紹了人類在克隆低等動物過程中的探索過程,是克隆哺乳動物的前奏。
第三部分(第9-11段):小標題是“克隆綿羊‘多利’”。這一部分介紹了人類克隆出第一例哺乳動物--綿羊“多利”的經(jīng)過及其巨大影響。
第四部分(第12-16段):小標題是:“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這一部分介紹了克隆技術在挽救瀕臨絕種珍稀動物方面以及在研究癌生物學、研究免疫學、研究人的壽命等方面的作用。同時也指出一個值得人們?nèi)ド钊胩接懙膯栴}:克隆人的問題。
三.課堂探究
1.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nèi)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2.“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3.第二小節(jié)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脈絡。
4.“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jié)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5.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明確: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jié)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1.這是一篇介紹“克隆”的科技說明文,全文按 順序安排結(jié)構。
2.本文要向讀者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開頭卻從細菌、葡萄、仙人掌、草莓等說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仿照例句,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給“克隆”下定義。
例: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
1.邏輯 2.運用排比描述一系列無性繁殖現(xiàn)象,顯得生動形象。列舉人們熟悉的事例,讓讀者對“克隆”有一個具體的感性的認識。
3.“克隆”既指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也指來自一個祖先,經(jīng)過無性繁殖出的一個群體。
【克隆技術大事記】
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克隆設想。
1952年:科學家開始用青蛙進行克隆實驗。
1970年:克隆青蛙實驗取得突破,青蛙卵發(fā)育成了蝌蚪,但是在開始進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學家進行克隆鼠實驗,據(jù)稱用鼠胚胎細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誕生。
1997年2月24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學家用取自一只6歲成年羊的乳腺細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國PPL醫(yī)療公司宣布,該公司克隆出一頭牛犢“杰弗遜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學家宣布,他們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頭牛犢誕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學家采用一種新克隆技術,用成年鼠的體細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克隆動物克隆出克隆動物。
1999年5月31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利用成年體細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華人科學家楊向中為首的研究小組利用一頭13歲高齡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細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國著名華人楊向中,用體外長期培養(yǎng)后的公牛耳皮細胞成功克隆出6頭牛犢。
2000年1月:美國科學家宣布克隆猴成功,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參與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國PPL公司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5頭克隆豬。
2002年4月十六日美國第一頭克隆牛“艾米”產(chǎn)下牛犢喜作媽咪。
2002年5月中旬成功地繁殖了一只胚胎細胞克隆兔。
……
課題 奇妙的克隆 課時 2
學習目標
1. 理解課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對科學道理進行深入淺出的說明的寫法。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說明事物抓特征,說明方法綜合用。
準確理解注意項,巧妙構思成文章。
本文所談的克隆問題,專業(yè)性較強,但作者卻借助一些說明方法深入淺出,把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講得清清楚楚。你能說說下面的句子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嗎?
(1)這種依靠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并經(jīng)兩性細胞融合產(chǎn)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jīng)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
(3)克隆技術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例如,英國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療肺氣腫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4)有關克隆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 )
(1)下定義(2)列數(shù)字(3)舉例子(4)打比方
一.復習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為其“科學性”,重在內(nèi)容;“普”為其“普及性”,重在語言。二者完美結(jié)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說明了深奧尖端的生物技術。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1.研讀第一部分用一句話告訴大家“克隆”是什么。
明確:不是由生殖細胞結(jié)合產(chǎn)生的后代。
無性繁殖來自一個祖先,經(jīng)過無性繁殖產(chǎn)出的一群個體。
2.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明確:不好?破斩涛闹卦凇捌铡,作者從常見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現(xiàn)象寫起,將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著又從詞源追溯“克隆”原意,進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義。
3.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西游記》中婦孺皆知的故事,更將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4.這一部分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舉例子、列數(shù)字:列舉了植物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形象地向我們解釋了什么是“克隆”,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
作詮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
引資料:引述《西游記》中孫悟空拔出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高深的科學現(xiàn)象寫得富有趣味。
5.課文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的第一自然段從我們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寫起,有何作用?全段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說明的?
明確:該自然段從我們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寫上進心,把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文章先舉例子,讓讀者從感性上對克隆有一個認識,然后詮釋克隆的概念,這是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
6.“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jié)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呢?文中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
按照生物順序來安排的?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guī)律。再說,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以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克隆技術在不斷發(fā)展。
7.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何關系?
明確:第二部分為第三部分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了行文的鋪墊,并且按由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類)的說明順序。
8.請找出這兩部分中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試驗方式是先用紫外線照射爪蟾卵細胞,破壞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術從爪蟾蝌蚪的腸上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中取出核,并把這些細胞的核精確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細胞核的卵細胞內(nèi)。
“先用……然后……并把”運用的這些連詞,把試驗過程介紹得有條不紊。
(2)“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細胞和公羊的精細胞受精的產(chǎn)物,而是“換核卵”一步一步發(fā)展的結(jié)果,因此是“克隆羊”。
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先否定“多利”的有性繁殖身份,后肯定“多利”的克隆羊身份。語言簡潔、準確。
9.找出這兩部分使用的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
列數(shù)字:說明了實驗的艱難,表現(xiàn)了科學工作者面對困難不退縮,嚴謹要求,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
舉例子:列舉了動物界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
10.課文的四具部分是按照順序排列的?能掉換順序嗎?
