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人教版高二上冊《教材全解》

發(fā)布時間:2016-2-23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目錄

第一單元 4

一、單元核心解讀 4

二、高考專題解讀 5

專題13:(古代詩文五)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5

1.《詩經(jīng)》三首 9

一、課文完全解讀 9

二、綜合能力拓展 17

2.離騷(節(jié)選) 20

一、課文完全解讀 20

二、綜合能力拓展 28

3.孔雀東南飛(并序) 33

一、課文完全解讀 33

二、綜合能力拓展 50

4.漢魏晉詩三首 53

一、課文完全解讀 53

二、綜合能力拓展 61

其他古詩詞讀背篇章 65

第二單元 68

一、單元核心解讀 68

二、高考專題解讀 69

專題14:(古代詩文六)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 69

5.夢游天姥吟留別 75

一、課文完全解讀 75

二、綜合能力拓展 81

6.琵琶行(并序) 85

一、課文完全解讀 85

二、綜合能力拓展 95

7.近體詩六首 100

一、課文完全解讀 100

二、綜合能力拓展 113

8.詞七首 117

一、課文完全解讀 117

二、綜合能力拓展 134

其他古詩詞讀背篇章 139

第三單元 148

一、單元核心解讀 148

二、高考專題解讀 149

專題15:(現(xiàn)代文九)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 149

9.記念劉和珍君 152

一、課文完全解讀 152

二、綜合能力拓展 163

10.故都的秋 168

一、課文完全解讀 168

二、綜合能力拓展 175

11.道士塔 179

一、課文完全解讀 179

二、綜合能力拓展 187

12.淚珠與珍珠 191

一、課文完全解讀 191

二、綜合能力拓展 196

第四單元 199

一、單元核心解讀 199

二、高考專題解讀 200

專題16:(現(xiàn)代文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200

13.燈下漫筆(節(jié)選) 203

一、課文完全解讀 203

二、綜合能力拓展 211

14.漫話清高 214

一、課文完全解讀 214

二、綜合能力拓展 220

15.巴爾扎克葬詞 223

一、課文完全解讀 223

二、綜合能力拓展 230

16.短文兩篇 235

一、課文完全解讀 235

二、綜合能力拓展 241

第五單元 243

一、單元核心解讀 243

二、高考專題解讀 243

專題17:(古代詩文七)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243

17.六國論 247

一、課文完全解讀 247

二、綜合能力拓展 256

18.游褒禪山記 259

一、課文完全解讀 259

二、綜合能力拓展 268

19.伶官傳序 271

一、課文完全解讀 271

二、綜合能力拓展 278

20.石鐘山記 282

一、課文完全解讀 282

二、綜合能力拓展 289

第六單元 291

一、單元核心解讀 291

二、高考專題解讀 291

專題18:(古代詩文八)篩選文中的信息 291

21.項脊軒志 295

一、課文完全解讀 295

二、綜合能力拓展 303

22.五人墓碑記 306

一、課文完全解讀 306

二、綜合能力拓展 314

23.登泰山記 317

一、課文完全解讀 317

二、綜合能力拓展 324

24.病梅館記 327

一、課文完全解讀 327

二、綜合能力拓展 332

第一單元

一、單元核心解讀

[目標分解]

1.了解唐以前我國古典詩歌的概況,學習《詩經(jīng)》至六朝詩歌的代表作品。

2.了解《詩經(jīng)》《楚辭》開創(chuàng)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tǒng)。

3.了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基本特點,了解詩歌由四言詩到騷體詩再到五言詩的發(fā)展過程,掌握這三種詩歌樣式的特點和節(jié)奏。

4.通過誦讀,體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的藝術(shù)魄力,培養(yǎng)鑒賞古典詩歌的情趣,逐漸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核心精解]

本單元主要是唐代以前我國古代詩歌的部分代表作品!对娊(jīng)》和《楚辭》主要反映了我國奴隸社會現(xiàn)實生活,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漢魏晉代曹操、陶淵明等人的詩歌反映了封建社會現(xiàn)實生活。讀這些古詩,我們可以從一個側(cè)面感知古代社會生活,鑒賞古詩的情趣和藝術(shù)魅力。

