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竹市南軒中學 董彥偉
為了探討中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不久前,我專門安排我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寫了一次專題作文,題目叫《中學生道德素養(yǎng)面面觀》。從學生的作文中,我發(fā)現(xiàn)在道德素質方面,我們的學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應該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教育工作者中的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學科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因為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我們的工作作了明確地規(guī)定,在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里所規(guī)定的,在我看來,都跟學生的道德教育有關。結合我所了解的情況,為了順利實現(xiàn)《課標》為語文學科規(guī)定的教育目的,我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三個方面對學生加強傳統(tǒng)美德教育。
首先,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師長,不珍惜同學情誼的問題,我認為,,在我們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應該對學生加強親親仁人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這種美德,不僅在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道德學說中是最基本的德性,也是人類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標準。親親之情是中國道德的基礎,是民族團結的基石,而這種親親之情在社會中又進一步擴充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大家庭特有的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而我們手上的語文教材,不少篇章都可以作為這個方面教育的好材料。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以及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現(xiàn)代詩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我們在教學這些篇章時,千萬不要忘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親親仁人的傳統(tǒng)美德因素。
其次,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動不動打架,缺乏禮讓等情況,我認為,在我們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應該對學生加強謙和寬厚的美德教育。“謙和寬厚”實際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之動作的結果,而這種美德又形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包容性,使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能和睦相處,繼而產生強大的民族活力。關于“謙和寬厚”美德教育,這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的篇章。我們在教學這些篇章時,就不能放過這個方面的教育。比如,節(jié)選自《論語》的《侍坐》篇,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四個弟子述志的情景,從中我們不難挖掘出謙和寬厚的內容;更值得一提的是《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何以在多次受辱的情況下,還能同廉頗結為“刎頸之交”,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廉頗為何能態(tài)度急轉而“負荊請罪”?強暴的秦國又為什么不敢“加兵于趙”?這從一種德行境界來說,是因為藺相如豁達大度,包容一切的宏大精神情操,同時,這作為一種美德又幻化成一種銳不可當?shù)牧α浚饝赝鈹,協(xié)和萬邦。我們在教學這樣的篇章時,難道不應該把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作為重點嗎?
最后,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人為破壞公物,用完水不關水龍頭,以樸素為恥等情況,我認為,在我們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節(jié)儉奉公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這是因為節(jié)儉奉公是中華民族在生活方面的美德,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價值取向。在《訓儉示康》一文中,司馬光通過自己的現(xiàn)身說法和大量的事實,從禮教、人物舉止、不同作風和不同結果等方面進行對比、詮釋“儉,德之共也”這一生活與道德之間的密不可分的淵源。身居朝廷正二品宰相的司馬光,他力崇節(jié)儉并身體力行,確是難能可貴的美德,而對他的兒子司馬康,《宋史司馬康傳》中說:“途之人見其容正,雖不識皆知為司馬氏之子也”。這充分說明節(jié)儉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美德,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子孫,營造著民族的繁榮,孕育了富有時代特點的更高層次的道德境界。
總之,中學語文課本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課文還有不少,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內容,也不是上面三個方面就說得完的。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挖掘教材中反映的古代道德文明的內核,弘揚傳統(tǒng)美德,在學生的心靈中,重塑祖先的優(yōu)秀道德信仰,這是語文學科責無旁貸的職責。
2004年11月20日
作者郵箱: dongdong2009@126.com
[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傳統(tǒng)美德教育(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歷史教學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論文
6.中華傳統(tǒng)美德論文總結
7.加強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