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山市
蒲松齡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學重點: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并再現(xiàn)“山市”。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用具:板書 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預習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注意語速。
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疏通文意,準備復述課文。
2.導入:
同學們,感覺到冬天已經來到了嗎?是啊,春時的嫩芽嬌花,夏季的綠樹濃蔭,秋天的滿地落紅,冬日的漫天飛雪,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墒怯械姆N美麗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卻好多年都難得一見,比如“海市蜃樓”,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也要借助照相、攝像等技術才能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在古代則是多數(shù)人一生都無緣看到。幸好清代有一位寫狐寫鬼的文學家蒲松齡,根據(jù)目擊者的敘述描繪了一次這樣的景觀--山市(山市蜃樓),彌補了古人不得一見的遺憾。今天,讓我們走進《山市》這篇課文,通過文字描述來欣賞一下古人是如何記錄這種奇特的景觀的。
(板書題目作者)學生記住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3.誰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你了解的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介紹作者、作品:
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聊齋:蒲松齡的書屋名稱。志:記述。異:奇異的故事。
4.整體感知,熟讀課文。范讀,指名朗讀。全文讀3遍。
5.自己結合課下注解,翻譯課文,并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及詞語。
交流翻譯解決難譯的句子。(一、二分鐘課堂討論,巡視)
指名三個學生翻譯全文,呈現(xiàn)重點譯句。
6.全班齊讀課文。
7. 啟發(fā)提問,理通文意。
1)“山市”從開始到最后一共出現(xiàn)過幾幅畫面?(用原句回答)
“山市”的全程變化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
時間順序
請同學在原文中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表現(xiàn)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明確:三個畫面:塔和宮殿--城郭和其他建筑--危樓一座
時間詞語:“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用原文回答。(板書)
3)、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稱為“鬼市”?
8.課件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在哪里能見到這樣的景象?(學生自由發(fā)言) 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 。這種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
(關于海市蜃樓:大氣中存在著光的折射現(xiàn)象,當空氣中各層的密度有較大差異時,遠處的光線就會透過密度不同的空氣而發(fā)生折射,這樣,空中就會就會出現(xiàn)了遠處物體的影象。)
9.小結
全文中作者采用虛實、詳略、動靜相結合的筆法,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山間蜃景中變幻莫測的各樓各景,寫得極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10.作業(yè):
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觀察以上六幅海市蜃樓的照片,任選其中一幅,用現(xiàn)代文仿照課文的寫法,描述你觀察到的海市蜃樓的景象。(不少于200字)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發(fā)生 塔和宮殿
發(fā)展 城郭和其他建筑
高潮 危樓一座
教學后記:
本課是一篇自讀文言文課文,內容新奇生動,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始終不脫離文本,在一課時內以讀帶講,以學生為主體,全文的閱讀至少四遍,文意的串講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強調重點實詞的積累和落實,重點突出、效果明顯。并且初步訓練了閱讀過程中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我想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文言文課文教學中應該繼續(xù)堅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山市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