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丁所中學 王純
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前,唐代大詩人杜甫感懷身世,奮筆疾書,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敘事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情可泣,其思可敬。
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群衣食無憂的青年人,同在屋檐下,一齊來頌讀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會有什么奇思妙想?師生雙方帶著充分的準備,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一、師與生對話――巧用特定的情境引人入勝
師: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生:冷,(生齊聲)
師:對,今天特別冷!(頓了頓)冷好!冷可以讓我們飲水思源,憶苦思甜!
生:(驚訝不語)
師:冷可以讓人靈感頓生,產(chǎn)生奇思妙想!比如你現(xiàn)在想想,你坐在溫暖的土坑上,那多溫暖。(陶醉)
學生:(笑)。
師:那么,在寒冷的夜晚,床上濕漉漉的,那是什么滋味?
生:。。ㄔS多人嘆,有人下意識哆嗦)
師:好,我想,今天大家一起來感受一千多年前一位“寒士”(板書說明)的處境,應(yīng)該不難了。
二、師生與文本對話――開啟多元化思維全方位挖掘真情
學生分成四大組,分工合作,每組又分四人一小組,各大組各討論一節(jié)文字的翻譯,四人小組中一人當記錄員,用文字組織語言。
學生討論反饋:
1、“八月秋高風怒號”
A、八月里秋高氣爽,風呼呼吹著
B、八月里的秋天狂風大作
C、八月里的秋天,秋意正濃,風呼呼地號叫著。
D、八月,秋已深了,大風怒吼。
其他同學發(fā)表見解--
生1:A的意境很美,但全文來看,感情不一致,這里作者著眼點不在寫景美而在景亂,狂風之后是茅草被吹翻,怎么有閑情欣賞秋高氣爽呢?B的意思對,但有些單薄,C可以,
生2:(質(zhì)疑)秋高,該怎么解釋?
師:高,可以解釋為程度深。
生:(悄悄地)深
師:通俗地說,是秋意正濃的意思。八月嘛,已是深秋,古人通常以農(nóng)歷來記事,王安石《十五望月》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指農(nóng)歷
2、“唇焦口燥呼不得”
A、我呼喊得唇焦口干,他們也不回頭。
B、我喊得口干舌燥也沒有效果。
C、我喊得口干舌燥還是得不到我的茅草。
同學們中有人笑,顯然對C說法頗感有趣。
師:同學們對“呼不得”怎么看?
生(齊):沒有效果
生3:不得,有達不到預(yù)想效果的意思。不得,沒有效果,可意譯,通俗點比較好,
師: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呼而不得,何等傷心,失望。
3、“嬌兒惡臥踏里裂!
嬌慣的兒子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給蹬裂了。(學生表示贊同)
師:難道“嬌兒”就是嬌慣的兒子嗎?有沒有不同見解?
學生開始查字典
生4:嬌兒,心愛的兒子,也泛指心愛的幼小的兒女。
師:想想,為什么說心愛的兒子比較合理?
生5:喜歡兒子,有憐愛之意。
師:對,你們可以想想自己的爸爸媽媽,再苦再累也要呵護你們,小時候尿床,有哪個父母真讓孩子頂在頭上曬被子的?
學生(笑)
師:窮人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過這樣的日子,小孩哪能受得了?
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鬼!
師:你們知道杜甫的兒子被凍死的故事了!
生:小時候就知道了。
老師:我們的共鳴達成了。
4、“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
A:自從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以來,我就很少睡眠。
B:自從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以來,我就很睡眠不好。
教師引發(fā)學生討論:
生6:我覺得是睡眠不好,人因為愁思過度而輾轉(zhuǎn)反側(cè),這些都是睡眠不好。
生7:我覺得很少睡眠也說得通,睡不著,頭腦里心思重重,一夜只睡兩三個鐘頭,不就是睡眠少嗎?