《<詩經(jīng)>三首》中的《氓》《靜女》《無衣》采用四言句式,以賦、比、興的手法,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婚姻、戀愛及軍旅生活,富有寫實精神。《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

《離騷》(節(jié)選)以大膽豐富的想像,熱烈奔放的感情,參差錯落、富于變化的句式,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和華美的語言,抒寫了詩人自己的理想追求,創(chuàng)造了神奇瑰麗的藝術(shù)世界。《楚辭》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浪漫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

《孔雀東南飛》(并序)屬于漢樂府詩,全詩通過對焦仲卿、劉蘭芝二人的愛情悲劇的描寫,控訴了封建家長制和禮教的罪惡,贊揚了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愛情及其勇敢的抗爭精神。

《漢魏晉詩三首》中《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反映了一個階層或文人自己的理想追求,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這幾首詩,標志著五言詩從開創(chuàng)、發(fā)展而逐漸走向成熟。

[篇目提要]

《詩經(jīng)》三首

衛(wèi)風氓 背誦(部分) 教讀

秦風無衣 背誦 教讀

邶風靜女 背誦 自讀

《離騷》(節(jié)選) 屈原 背誦(部分) 教讀

《孔雀東南飛》(并序) 背誦(部分) 教讀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

迢迢牽牛星 背誦 自讀

短歌行 曹操 背誦 教讀

歸園田居 陶淵明 背誦 教讀

二、高考專題解讀

專題13:(古代詩文五)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考點解密]

《考試大綱》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形象是作品中的最基本的東西,是讀者首先從作品中看到的、感觸到的。

古典詩詞中的形象與一般小說、劇本中的形象不同。小說劇本中的形象一般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而古典詩詞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事物?蓮南旅鎺讉方面略作分析:

一、人物形象 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tài)、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等。通過精當?shù)拿鑼懀院喚毜墓P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這些形象往往以片斷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它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像去進一步補充。如:

“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崔顥《長干曲》)──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描寫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見面時情景?坍嬃艘粋熱情大方、聰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分宿長楊。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王昌齡《青樓曲二首其一》)──以電影鏡頭的形式塑造了一個威武青年將領的形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有裝扮,有活動,有心理,也有景色描寫,比較細致地刻畫了一個年輕少婦的形象。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從軍行》)──有裝扮(鐵衣碎)描寫,有行動描寫,于敘事之中塑造了一個勇武過人、凜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二、風物景象 簡單來說,就是一般的景物、景象描寫。一般有:

①景象描寫:季節(jié)、時令、時間,地域、地點,蟲魚鳥獸、山水花木,……

②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垂釣、節(jié)令、……

③色彩描寫:顏色及其變化,冷暖色調(diào),對景象畫面的影響……

當然,詩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xiàn),它常常帶上了一定的主觀色彩。如: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詩歌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雨景,并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在山峰湖水景象的描寫之中,流露了詩人憂愁的情思。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詩歌用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深秋山中的景象,歌詠了大自然的美麗,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物象描寫 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賦予事物以人格化。從全詩來說,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詩人的品格節(jié)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詩詞中常描寫的形象有:蟬、鷹、雁、松、梅、竹、馬,等。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蘭,香蘭;若,杜若。前四句極詠蘭若的風采,后四句則感嘆芳華零落。描寫蘭若,實際上是寫自己的遭遇。這孤芳獨立的蘭若,正是詩人孤標卓立的絕世才華的寫照,也是詩人懷才不遇的自喻。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詩人在對菊花的描寫與觀賞中,點明了自己對菊花有著與陶淵明同樣的喜愛情懷。這首詩借賞菊表現(xiàn)了詩人銳意向上、排難而進的意志,以及崇高的審美追求。

四、比喻性形象描寫 有些詩詞在形象的描寫之中,隱含了詩詞的實際內(nèi)容,形象的描寫之中滲透了比喻的意象,這就要求讀者能結(jié)合有關背景材料,透過形象的描寫,把握其中隱含的內(nèi)容。如下面兩首詩: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公婆)。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越女新妝出鏡心(鏡湖的湖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張籍《酬朱慶余》

