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列五中學 黃曉芳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知道“溝通”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作為教育工作者,工作十分辛苦,工作壓力很大,思想中的負擔也很沉重,我們常常感到很委屈,認為學生對老師的做法不夠理解,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否理解我們的學生們呢?造成這種雙方埋怨的現象,以致影響了教育成效,實際都是因為雙方在“溝通”的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教與學是在師生的相互溝通中進行的,成功的教育,取決于多項因素,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從這個角度講,教育對學生發(fā)生效能是通過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有效程度來決定的。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能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資料顯示,在教育工作中有70%的錯誤是由于教師不善于溝通造成的。在此基礎上,師生溝通的重要意義就凸顯出來:它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教師只要懂得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懂得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并引導學生懂得如何來滿足教師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師生關系中,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同學奚落、嘲笑,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無論他平時多么喜歡的課程,他也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不會對學習產生好感。
認識到溝通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與學生溝通呢?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一個班的每個學生的性格都不相同,有和生性靦腆,內向些,有的生龍活虎很外露,還有的孩子較為膽小,有的則從小就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孩子喜愛運動,整天不知疲倦地跳啊跳,有的則像只病貓,整天趴在那兒不愛動。作為教師,就應該注意觀察,從細小的方面觀察自己的學生,這樣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指導、幫助和鼓勵他們。
由于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有所不同,導致學生的個體人格差異,作為教育者就應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需要給予不同的關懷教育。我們應該懂得,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學生,就是完成了教育工作的一半。
了解學生之后,我們就應該怎樣運用恰當的方式與之溝通呢?我想,我們應當樹立這樣幾個觀念:
(一)平等交流是了解學生的最好方式;
(二)注意你的語調,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三)讓學生懂得你對他的愛;
(四)學生不是任我們塑造的“橡皮泥”。
大多數教師同意我們應當尊重學生,與他們的交流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訓導。但事實上,我們經常用一種語調同學生講話,而我們是決不會用同樣的語調來同朋友交談的。如果人們把對學生講過的話錄下來,認真地聽一聽自己的聲音,就會發(fā)現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并不尊重學生。我們總是以教訓的口氣,或引誘的口氣來贏得他們的合作。他們即使和我們合作也是“被迫”或是被“引誘”,而不是發(fā)自內心。如果我們以平等的,像與朋友談話的口氣,來與學生交談,而不是對他們訓話,多數情況下,我們能順利地與學生交流思想。
在對待學生時,我們總期盼他們事事聽自己的,(認為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是要求“讓他做什么”,而不是讓他從內心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忽略了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世界,我們常常以為他們的思想就是不服從我們,反抗我們。我們勸他們拋棄自己的思想,而試圖用自己的思想來改變和填充他們的頭腦。我們想塑造學生的性格,頭腦和品質,好像他們是一塊很軟的橡皮泥,任我們去“捏”。從學生的觀點來看,這就是專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影響和引導他們,而是意味著我們不能強迫塑造他們。孩子的不聽話,反抗,有時就來自于這種對專制的對抗,并不是說的沒有道理或者他沒有聽懂你的道理。
如果我們自由地接受孩子們的思想,與他們一起交流,研究可能的結果,經常問“那樣的話將會有什么發(fā)生?”,“你會有什么感覺?”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想到,在解決學習及人生疑難的問題上,他有了同伴。溝通也就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因為真誠能喚起信任,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讓我們學會溝通,贏得成功的教育吧。
[學會與學生溝通,取得教育成功 --德育干部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3.學會溝通的演講稿
5.學會溝通演講稿
8.高中德育教育論文
10.小學德育教育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