師:兩位同學都很有見地,各執(zhí)一辭,理直而氣壯,在這里,我認為還是“睡眠不好”更貼近詩人當時情懷,同學們可以想一想,為什么“很少睡眠”,也許是杜甫忙于公務(wù),無暇睡眠,或戰(zhàn)事緊張,他要去警防來犯之敵,說到底,是他的憂國憂民使得他思緒重重,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
5、“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學生翻譯:A、普遍地遮蔽天下老百姓,讓他們都展開笑顏。
B、普遍地遮蔽天下的窮苦人,讓他們都展開笑顏。
師:寒士,就是一般的貧窮之士嗎?這里可以解釋為窮苦的讀書人。
杜甫本身就是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他這里從自身的處境想到天下類似的一群人,因此可翻譯成貧苦的讀書人
6、“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學生譯文:即使我一人獨守這破舊的茅草屋受凍至死,我也心滿意足,
師:即使我一人獨守這破舊的茅草屋受凍至死也值得。〉降渍l更恰當?足,值得,“不足為外為道也”,值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有這樣的解釋。
生8:我覺得用“心滿意足”更好,因為這體現(xiàn)了詩人一種胸懷,是一種自我犧牲精神,而值得,意思固然合適,但情感上太平淡,我們閱讀重點上已說得很明確,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生:對(七嘴八舌地)
三、師生和作者對話――放眼歷史,體悟詩人坦蕩胸懷
多媒體顯示三個題目讓學生分工探究:
1、“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一節(jié),在詩人眼里,那些孩子是否真的可惡,想想當時窮人的生活狀況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體會詩人的真情。
2、“長夜沾濕何由徹”單純是那一夜如何挨到天亮嗎?有無更深廣的意思?
3、品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節(jié),想想詩人純正的心靈和寬廣無私的胸懷,試用100字左右文字談?wù)勀銓υ娙说挠∠蟆?/p>
學生當場構(gòu)思成稿
學生文字摘錄:
1、答(生甲)當時人的思想普遍墮落,抱有“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心理,詩人對這些現(xiàn)象滿懷憤慨。
(生乙)我想,當時的兒童并非因為貪婪而公然為賊。因為孩子是最純真的,若不是因為當時情境所迫,也不會去當賊,詩人寫這些孩子,正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衣食困難,生活難以維持的現(xiàn)狀。
(生丙)我認為“群童對面為盜賊“是迫不得已的,當時社會戰(zhàn)亂,人們被官兵地主搜刮干凈,已經(jīng)到了沒吃沒穿的地步,這些孩子知道家里的苦,才“對面為盜賊”,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連年戰(zhàn)亂,國家快要滅亡,人們生活艱難的社會現(xiàn)實,詩人的心里充滿凄苦。
(生。澳洗迦和畚依蠠o力,忍能對面為盜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百孔千瘡的社會,在戰(zhàn)火連綿的歲月里,民不聊生,孩童也是不得已公然為賊,其實,作者在這里不是真正塑造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和一個無能為力的老人形象,而是借一群孩子為“盜賊”的形象反映當時一個政治腐敗的國家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我們可以深切體會到作者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詩人。
2、答:(生甲)“長夜沾濕何由徹”表明人們在這種戰(zhàn)亂不止,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已經(jīng)生活了很長時間,詩人由衷感慨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這種痛苦的日子,美好光明的一天何日才能到來,表明詩人對國家,對人民前途的無限擔憂之情。
。ㄉ遥伴L夜”不僅是指這一夜,而是指千千萬萬個像這樣的長夜,安史之亂就像這漫漫長夜,什么時候才能等到安史之亂結(jié)束呢?體現(xiàn)出詩人急切的期盼之情。
丙,作者明指漫漫長夜,其實也反映了他內(nèi)心對美好 未來的期待,“夜”也指社會的黑暗,作者是感嘆社會黑暗,盼有盡頭,寫出了對黑暗社會的憎惡之情。
3、答:(生甲)作者擁有超乎尋常的胸襟,作者在“屋破偏遭連夜雨”的苦境下,不只是哀嘆個人悲苦的命運,而是為天下寒士擔憂,希望得到能為人們遮風擋雨的高樓,而寧愿自己屋獨破受凍而死,我們不禁為作者的舍已為人的純正心靈和高尚情操而肅然起敬。
