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鐵路中學 溫國祥
2004年7月15日--18日,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語文新課程推進研究”項目組和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語文建設(shè)》編輯部三家聯(lián)合在山東泰山舉辦了“語文新課程教學暨問題對策研討會”,我有幸聆聽了與會專家精彩的報告和講課,收獲頗豐,現(xiàn)將本次學習的基本情況和感想向各位同仁匯報如下。
第一部分:泰山學習心得
一、教師能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讓學生主動參與文本的鉆研。
每位上課教師都努力克服“自問自答式”或“自我傾訴式”的教學方法,而且是通過滲透式的語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的閱讀與鉆研上來,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的認真對話”,并在此基礎(chǔ)上達到了“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的最終目標。
1、導語的設(shè)計靈活。
精心設(shè)計課堂導語,讓學生迅速進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中。湖南省長沙明德中學的雷俐老師在開始《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之前,事先設(shè)計好的導語是:同學們好,雷老師班上有個同學叫小明,他很聰明,對老師也很有禮貌,但就是上課的時候特別愛講小話,這不,數(shù)學老師又“告狀”告到我這里來了,F(xiàn)在我把這個難題交給大家,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或是他的同桌,你會怎樣來勸說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由于雷老師這次是到山東作課,因此她臨時改變了導語設(shè)計,把導語變成:“山東泰山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在戰(zhàn)國時期還是齊國的屬地。今天,雷老師準備了一個歷史小故事,現(xiàn)在就讓我講給大家聽吧……”講完后,教師提問: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去聽一聽另一個精彩的故事。
師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
這一改動,以山東的歷史文化及人物為切入點,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在瞬間拉近了不少,為上課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2、課內(nèi)的點拔與評價恰如其分。
“你講得真好”“很不錯”“答對了”“你真聰明”“你真行”這樣的評語原本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肯定,是可以實施的,也是比較有效的。但如果一位老師總用這幾句話對學生進行評價,似乎略顯蒼白了些。尤其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課堂語言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語言既指教師的傳授知識時使用的語言,又指教師評價與點拔學生時所選擇的評語、引語。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何風波老師在完成《成長的煩惱》一課的教學任務時,對學生所作的引導、評論十分有特色。
當學生談自己的或別人的煩惱時,何教師都一一地加以點評。如“老考試,沒考好,挨老師訓訴、被家長打罵,你的壓力真不小!薄皼]錢,這可是個大問題,那你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沒錢?……家長不給,但據(jù)老師了解,家長為了自己孩子的學業(yè)從來都是不惜功本的,難道是家長吝嗇?……原來你把家長給的錢都拿去買歌帶、歌碟了,看起來,你的煩惱不能全怪父母,其中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對吧?”“寫檢討書,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媽媽老呵斥自己……看來,媽媽對他有些求全責備,老師如果能見到她,我一定建議她反思一下,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薄巴瑢W之間先比成績再交朋友,在安慰的同時還夾有諷刺的意味”“這位同學關(guān)于人言可畏的說法很有思想,一會再聽你的建議”
看來,同學們正遭受各種各樣的煩惱,先是老師批,接著是家長批,完了還得自己批自己,真是苦不堪言。師問:沒有一個同學被遺漏吧?大家都說出了自己成長的煩惱,老師非常滿意,因為一個人能果敢地、坦誠地說出自己心中的煩惱,這說明他具有良好的、向上的心態(tài)。
二、評課的形式新穎,“家常課”成為“靶子”,更具有可參考性。
所謂“家常課”,是同那些經(jīng)過反復排練、打磨的公開課、表演課相對而言的。這次講課的七位教師均只有半天的課前準備時間,他們面對的是一群陌生的場地、教具、孩子,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都成功地上了一節(jié)“家常課”。作課教師上完課后,首先由作課教師“說課”,然后請臺下的同行與臺上的專家共同評判,大家可以自由發(fā)言,毫不留情。專家和其他教師的點評不只是就事論事,而且是通過這節(jié)課發(fā)現(xiàn)在新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并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對策。
