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詩歌相關知識的文學常識;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緣景明情”的詩歌賞析方法。注意詩歌朗讀節(jié)奏和本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疏通、賞析詩歌,注重學生詩歌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的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在描寫清閑脫俗的隱居生活描寫中暗藏著孤寂無奈的心靈軌跡。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意象,掌握“緣景明情”的詩歌賞析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在描寫清閑脫俗的隱居生活描寫中暗藏著孤寂無奈的心靈軌跡。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幻燈片首頁)
一、導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它的題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記不準,一時說不出來,但同學們一定不會不記得這首詩!有誰不是從小就背誦這首詩的呢?
孟浩然,就是這樣一位悄悄走進你的童年的詩人,甚至于是終生與你相伴的唐代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童年舊夢,再次走進孟浩然的世界吧。
二、知識復習
1、大家描述得相當不錯,接下來我請為幾位同學介紹一下孟浩然。
(1)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2)故鄉(xiāng)襄陽,對門的鹿門山是東漢隱士龐德公的隱逸處,少時孟浩然也曾隱居于此。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22年,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25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28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病疹發(fā)背,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
(3)用一個字概括孟詩歌的特點:淡。(詩歌創(chuàng)作大多數(shù)是五言,以山水為主要題材,不事雕飾,自然渾成,清淡簡樸,但卻不乏韻致。語言平淡樸實,其人和詩都贏得了很高的評價!扒逶娋渚浔M堪傳”(杜甫《解悶》)“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杜甫《遣興》);“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保ɡ畎住顿浢虾迫弧罚懊虾迫弧娇床灰娫娏耍攀钦嬲虾迫坏脑!保勔欢唷睹虾迫弧罚
2、提到孟浩然的詩,我們大家初中的時候?qū)W過他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欲渡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過故人莊》,下面請同學以《過》為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詩歌的意象和意境。(請兩個同學)
(1)大家看屏幕,注意詩歌中圈點的部分的景物描寫和大自然中的景物一樣嗎?。
明確:不同,詩歌中的景物帶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在詩歌中我們稱之為意象。
(2)這些意象合連在一起就給我們打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明確:恬靜、舒適、優(yōu)美的農(nóng)家生活情趣,這我們稱之為詩歌的意境。
(明確:作者將詩中的綠樹、青山、村舍、桑麻這些意象和諧打成一片。像我們展示了了恬靜、舒適、優(yōu)美的農(nóng)家生活情趣。)
3、意境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物、景等。
意境是作者主觀感情與客觀風物完全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置身詩境:通過反復誦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作者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并沉浸其中,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得到審美享受。
緣景明情:讀者根據(jù)在想象中勾勒出來的詩人描繪的意境,觸景生情,去感受、體會處于這樣的意境中自己萌發(fā)的情感,從而推想詩人的情感。
鑒賞方法:反復誦讀--抓住意象--聯(lián)想、想象--進入意境--緣景明情
三、詩歌賞析
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1、請一同學朗讀一下詩歌,注意讀音部分以及詩歌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一般對于七言我們用“二二一二式”或者“二二二一式”。請同學們齊讀詩歌。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兩個問題:①標出詩歌中難于理解的字詞。②對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整體把握。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詩人歸時候的所見所聞)
3、字詞講解:
注釋:(1)鹿門;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陽縣,作者隱居的地方。(2)晝:白天;瑁狐S昏,天剛黑的時候。晝已昏:已由白天到了黃昏的時候。(3)魚梁:水中沙注洲名!端(jīng)注?沔水》:“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痹谙尻柨h東,距鹿門很近。渡頭:即渡口。喧:指人們爭渡的喧嘩聲。(4)人隨沙岸: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向著江村走去。(5)余:我。乘舟;指乘魚梁渡口的渡船。(6)開煙樹:這句是說,鹿門山的樹木,剛才在暮煙籠罩中一片蒙朧;現(xiàn)在月亮升上來了,照耀得那樣清晰明朗。(7)龐公:龐德公,漢末隱士,襄陽人,與司馬微、諸葛亮為友,曾隱居鹿門。棲:居住。(8)巖扉:山巖洞穴的門,這是說他住處的簡陋,松徑:空虛靜寂。(9)唯有:獨有,只有。幽人:泛指隱者,這里是詩人自稱。
4、課文鑒賞:(同學們自己再把詩歌朗讀一遍,朗讀的同時找出詩歌的意象)
(1)請學生回答文章中有哪些景的描寫?
山寺黃昏的鐘 渡頭爭渡 月照煙樹 巖扉松徑
(2) 文章中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事的描寫?