(生乙)最后一節(jié),詩人直接抒情,說自己愿以一人之苦換得天下人之樂,他舍已為人的品質(zhì)是當時社會上少見的,詩人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襟,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的心靈是純正的,高尚的,他超脫世俗,境界高遠,值得我們學習,推崇。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一番見解令我瞠目結(jié)舌,我們大家都是有情有義之士,對作者的現(xiàn)實遭遇站在歷史的至高點上加以評判,這是非常難得的,而且分析得比較到位,思考的都有梯度,不是雷同的,而有自己的角度和深度,如果我們能在這多種思維中吸取養(yǎng)分,為我所用則更好。在這里,我想僅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談一點看法:也許現(xiàn)實中有人仍有這樣的認識,但那只是極少數(shù),是一種現(xiàn)象,而不是社會上最本質(zhì)的東西,我們在本詩中見到的孩子,即使是自私的,是可惡的,但那也是社會環(huán)境所決定的,詩人批判的是那個腐朽的社會,而不是幾個弱小的孩子。
四、師與生對話--心有靈犀一點通
師:想一想,我們還學習過哪些詩文表達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學生討論片刻
生9: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示兒》。
生10:夏完淳的《別云間》
生11:陳毅的《梅嶺三章》
師:同學們在學習中能注意積累,很好。在我們今天所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里詩人極寫個人“長夜沾濕”的苦痛,但是又不僅僅局限在寫個人苦痛,而是在此基礎(chǔ)上推己及人,抒發(fā)自己的美好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古人的情懷如此高尚,真讓人敬佩,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要學習古賢,塑造完善的人格,在今后的作文中要能體現(xiàn)個人的積極心態(tài),樂觀的情懷,要在人生的風雨中自我砥砥,奮發(fā)進取。
聽課評說:
將對話教學進行到底 顧禮銀
王老師的這堂課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老師在課堂上甘心作綠葉,在課上認真聽取同學們的發(fā)言,傾聽學生多元化的思維,培育出同學們心田里的智慧。作為女教師,王老師的話語飽含激情,也很能煽情,比如在翻譯“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一句時,為一個“足”的正確理解,老師故意節(jié)外生枝,引發(fā)大家的思考,也引起同學們情緒上的激動,課堂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另外,王老師在同學的發(fā)言中,能加以鼓勵和點評,體現(xiàn)了賞識教育的人文內(nèi)核,同時又不違背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比如,有同學說“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王老師給予了及時的修正和解釋,讓同學們懂得閱讀一定要尊重文本思想這個道理,多元化的個人理解不等于都是正確的,我們同學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思想的發(fā)展和健全也需要長者的關(guān)心、呵護和真誠的幫助,否則,我們就難免會“少年輕狂”。
在這節(jié)課上,同學們迸發(fā)出來的智慧火花是很多的,讓聽者也為之動容,大家在討論中研究,在據(jù)理力爭中走向融合,課上有大家的發(fā)問聲音,有討論的聲音,有探究的聲音,這也充分說明同學們在課前就作了充分的準備,已經(jīng)開始了跟文本、作者的深入對話,課上是現(xiàn)實中的人與人的對話,是平等的。當然,在這里我也誠摯希望我們的老師,同學在課后仍然作一些對話,通過課后作業(yè),師生之間再作一場細致的對話,在作業(yè)中查漏補缺,同學們,在作文中進一步張顯個性,老師在欣賞作文時再作一次心與心的平等對話,我們的老師在教學課后要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與同事真心交流心得,在對話中反思教學效果,反思教學藝術(shù),為今后的教學研究工作鋪就新的道路。
一句話,讓我們共同努力,將對話教學進行到底,直到師生心靈與作者、文本的真正融合。
作者郵箱: wcsag176@sina.com
[讓智慧與激情共飛揚--對話式教學實踐活動側(cè)記(網(wǎng)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3.初中分式教學課件
5.青春飛揚演講稿
6.晏子的處世智慧
9.二次根式教學課件
10.運動的方式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