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其人
2、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翻譯全文。
4、學習作者不輕信前人學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diào)時間、反對主觀臆斷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 了解與蘇軾相關的文學常識。
2、 讀準句讀。
3、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
1、讀出語氣
2、翻譯全文
課時安排:3
教學方法:自學、誦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蘇軾其人 2、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讀一篇蘇軾的游記散文--《石鐘山記》。(板書課題)
二、 明確目標:
1、了解蘇軾其人
2、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三、 了解作家和寫作背景
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文豪級的作家,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蘇軾其人。
1、蘇軾簡介:(閱讀《創(chuàng)新課時訓練》①第143頁的內(nèi)容,邊讀邊完成如下摘記:①蘇軾的基本資料;②蘇軾文學成就的具體表現(xiàn)。讀完進行交流、明確)
①基本資料: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蘇東坡集》和《東坡樂府》傳世。
②文學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又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詩歌--開宋代詩歌新風,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豪放詞派創(chuàng)始人,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書法--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
2、寫作背景:
本文是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由黃州團練副使移任汝州團練副使時,送他的長子蘇邁赴任經(jīng)過九江湖口,游覽石鐘山后寫的一篇游記。
四、指導學生自讀課文(一讀)
1、提出要求:
⑴借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遇到疑問可同座交流、討論。
⑵輕聲朗讀課文,注意句內(nèi)停頓。
2、齊聲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及時正音、指導句內(nèi)停頓。
下列句中的停頓必須注意:
⑴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 ⑵然/是說也
⑶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⑷舟回/至兩山間
五、再讀課文(二讀)
1、提出要求:
⑴結(jié)合“課文思路剖析”②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⑵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句內(nèi)停頓,爭取讀出語氣。
2、齊聲朗讀課文。檢查再讀效果,及時指出缺點。
3、討論問題,檢查學生理解課文大意的情況。⑴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⑵誰在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時候,犯了臆斷的錯誤?(李渤)
⑶作者對他是什么態(tài)度?(嘲笑)
⑷對酈道元是什么態(tài)度?(惋惜)
⑸作者對于自己找到了石鐘山得名由來有何感觸?(得意、驕傲)從何處可以看出他的得意與驕傲?(“笑謂邁曰”、“而笑李渤之陋也”中的兩“笑”)
⑹他為什么有這種得意與驕傲?(1、眾人皆錯我獨對 2、“終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我獨于月夜絕壁之下探尋原因。)
注意:所有提問均要鼓勵學生自抒己見,提供的答案只做參考。
六、齊聲朗讀課文。(三讀)
七、教師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1、2兩段,試著進行翻譯,標注出有疑難的地方。
注:①《創(chuàng)新課時訓練》: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教師用書。
②“課文思路剖析”:摘錄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本課“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中對學生閱讀有啟發(fā)性的部分,打印后分發(fā)給學生。
第二、第三兩課時以督促學生逐字逐句翻譯為要務,要點在于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語境去猜譯有疑問的地方,要不要兩課時可根據(jù)具體情形而定。
作者郵箱: pyg1995@qianlong.com
[石鐘山記(網(wǎng)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