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高考已過去多日,但不是已經(jīng)塵埃落定,而是忘卻的舊主快要來臨了,可偏有幾位好事者,讓人不能忘了這個讓人想起來心痛,不想又讓人不安、不忍的話題。
最近,在報刊、網(wǎng)絡,一些專家、網(wǎng)友就每年的高考作文不斷有人撰文,或反思、或批評,或呼吁、或建議,但總的一點,大家是希望中國的語文教育、高考作文考試能真正肩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培養(yǎng)和遴選出思想與文筆一樣精彩,基礎與素質(zhì)一樣扎實的才子。
有人在文中介紹了法國的去年高考題:
文科
1.“我是誰?”這個問題能否以一個確切的答案來回答?
2.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
3.試分析休謨論“結伴欲望和孤獨”一文的哲學價值!啊Y伴’是人類最強烈的愿望,而孤獨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懲罰!
經(jīng)濟科
1. 什么是公眾所能承受的真理?
2. “給予的目的在于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
3. 試分析尼采論罪行與犯罪一文的哲學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出問題:輿論在了解了犯罪動機和作案具體情況后,即能遺忘錯誤。這種現(xiàn)象是否有悖倫理原則?
理科
1. 能否將自由視為一種拒絕的權力?
2. 我們對現(xiàn)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知識的局限?
3. 試分析盧梭論人類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學含義。盧梭說:“我們對同類的感情,更多產(chǎn)生于他們的不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為共同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基礎是利益,因共處逆境團結在一起的基礎是感情!
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玉峰(復旦附中特級教師)等專家更是明確提出,“揣摩作文”,污染了青少年的心靈,將青少年的童心、童趣扼殺于無形!對考生極力討好、諂媚命題老師,揣摩、推測閱卷老師的心理等等問題都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們呼吁“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護住童心”, 提倡學生寫真情實感。
新浪網(wǎng)在《新浪觀察》中推出了“透視中學語文大變革”的專題,在這個專題中有人提出質(zhì)疑:高考作文60分,分值是否過高了。作者認為,作文這項不好控制標準,隨意性很大的題型上分配那么重的分值有失慎重。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問題的中心、癥結,是評價問題,是分數(shù)問題。
歷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盡管我們總是贊美它們公正、公平,巧妙、高超,但毋須諱言,我們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貌似開放,貌似自由,實際上每一個題目都有一個暗設主題。明眼的考生,“賊刁”的考生,經(jīng)過了多年嚴格的程式化訓練的考生,幾乎沒有人上“開放”、“自由”的當,而是一個個輕車熟路,駕輕就熟,順著命題者的竿子向上爬。
孰不知,命題者的那根竿子,卻是相聲藝術家嘴里的“電筒光柱”,醉鬼都不爬的:我爬到半空,你電門一關,我不“啪唧”一聲摔下來了?
但無論怎樣,考生們還是起勁賣力地順著命題者的竿子、命題者的電筒光柱向上爬著,邊爬邊做著鬼臉與花樣,陶然自樂,沉律其中。而當高考塵埃落定,電筒電門關了,考生才自覺落在地上。但好在有好成績,有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安慰。于是大家拍拍跌疼的屁股,屁顛兒屁顛兒地上大學走了。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屆考生走了,下一屆考生接踵而至,他們看夠了,也看透了學兄、學姐的淋漓表演,也許他們曾經(jīng)覺得可笑、可悲,但終究耐不住反復的訓練,終究抵不過大學的誘惑,一點點的反叛與覺悟于是也無影無蹤,煙消云散了,自然而然地步入了那似乎本該如此的套路中,也一樣地,不,是比其學兄、學姐們更賣力、更富創(chuàng)造性地順著電筒光柱向上爬。
正因如此,中國高考作文中,一年年都是“離婚年”、“失學年”,父母離異,個人傷殘,失學輟學,等等,等等,一味起勁地虛構、編造,甘愿進入命題者的圈套,賣力地表現(xiàn),淋漓地表演。如此的怪現(xiàn)象,真是“歲歲年年招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可謂一大怪現(xiàn)象,一大新景觀。
那么,這種結局真的是無法改變了嗎?
中國的考生真的不如法國考生,寫不出具有哲學意味,思辨意味的文章來嗎?
在我認為,不!
只怕是一提倡,我們便會比法國人做得更“法國”,讓法國人有強烈的望塵莫及之感。
實際上,漢語言文學是非常注重真實思想,真摯感情的,“風行水上,自然成文(紋)”早在幾千年前的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就有了。自然,就是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順順當當,踏踏實實,誠誠懇懇,真真摯摯。以這樣的原則行文,能虛假、編造嗎?只不過我們的考生有過于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自然就有了過于浮華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我們的社會有過于明顯與苛刻的思想要求,相應就有了考生投其所好、隱蔽真實思想的虛假行為。
在我認為,要真正解決高考作文的命題與立意問題,關鍵不在教育,亦不在高考,而在于社會,在于輿論。
我們的社會必須有一個更為寬松,更為包容的政論環(huán)境,輿論氛圍。主流已出,從者如鯽,“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chuàng)瘢;楚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后漢書馬援傳》),“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全匹帛”(《雜歌謠辭城中謠》)。一個社會的時尚,一個社會的風氣,上層的倡導,當局的好惡,對于蕓蕓眾生來說,其影響是決定性的。尤其在我們這個從封建社會脫胎而來的世界里,小百姓們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上行下效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這上行下效是帶有放大功能的仿效,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讓人絕對出乎意料的。正因如此,我們要解決語文教育的問題,高考作文的主題問題,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從源頭上動手術。
如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高考作文命題者,閱卷者本身即已摒棄了個人的好惡,以客觀的眼,客觀的心,來公正、公平、技術地評判每一個考生的真心之作,相信這種虛構、編造,假大空的風氣會一掃而清,有一個嶄新的局面。
而在以獨立思考為貴,以真知灼見為高的環(huán)境、風氣、氛圍中生活、熏陶的莘莘學子,自然會以獨立思考為榮,為追求,其文章的字里行間也一定會處處閃耀著他們真知灼見的光輝。
而今,高考中,時評不敢考,焦點不敢考,何也?無定論,難評判,再加命題者、閱卷者的好惡,考生能不將個人的真實思想遮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嗎?投命題者、閱卷者之所好,阿諛,獻媚,曲從,奉迎,輕松省事,事半功倍,考生又何必出力不討好地獨立思考,認真表白,枉發(fā)兀兀之聲呢?
所以,高考作文所以如此,苗也;之所以如此,根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理。
種瓜期得豆,種豆冀得瓜,有違天理,是要遭天譴的。
2003年9月24日于辦公室
[種瓜焉能得豆(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焉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