正因為是“家常課”,也許只有那么一兩處或兩三處“閃光點”,甚至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當臺上講課人和臺下聽課人進行互動式交流時,“家常課”就成了“靶子”,接受別人的評點。而恰恰是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閃光點”與個別的失誤,讓一位教師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長和短,從而取長補短,不斷提高。例如,安徽省的梁陸紅老師上的第一節(jié)課《往事依依》,在接受大家的評議時,首先發(fā)言的兩位老師的意見就截然相反,一個充分肯定,另一個則將梁老師的課說得一無是處。而且,對每一堂課的評論時間都有一個多小時,討論得十分全面,讓人得到極大的收獲。
這樣的課,就像一面鏡子,讓我更加清醒地認識了自我,看到了許多平時不太容易看到的優(yōu)點和不足;這樣的課,才是我最喜歡聽的課,才是最有收獲的課。
三、勤反思是講課教師的法寶。
此次到泰山作課的七位教師和進行經(jīng)驗交流的十位教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后,對當天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次自我小結(jié),分析自己的得失,真正做到“吾當每日三省自身”, 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附:部分發(fā)言教師的反思內(nèi)容。
1、是否靈活地把握了“授授式教法”與“探究式學法”二者間的關(guān)系?
“矯枉過正”過分強調(diào)學法,太熱鬧了但學生收獲少,這樣容易掩蓋老師知識儲備的不足。
2、是否面向全體,關(guān)注個別學生(弱勢群體)?學生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探究式往往將機會給了那些語文成績好的、較活潑的學生,而另一些語文成績不太好或者對語文沒有興趣的同學則更加懶惰、更加缺乏信心。
3、語文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否放松了?
是否因為新課改的實施導致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下降,如識字方面--學生錯別字增多;造句方面--病句增多。
4、語文教學是否具備了語文的個性?
多學科的滲透,泯滅了語文學科的特性,形成了“四不象”(既不是政治課,也不是一般的文化課;既不是影視欣賞課,也不是主題班會課。)
5、是否在閱讀課文中給學生寫作的指導?“讀--寫”結(jié)合
6、是否自覺地開發(fā)和利用了本地的教學資源?
7、學生是否讀書多了,做題少了?
8、綜合性學習課,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準備?
9、教師是否有節(jié)制地使用了多媒體?
10、是否以一張試卷論成?
成和敗,師生都應該共享。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對策、共同提高。
總而言之,通過三天的學習,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井底之蛙只有跳出井以后才知道天有多大。與其他課改試驗區(qū)的教師相比,我需要轉(zhuǎn)變、改進的地方還很多,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已經(jīng)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我必須奮起直追,不斷學習,逐漸提高。只有這樣,我才能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厥走^去,展望未來,我寫了下面的文字。
第二部分:新課改隨想
做好“三勤”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基礎(chǔ)
“與其它許多職業(yè)相比,教師這個職業(yè)很特殊。他面對的是一大群活生生的學生,尤其是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要讓一大群單純、幼稚甚至有時有些偏激的學生承認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甚至崇拜自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有一顆愛心。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用一顆平等的、善良的心去面對每一個學生,不管他們學習成績的如何,也不管他們反映快慢。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擁護,進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做到“三勤”--“勤學習”“勤思考”“勤動手”, 現(xiàn)從這三個方面談談本人的管錐之見,如有不對之處敬請同仁雅正。
一、“勤學習”是不斷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有效途徑。
關(guān)于“勤學習”這個問題,我想借用高中語文組唐龍老師在給全區(qū)語文學科青年教師培訓會上講過的一句話來予以概括:語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通過自修,增加知識的厚度,增強人文的底蘊。
1、加強理論學習是練“內(nèi)功”的前提。