明確:課文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試驗,再寫克隆技術的發(fā)展,與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不可以掉換順序。因文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11. 辯論題:克隆人在這個世界進入新世紀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類走來,意美權威科學家相繼宣布攜手共同展開克隆人的努力,英國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類最初級胚胎的禁令,從而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區(qū)。那么,你認為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
【反對克隆人】
1.克隆技術現(xiàn)在還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難以認定,他們與被克隆者之間的關系無法納入現(xiàn)有的倫理體系。
3.克隆技術有可能被濫用,成為恐怖分子的工具。
4.從生物多樣性上來說,大量基因結(jié)構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誘發(fā)新型疾病的廣泛傳播,對人類的生存不利。
【支持克隆人】
1.“不讓我們克隆人,就是不讓我們修正我們的錯誤,人類歷史難道能夠這樣構造嗎?”--《紐約時報書評》
2.“當然應該‘克隆’人,如果誰第一個掌握了這個技術,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競爭對手!--比爾蓋茨
3.“克隆人絕對是科學上了不起的進步,克隆技術必將創(chuàng)造21世紀的輝煌!--麻省理工學院生命工程教授約翰布洛克
4.“人體商業(yè)化是人類經(jīng)濟活動中無與倫比的成就,毫無疑問,克隆技術的出現(xiàn)將為世人創(chuàng)造一個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市場。”--英國《經(jīng)濟學家》雜志。
10.小結(jié):請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jié)。(提示:從知識、方法、思想感情上考慮。)
品詞析句。
1.“可以這樣說,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
述--孫悟空經(jīng)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毛變猴就是克隆猴。“可以這樣說”能否刪去?
品評:句中“可以這樣說”不能刪去。因為古時吳承恩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克隆猴,這只是后來人們發(fā)明了克隆技術,用克隆技術對照《西游記》一書中猴毛變猴這一情節(jié)而得出的結(jié)論,充分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精確性。
2.魚類換核技術的成熟和兩棲類換核的成功,使一批從事良種培育工作的科學家激動不已。句中“成熟”和“成功”能否互換?
品評:句中“成熟”和“成功”不能互換!俺墒臁敝干矬w發(fā)育到完備的階段或指發(fā)展到完善的程度,“成功”指獲得預期的結(jié)果(跟“失敗”相對)。“成熟”常用于生物體的發(fā)育階段或技術、意見、條件等方面,而“成功”常用于試驗、革新等方面。
3.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如何理解“悲喜交集”?
品評: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發(fā)展,自然可喜可賀,可悲從何來?這是人類要深入探討的問題。這句話提醒人們,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我們要一分為二,用辯證的眼光和思維來對待事物,只有這樣,人類才不至走入誤區(qū)。
4.在189個這種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jīng)過80多天培養(yǎng)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品評:上例中的數(shù)據(jù)和“只有”等限制性的詞語,突出了克隆魚產(chǎn)生之艱難,又表現(xiàn)了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和精神,很準確、很嚴謹。
5.“科學的發(fā)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同步地危害著人類,那么我們要不要繼續(xù)發(fā)展科學呢?”如何理解?
明確:發(fā)展是硬道理,我們不能否認發(fā)展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我們更不能因為這一點而裹足不前,而是要在發(fā)展中注意避免或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全力加快發(fā)展才是上策。
一.結(jié)合本文及下面文字,說說你對克隆人的看法。
素以大膽、直率著稱的中科院院士何祚麻,連續(xù)兩次在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學時報》上闡述自己的觀點--“謹慎支持克隆人研究”。據(jù)稱,這是中國科學界公開表示支持克隆人研究的第一人。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法律和社會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沈銘賢教授則從克隆人的安全性、基因多樣性、歷史、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對“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觀點進行了逐一反駁。他提出,反對克隆人研究絕不是反對科技、束縛科技,恰恰相反,是為了科技更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我國多家媒體近日轉(zhuǎn)載了國外媒體報道的一條驚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組織操縱的科學狂人,正在美國內(nèi)華達州大漠深處進行著一項克隆人的秘密實驗。據(jù)稱,“如果進展順利的話,世界上第一個克隆人將于明年年底誕生!毕⑴逗,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倫理學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當今世界,人口已經(jīng)很多,克隆人之后,人數(shù)必定猛增,那么,無疑增加了地球的負擔,但是,“克隆人”正是高科技的象征,在如今科技飛速發(fā)展時,“克隆人”也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
二.練筆: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們走來,倘若將來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
請盡量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你被克隆的歷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為話題,說說你的感受。
[奇妙的克隆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奇妙的克隆教案
5.小班奇妙的水教案
7.奇妙的爬行教案
10.小班奇妙的聲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