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在自讀的基礎上,借助相關工具書,領會詩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討論,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3、反復誦讀,領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讀懂課文,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中心。
2、難點:領會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說明:
把握文章中心,去體會作者對老人的同情,對“宮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學生雖然距離那個時代比較遙遠,但在教師的指導下,應該能有所把握。而對于“對比”這一重要寫作手法,學生在辨別,特別是分析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本課將對比作為學習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誰能介紹一下“白居易” 結合自己的文學常識,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風格。 使學生了解白居易。
感知文本 結合工具書,自己通讀全文。有疑難字詞,作好標記。
班級交流。 學生自讀。
學生對自己沒有把握的字詞進行交流。 養(yǎng)成學生主動學習習慣。
疏通文字。
深入理解 詩中刻畫了2組人物,請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人物形象。
對于這樣的人物,文中是如何進行描寫的?
文中多處運用了對比,既有賣炭翁自身的對比,又有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請分別找出,并說說各自作用。
學生回答。
圈劃批注,學習文章。
學生在課文中圈劃,并組內交流。
對人物形象有一個大致定位。
明確要使人物生動,需要運用描寫。
學習對比的寫法,理解對比的作用
作業(yè) 通過閱讀學習后,請你分別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 學生思考、填表。 梳理文章脈絡,中心。
思路點撥
從文章的描寫入手,通過學習對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課的教學思路。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完成。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富實效。結尾的表格可以作為作業(yè),也可以作為課堂練習。
練習舉隅
1、 解釋加點詞:
(1)伐薪燒炭: (2)何所營: (3)心憂炭賤愿天寒: (4)手把文書口稱敕:
(4)回車叱牛: (5)惜不得: (6)系向牛頭充炭直:
2、本詩中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賣炭翁生活的貧苦?
譚義專
[賣炭翁 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賣炭翁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