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qū)W的研究在農(nóng)業(yè)上的重要意義,激發(fā)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學習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文的條理性,訓練學生篩選信息,初步概況內(nèi)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自主預習案]
1、走進作者
竺可楨( 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2、給加點的字注音。
翩然( ) 孕育( ) 農(nóng) 諺( ) 簌 簌( )
萌發(fā)( ) 連翹( ) 風雪載途( ) 銷聲匿跡( )
3、詞語解釋。
【翩然】 【簌簌】
【載途】 【孕育】
【萌發(fā)】 【榮枯】
【周而復始】 【銷聲匿跡】
[課內(nèi)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找一找
初讀課文,然后根據(jù)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qū)W?
5、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6、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qū)W有什么意義?
(二)想一想
8、 再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選知識對應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一品
9、齊讀第一自然段,學習品味本文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1)本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來說明的?標出有關的時間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xiàn)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沉睡、蘇醒,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次第開放,翩然,簌簌,漸漸變黃,北雁南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速閱讀2-3自然段,說說每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按什么順序說明的?第2自然段以什么為例來說明何為大自然的語言?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悟一悟
11、 精讀課文6~10段,思考并討論: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diào)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思一思
12、 通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紹 ___________,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______________,接著說明__________ ,最后說明_____________ 。
(2)說明文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_________順序、 ______________ 順序、____________ 順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說明順序,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大自然的語言就是物候現(xiàn)象,那文章題目為什么還要用這一比喻意義引出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議一議
13、 本文運用最多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仔細閱讀課文,做好圈點勾畫,說說它們的作用。
14、研究本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嚴謹、)找出相應的句子。
三、拓展延伸
15、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嗎?你知道多少諺語?說來聽聽.
16、除了農(nóng)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應物候知識,課后習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17、考考你。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寫的是幾月的景象?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18、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的,根據(jù)示例,選擇恰當?shù)氖挛,仿寫一個句子。
示例: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外閱讀訓練
水的語言 郭治
水是會“說話”的。聽聽水的聲音,可以判斷水的狀況。你不妨試一試:把滿滿的一瓶水倒出來,聽!水在噗噗作響,它在告訴你:“我出來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這個實驗,它們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這個原理很簡單,因為水流出來的時候,空氣要從瓶口擠過去,那一個個氣泡鉆出水面時,會因為壓力變小而猛一下子膨脹,發(fā)出沖擊,水就這樣“說話”了。
把水壺放在火爐上,當水壺發(fā)出叫聲的時候,水還沒有開。等水真正沸騰的時候,叫聲不是那樣響了。“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壺里的聲息為什么能報告壺里的情況呢?
坐在火爐上的水壺,壺底的水最先熱起來,于是那里就產(chǎn)生了氣泡。這些氣泡很熱,也很輕,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邊的冷水層。熱氣泡在冷水中放出了大量的熱,它的溫度降了下來,好像泄了氣的皮球,抵擋不住水的壓力,就被水給壓破了。氣泡破裂時發(fā)出響聲,水壺便“鳴”叫了起來。水在沸騰的時候,氣泡一個接一個地鉆出水面沖到空氣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這時水的聲音就變成“嘩啦”“嘩啦”了。
人被燙著會喊叫,水挨燙時也要“尖叫”呢!把幾滴冷水滴在火紅的爐蓋上,聽!它咝咝地尖叫了。燒水做飯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這種聲音。
水當然沒有知覺,它挨燙時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變成汽。爐蓋或紅煤球的溫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馬上變成了水蒸氣,一滴水要變?yōu)槠w積大約要膨脹1500倍,這一漲,就像小炸彈爆炸,發(fā)出了聲音。
你會判斷壺里的水開不開嗎?
提一壺冷水,向地面上倒一點,你聽到的是清脆的噼啪聲;提一壺開水,同樣向地面上倒一點,聽!它發(fā)出了低沉的波波聲。為什么冷水和開水聲調(diào)不同呢?這跟水的溫度有關系,當水溫在100℃左右時,水不斷地變成汽,開水四周包圍著這層汽,好像裹著一層線毯,落到地上聲調(diào)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沒有氣墊的緩沖作用,聲音也就變得清脆了。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鋼球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掉在棉被上的鋼球只會發(fā)出一點兒聲響一樣。
水的奇言妙語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實驗,研究一下嗎?
1.這是一篇_______說明文,其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順序,語言______________。
2.為了生動地說明水有各式各樣的語言,很多地方運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辭方法。
3.第2段畫線句是為了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文章說明了水在三種情況下的語言: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怎樣才能判斷出壺里的水是否是開的?
羅毅
[《大自然的語言》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7.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8.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