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nana
有人說:要讓學生有“一碗水”的知識,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的知識。學生的“一碗水”就是從這“一桶水”里分得的。這句不成格言的行話在教師行業(yè)里當作真理流傳開來。
仔細分析,這句話反映出了這樣的思想:一是教師的尊嚴觀。中國歷來就是崇尚師道尊嚴的國度,從“一桶水”與“一碗水”的從屬結(jié)構(gòu)來看,教師與學生在人際上體現(xiàn)出“上與下”、“大與小”的直接關(guān)系,教師的尊嚴得到了十足的體現(xiàn)。二是教師的知識權(quán)威觀。教師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時,學生的“空碗”也正及待教師的“一桶水”來填充。三是教學的傳授觀。怎樣把“一碗水”裝滿,是“倒”是“灌”還是“舀”呢?教師總是按照自定策略把“一桶水”分到每一個“碗”里,從一種容器到另一種容器,不是授之以“漁”,而是授之以“魚”,不排除可能還存在這種情況:并不是每一個“碗”里都分到同樣多的“水”,也許分在前面的“碗”要多一些,也許分在后面的“碗”因水源不足而分不到也未可知。
“一桶水”與“一碗水”的觀念對教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促使教師在個人積累和教學準備階段做出主動的努力。但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和2002年基礎教育課程的重大改革,人們對它的質(zhì)疑與追問也隨之產(chǎn)生。首先,這“一碗水”的來源非得由“一桶水”來提供嗎?這“一桶水”真能滿足每一只“碗”的要求容量嗎?顯然,資源共享的信息時代已能讓人們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那么,面對這多元化的時代,教師敢不敢承認自己這“一桶水”的有限呢?(即個人知識技能及獲取渠道的局限)其次,在大力提倡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今天,怎樣讓每“一碗水”都獲得這“一桶水”的內(nèi)容,并分別體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即如何實現(xiàn)“齊”與“奇”的辨證統(tǒng)一,這應是成為“一桶水”與“一碗水”關(guān)系中尤值得重新審視的問題。最后,讓我們回頭看看教師的“桶”里究竟裝的什么。以語文為例。自《北京文學》雜志于97年第11期“世紀觀察”推出一組“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的文章,由此拉開討論語文學科基礎教育問題的幃幕,語文教學的諸多毛病紛紛暴露出來,受到批判。其中一條就是針對教師原封不動照搬教參書教“死書”的反思,而那所謂的“教參書”對有些課文的理解連文章作者自己都不敢相信(如對巴金文章的解釋,巴金自己都不能接受),錯解,歪曲,上綱上線,模糊了本來面目。那么,像這樣的教師的“一桶水”學生接受后造成的惡果就可想而知了。難怪,這次大討論引起了廣大學生的強烈反響,而上述的問題恐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關(guān)于“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被眾多的教育工作著認做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而且還被一代代的流傳下去。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下去,只會阻礙語文教育工作的改革和發(fā)展。因此,筆者希望自己的些微淺見能拋磚引玉,藉此引起同行們的關(guān)注和深思。
作者郵箱: qxgirl@163.net
[由一桶水與一碗水想到……(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3.幸福由自己把握
5.
6.咎由自取同義詞
8.萬萬沒想到搞笑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