從2002年開始我參加了重慶師范大學在九龍坡區(qū)進修校開辦的專升本培訓班,我結(jié)合教學的需要,將本科學習的部分內(nèi)容進行合理地變化后,拿來作為學生的專題講座材料,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如:本期教材有名著的閱讀,我就結(jié)合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為學生開設(shè)了“三國演義”專題知識講座,既鞏固了自己的知識,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這部中國古代名著的內(nèi)容。
2、研讀新課程標準的相關(guān)書籍是教學工作的“航標燈”。
由于06級使用的是新教材,吃透新課改的精神是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而仔仔細細地閱讀有關(guān)的書籍是領(lǐng)會新課改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和可行辦法,畢竟外出學習的時間和名額都是有限的。因此,課余時間,我抽空學習《走進新課程》、《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與教師心理素質(zhì)》、《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等相關(guān)書籍,寫出自己的讀書筆記;同時還自己購買了許多教學參考資料,作為教學資料的補充,并選用了一些形式新穎的內(nèi)容作為課堂導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3、品讀中國古代典籍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溫故而知新”,為了繼承五千年華夏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chǎn),閱讀一些古代典籍是必要的。由于七年級教學文本的需要,我再次通讀了《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古典名著,既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又讓自己在給學生開辦講座時信心十足,更加讓我興奮的是贏得了學生的信任,為教學工作地順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chǔ)。
4、主動聽其他教師的課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天不練手生”。 我作為一名年青老師且有幾年沒有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是一位“生手”,為了盡快融入到新課標的改革中,我主動向同行請教,要求聽他們的課:既有高中教師的課,也有初中教師的課;既有精講課,也有隨堂課;既有復習課,也有練習課;既有畢業(yè)年級教師的課,也有非畢業(yè)年級教師的課。一句話,我采用的是廣泛地聽課并爭取從中得到啟發(fā)甚至于內(nèi)化、改造成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技能。比如,聽高中唐龍老師的作文課與習題課使我收獲頗豐,他對學情的了解是那么的詳細,他的板書是那么的清晰而且量特別大(并不依賴課件),他的點拔是那么的恰到好處,然而他的課堂(即使是作文課)卻并不是想像中的嚴肅,總是充滿了幽默和愉快的笑聲。
由于沒帶過畢業(yè)班,我著重聽了高三、初三兩個年級老師的語文課,為自己積累一些總復習的經(jīng)驗,以迎接兩年后的中考沖刺,從而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打下一點基礎(chǔ),也為自己增添幾分完成教學指標的信心。本學年共聽學校同行的課42節(jié)。
二、“勤思考”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有力保障。
一個教師,即使你才高八斗,但你不能把它通過合理的途徑傳授給學生,那么你也不能算一位合格的教師。這里面,就有一個教師如何將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倒出來的問題。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教師應時常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用哪種方法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的內(nèi)容。
1、精心設(shè)計課堂導語,讓學生迅速回歸到課堂學習氛圍中。
關(guān)于這一點,我想用一個具體的事例來加以說明。
《趙普》這篇古文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人物風采”的第五課,我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學習任務后(2月17日,星期二),所教的初06級四班遇到一個特殊情況:該班第二天中午有一場籃球賽并且當日下午第一節(jié)課正好是體育課,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在這種情景下進行文言文教學,一般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鑒于這種情況,我臨時調(diào)整了教學設(shè)計,首先,我提問:我們四班今天的籃球賽輸了還是勝了?我接著說:首先要祝賀大家,取得了二連勝;其次我得向同學們說一句“真遺憾!今天中午未能到場觀看精彩的比賽”;第三讓我們以游戲的方式來慶祝整個集體的第二場勝利,大家說好不好?于是我讓學生猜了兩個成語”,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來。