這兩首詩都寫得較含蓄,把握內(nèi)容時要注意詩題及有關背景。朱詩作者以新婦自比,把張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現(xiàn)自己考前期待與不安的心情,詩的主旨是向張籍征詢意見。張詩亦委婉作答,把朱慶余比作貌美且歌聲動聽的采菱姑娘,“齊紈”句暗示說朱是難得的人才,對考試不必擔心。兩詩中雖有新婚少婦與越女的形象描繪,但寄意全在詩外。顯然,對這兩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不能只看詩的字面意思和具體形象,而應結(jié)合有關提示把握其隱含意義。

五、音樂曲調(diào) 嚴格來說,這不屬于形象,但考慮到內(nèi)容的相關性,也把此部分內(nèi)容安排在此。

古詩中常在語句里出現(xiàn)有些樂曲名稱,而這些樂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義、情感,或寓意,而這又對全詩的整體意象或情感表達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這一些,對于欣賞古代詩詞有一定的意義,2002年高考試題即就此命題。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曲調(diào)名稱:

關山月──樂府曲調(diào),多寫征戍離別之情。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調(diào)名。如:“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保ɡ畎住杜c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聲想像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飄落產(chǎn)生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與詩人當時的心境切合。這樣,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以通感的方式描繪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傳是唐玄宗改編的樂舞曲,主要表現(xiàn)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后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罚

楊柳曲──樂府曲調(diào)“楊柳枝”,有時也作“折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之詞,以懷念征人為多。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保ㄍ踔疁o《涼州詞》)!暗阎新務哿荷丛。”(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

詩詞中的形象一般景象優(yōu)美,如詩如畫,能給人以美感;又因為它是景象與情感的結(jié)合,所以更能給人以情感上的感染與撞擊。通過詩詞中的這一系列形象,讀者可以感受到蘊含于其中的情感、思想。可以說,詩中的景象是為抒發(fā)詩人的感情思想而精心裁剪、設計的,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另一方面,詩人的思想情感又是借助于這一些形象來表達的。

[試題解析]

一、2004年高考試題廣東卷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憂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l)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解析答案]

(1)第二聯(lián)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捌啤痹诳罩酗h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xiāng),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lián)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jié)合。兩聯(lián)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了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或孤清)的意境。

(2)第一種答案:同意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第二種答案:同意表達了詩人怨憤之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別是結(jié)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也不如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二、2003年春季高考試題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聞 雁 韋應物      寒 塘趙嘏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曉發(fā)梳臨水,家塘坐見秋。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l)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               。

這兩首詩都是抒發(fā)                   。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答:                              。

[解析答案]

(1)五言絕句思鄉(xiāng)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

三、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                                

[解析答案]

詩題為“聞笛”,詩的開篇即由笛聲寫起,一個“飛”字即顯出笛聲的不同尋常。接著詩人以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笛聲隨春風而飛遍滿城的景象,此句極寫笛聲傳播范圍之廣,角度獨特,用語新奇,并為下文“何人”做了鋪墊!昂稳恕本o承第二句的“滿洛城”,則更顯人的眾多,并以反問的句式表達了眾多人的一種普遍的情感──思念故鄉(xiāng)。這是何聲,能有如此的力量,激起如此巨大的思念之情?詩的第三句則給予點明:此為“折柳曲”!罢哿,也叫“折楊柳”,是一首樂府曲調(diào),多寫傷懷離別之情。詩人在異地他鄉(xiāng),聽到這一哀怨傷懷的曲子,自然激發(fā)起對故鄉(xiāng)的情感!罢哿笔沁@首詩情感的基礎,是全詩的關鍵,沒有此曲,二、四句的“范圍廣”“人數(shù)多”則沒有基礎,也難以激起游子的“故園情”。

賞析這首詩,關鍵是要理解詩中“折柳”的含義,并進一步把握其寓意。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四、2000年春季高考試題

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垂綏,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征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tǒng)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寫蟬聲之遠傳!傲黜憽睜钕s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于景的藝術(shù)才能。

