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鐵佛中學 黃琨靈
二十一世紀,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科技的規(guī);,知識經濟的全球化,全球性的開放和國際競爭的加劇,使人才的競爭日趨白熾化。應試教育鑄就的“知識型”人才已疲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面臨著種種危機;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則受到社會的青睞,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己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至關重要,它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內驅力,決定著創(chuàng)新教育的成敗。怎樣才能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教學民主
現代教育必須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師在觀念上要樹立起“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對待,充分挖掘其潛能,改一言堂為群言堂,改講堂為學堂,變控制為協調,變指責為激勵,起好主導作用。教師還要引導有法,點撥有方。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導讀,引導學生善學,把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實踐表明,每位學生都有著創(chuàng)新的潛在能力,教師要做的不是從零開始的“培養(yǎng)”,而是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機會進行開發(fā)與開拓。要做好這一工作,教學民主顯得死至關重要。可以說,沒有教學民主就沒有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學民主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和保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和諧、民主、情感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感情換取感情,以心靈贏得心靈。允許學生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年齡特征、不同經歷,站在不同的角度,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獨特的理解、感受、體會、看法。從中國語言文字本身來說,它所特有的模糊性,決定了文學作品內涵的豐富性和多義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給讀者多種角度的理解,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由此可見,惟有有教學民主,語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個人的鮮明個性,在學生愉悅的參與中挖掘出創(chuàng)新的潛力。否則,過于嚴肅的“師道尊嚴”、不容爭辯的“專制”關系,始終使教學活動處于“教師說了算,學生跟著轉”的不良局面,導致學生有情不敢抒,有難不敢問,有問不敢提,嚴重束縛了學生情感的表露和個性的發(fā)展,讓他們感到沉悶和壓抑,很難獲得愉悅的心理感受。
二、教之有方,激發(fā)興趣
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使其“學會學習”。因而教學的重點應當從“教”轉到“學”上來。教師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辯證關系: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必將變成主講、主問,而不是真正的主導。因此,教師的“主導”必須導之有方:導其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動眼觀看,動手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去,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他們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前提和保證。離開了“學習興趣”,教師的主導則無異于緣木求魚。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托爾斯泰也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睘跎晁够f則更讓人警醒:“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愿望!遍L期實踐證明:學生有了興趣,才能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定能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三、鼓勵質疑,激活思維
古人云:“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睂W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點,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fā)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辟|疑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質疑的過程,其實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讓其主動發(fā)展的過程,F代心理學家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從發(fā)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因此,不論學生提出問題或大或小,是對是錯,都應該給予即時表揚和指導,同時允許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對課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師,不同于“教參”的理解。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敢于隨時質疑,從而閃爍出不迷信權威的創(chuàng)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如教學《荔枝蜜》時,有一位學生對這篇散文提出兩點不足:一是文章還不夠含蓄,如果把“透過荔枝樹枝……”一節(jié)刪去,不但不會影響中心思想的表達,而且還會使文章更含蓄;二是文章結尾矯揉造作,兒童可能會夢見自己變成小蜜蜂,可是作者是一位中年人,這樣寫實在別扭。另一位學生還結合自己讀過的楊朔的《香山紅葉》、《茶花賦》、《泰山極頂》等散文,指出楊溯散文很公式化,往往都是“借物喻人”或“托物詠志”,結構大多是“欲揚先抑”、“卒章顯志”。學生的這些看法也許幼稚,片面,但其中已經飽含有創(chuàng)新因素,這就極大程度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作者郵箱: 13094523753@sohu.com
[在愉悅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愉悅的反義詞
4.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論文
7.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