設(shè)計這一導入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緩解四班同學因為中午與下午劇烈運動所造成的疲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趙普》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chǔ),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進入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2、認真反思每天的教學得失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內(nèi)容。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后,我習慣對當天的教育教學進行小結(jié),有時是以教學后記的形式,有時是以教學個案的方式,將自己的得失寫下來輸入電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反映--好的堅持并改進;不好的甚至是錯的堅決舍棄。比如,上《三峽》這堂公開課后,有的老師提醒我“話語應有變化,注意抑揚頓挫”,我每天早晨堅持練習普通話和唱歌,以提高自己說話時的音量大小變化及話語的感染力。再如,上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含“雨”的詩詞欣賞》這節(jié)公開課以后,有些老師建議我“只講第一部分--喜雨,第二部分--悲雨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式學習”,我馬上將他們的意見寫在了這一課的教案中,并對整個教學設(shè)計作了相應的改動。
三、“勤動手”其實是學習和思考的具體過程。
1、注意收集與教學有關(guān)學習內(nèi)容。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到信息,我在工作之余經(jīng)常利用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書籍等方式獲取一些與教學相關(guān)的素材,把它們歸類后放到教學過程中,作為擴大學生知識面的補充內(nèi)容進行傳授。如:我特別喜歡登錄中央電視臺第10頻道“百家講壇”這個欄目,把某些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摘錄到電腦中存起來,本學年我為學生開設(shè)的“三國”講座的絕大多數(shù)資料都是從這個節(jié)目上下載并做改進后產(chǎn)生的。又比如,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大學教授所寫的論文--含“雨”的詩詞欣賞,那篇文章從四個角度對自然界的雨進行了分析,非常生動而且有很高的學術(shù)水平。當時,正逢重慶處于“梅雨”季節(jié),雨已經(jīng)下了長達一個多星期,許多同學都報怨說“這該死的雨”。于是,我就想:能否結(jié)合實際情況,將同學們時常都可以見到甚至有點不太喜歡的雨拿到課堂上來,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就這樣,一節(ji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雛形就產(chǎn)生了。一個多月后,恰好教研組讓我再上一堂學校的公開課,我便將這些內(nèi)容帶進了課堂并與學生共同欣賞這原本沒有生命和感情的、在南方十分普通的雨,受到了參評教師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學生的歡迎。
2、積極動手制作教學和教育課件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
由于事先已到重慶新華書店購買了七年級下冊的課本和相關(guān)的教學輔導資料,因此,我利用04年春節(jié)的休息時間,基本上把整冊教材的教案都備好了,在此基礎(chǔ)上,我充分利用網(wǎng)絡(luò)尋找本冊書將要使用到的一些教學課件,并結(jié)合所教班級學生的水平對它們進行改造后存入自己的電腦。為此,有的課本我得做兩個略有區(qū)別的課件,以適應兩個班學生的差異--1班的同學反應較快,適用的課件以思考性較強的見長;4班的學生因為在鐵小已經(jīng)習慣了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適用的課件以板書多為主要特點。
3、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我都要求自己寫一篇。
師生同寫一個作文,既可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又可在師生的交流和學習中,拉近相互間的距離,真是“一舉兩得”。如:誠信話題作文,我寫的就是從《皇帝的新裝》和迪斯尼的動畫片《花木蘭》分別看誠信,讓學生從一個最容易忽略的角度接受教育,這比老師成百上千次的說教有用得多。同時,“寫作也是一個語文老師的基本功。試想,一個語文老師懶于動筆,寫出來的文章漸至內(nèi)容貧乏,思維混亂,語言無味,文字潦草,又有何資格去評價學生的文章,更遑論指導了!
以上是我在泰山聽課的情況匯報,以及實施新課標一年來我的一些體會,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
[泰山學習心得暨新課改隨想(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2.關(guān)于廉潔從業(yè)學習心得體會隨想
3.開學隨想日記
4.泰山的導游詞
6.
7.秋夜隨想生活隨筆
9.課改黑板報花邊
10.教師個人課改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