村民歸家 我去鹿門 幽人獨行
(學生疏漏,要求學生按照順序逐步尋找。提醒學生對這些進行分類,方便下面的比較。)
(3)對景物進行分析并得出他們的特點分析,得出詩歌的意境。
①山寺黃昏的鐘(清凈、鐘聲綿長,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黃昏時節(jié)更是引人思緒)
月開煙樹(明朗冷清)巖扉松徑(幽靜冷清 孤寂)--清幽冷寂
渡頭爭渡(熱鬧嘈雜,充滿生活氣息)--喧嘩嘈雜 .意象解讀
對比
沉緩的鐘聲 -- 嘈雜的人聲
佛門清靜 -- 塵世紛繁
同是乘舟,兩個方向 江邊場景,側(cè)重寫世俗。
歸宿不同,心境不同
“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
隱居鹿門,心慕先輩。
山中場景,側(cè)重寫隱居。
(4) 情感解讀:
美好的景色襯托出詩人怎樣的心情?(緣景明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
一、二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見聞,聽到山寺報時的鐘聲,望見渡口爭渡的人們,在山寺僻靜與渡口喧鬧的對比中,使人聯(lián)想起詩人瀟灑超脫的情懷。
三、四二句,寫世人回村,詩人卻離家歸鹿門,在兩種歸途中,表露詩人的隱逸自得之志趣。
五、六二句,寫上鹿門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著樹林,朦朦朧朧,美妙無比,詩人陶醉在這景色中,不禁與大自然化為一體,不知不覺到了目的地,原來這就是龐德公的隱居處,這兩句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
七、八二句,寫隱居處的境況:孤獨一人,與世隔絕,與山林作伴。表現(xiàn)了隱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諦。
(5)再現(xiàn)詩境: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村晚景圖。請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過聯(lián)想想象,補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語言細致描繪,再現(xiàn)詩句畫面,并為畫面命名。
(6)感悟詩境:
這首詩寫“夜歸”的“歸”途,實際上是從世俗到隱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凈的筆墨,抒寫了歸隱的情懷志趣,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隱士形象,構成了一種獨到的意境
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 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
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特別是此詩后四句景色寧靜、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寧靜、清幽,于是主客體渾然合一,構成寧靜、清幽的意境。這寧靜、清幽即是這首詩的藝術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四、深入探究:
1、怎樣理解詩歌最后兩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換成“還”?
不能。這首詩的最后兩句,營造了一個非常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還有人在活動,“惟有幽人夜來去”。這就使人在這幅高士隱居圖中,除了感受到詩人隱逸超脫的情趣外,還感受到在這種情趣的下面,藏著詩人進仕無望所引發(fā)的一點憤郁不平之氣。
2、.結合全詩,試賞析本詩的對比藝術。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鐘鳴 襯托 隱居地環(huán)境的清幽,而這又與爭渡的喧囂 形成鮮明的對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卻“歸鹿門”,更是表現(xiàn)了詩人與世人的相異之處。
②后四句中,靜態(tài)的環(huán)境描寫與動態(tài)的人物描摹形成對比,比出了詩人與前賢的相通之處,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先賢的仰慕之情,從而塑造了一個孤高的隱者形象。
3、通過幾句我們學過的詩歌,進行比較閱讀,把握詩歌語言特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結論:本詩歌的語言樸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蘊藏深厚的感情沒一句都沒著力凝練,但并不顯得單薄。平衡均勻的句子,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這首詩引你進入它的藝術境界,讓你感受到形象,領悟到韻味,但不能它的意境、形象韻味歸結到某一兩個句子寫得好,它像一位美人,通體美,而不在某一特別的部位超凡脫俗;是天然美,而不是“濃飾盛裝”。
五、知識遷移。
(請同學們自己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鑒賞詩歌)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山下,歸來且閉關。 、
【注解】: 1、閑閑:從容貌。 2、迢遞:遠貌。 3、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韻譯】: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我乘著車馬安閑地歸隱嵩山。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臎龅某枪o挨著古老渡口,夕陽的余輝映著經(jīng)秋的重山。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
【評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lián)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頷聯(lián)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lián)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lián)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并舉,于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攜手邀游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 同伴和知音。史載孟浩然曾隱鹿門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師,終以“當路無人”,還歸故園。而李白竟亦有類似的經(jīng)歷。他少隱岷山,又隱徂徠山。后被玄宗召至京 師,供奉翰林。終因小人讒毀,被賜金放還。的確,笑傲王侯,宏放飄然,邈然有超世之心,這便是兩位著名詩人成為知交的根本原因。這首詩就是二人友誼的見證。
【詞語解釋】
①夫子:對男子的敬稱。 ②風流:飄逸灑脫的風度。
③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④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⑤臥松云:指退隱山林。 ⑥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
⑦醉月:月下醉酒。 ⑧揖清芬:向高風清韻致敬。
⑨安:豈。 ⑩徒此:惟有在此 徒此:惟有在此。
【詩文解釋】
我鐘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年輕的時候就拋棄了功名爵祿,晚年在青松白云間隱居。在月光下飲酒常常沉醉,迷戀景色不愿意侍奉國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樣怎么能夠仰望得到?我只能在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詩文賞析】
詩人對孟浩然不圖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贊頌,表現(xiàn)出詩人與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時抒發(fā)了詩人敬仰孟浩然,羨慕他的生活的情緒。全詩自然豪放,工整流暢,意境深遠。
李洪波
[夜歸鹿門歌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7.水果歌教案活動
8.中班手指歌教案
9.中班水果歌教案
10.《對比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