[解析答案]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詩。

在古代詩人的筆下,蟬是高潔的。由于它餐風飲露,棲于高枝,因此,很有點生活清苦、與世無爭的隱士風范。首句表面是寫蟬的形狀、食性,實際處處含比興、象征!按菇棥弊置嬉庵赶s頭部伸出的觸須的形狀,因其形狀好像古人結(jié)在頷下下垂的帽帶子,又暗示顯宦身分。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傲黜憽笔菍懴s聲的長鳴不斷,悅耳動聽。“出”字寫蟬聲的傳播富有生氣。梧桐本是高大樹木,一“疏”字更顯示出其高聳挺拔的風姿。第二句寫蟬聲遠傳,既照應了首句的“飲清露”,又自然引出后面的議論。此兩句表面寫蟬,實則是人格化的描寫!熬痈呗曌赃h,非是藉秋風”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一般人認為,蟬聲遠傳是由于借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則強調(diào)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在這一議論中,蘊含著一個哲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如權(quán)勢、地位等),自能名聲遠揚。這也是詩人自我形象的藝術(shù)寫照。

總體來看,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通過寫蟬清高的品格,來表現(xiàn)作者的一種志向。既沒有敘事,也沒有寫景,更談不上“寓情于景”了。

答案:D

1.《詩經(jīng)》三首

《詩經(jīng)》

一、課文完全解讀

[要點解析]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特點。

2.學習并背誦《氓》等三首詩歌。

3.把握詩歌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4.在誦讀中理解、鑒賞,逐步培養(yǎng)誦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分類整合]

一、重要詞語釋義

將 音qiāng,愿,請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衛(wèi)風氓》

qiang,請 將進酒,杯莫停 《將進酒》

扶,持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木蘭辭》

拿,用,表抽象意義 成語“將功贖罪”

呼兒將出換美酒 《將進酒》

帶領,率領,帶兵 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 《三國志蜀書吳主傳》

帶兵的人,將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世家》

將要,副詞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僖公十四年》

乘 登上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衛(wèi)風氓》

駕車,驅(qū)馬拉車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墨子親士》

乘船 李白乘舟將欲行 《贈汪倫》

升,登上、登高 乘鄂渚而反顧兮 《涉江》

趁著,憑借 乘其厲聲以呵 《五人墓碑記》

趁,冒著 自京師乘風雪 《登泰山記》

sheng,一車四馬總稱 致萬乘之勢 《過秦論》

量詞,(一)輛 車六七百乘 《陳涉世家》

四,數(shù)詞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殽之戰(zhàn)》

言 指預兆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衛(wèi)風氓》

助詞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衛(wèi)風氓》

說話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衛(wèi)風氓》

作 起 與子偕作 《秦風無衣》

興起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孟子見梁襄王》

發(fā)作 而病尋作 《虎丘記》

勞動 晝夜勤作息 《孔雀東南飛》

著作 作《二京賦》 《張衡傳》

制作 作渾天儀 《張衡傳》

建造,興建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貽 贈送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邶風靜女》

贈給,送給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核舟記》

遺留 前修貽訓,鄙乎茲道 《晉書郭璞傳》

二、古今異義詞語

賄 財物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衛(wèi)風氓》

爽 差錯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衛(wèi)風氓》

宴 歡聚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衛(wèi)風氓》

至于 到,指送到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衛(wèi)風氓》

達到某一程度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衛(wèi)風氓》

三、通假字

匪 非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垝 危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于 吁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說 脫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泮 畔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愛 薆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說 悅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歸 饋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四、句式與固定結(jié)構(gòu)

固定結(jié)構(gòu) 載……載……,一邊……一邊……。載笑載言

[整體通解]

一、作品介紹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開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之先河。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帮L”有15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有不少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作;“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二、內(nèi)容概要

(一)《衛(wèi)風氓》

1.內(nèi)容概說:本篇是棄婦的怨詩。篇中自敘一個女子從戀愛、結(jié)婚、受虐到被棄的過程,感情悲憤,態(tài)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與損害。

2.結(jié)構(gòu)分析:全詩共分六章:第一章寫戀愛,第二章寫待嫁,第三章、第四章中斷敘述,插入怨憤之詞,第五章寫受虐,第六章寫決絕之情。全詩寫經(jīng)歷與情感交相發(fā)展,結(jié)構(gòu)上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思緒相適應,雖屬敘事詩,但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3.結(jié)構(gòu)圖解:

情節(jié)發(fā)展    戀愛     婚變     決絕

抱布貿(mào)絲    無與士耽

內(nèi)容表現(xiàn)          二三其德    亦已焉哉

      秋以為期    至于暴矣

情感基調(diào)   載笑載言   躬自悼矣    老使我怨

(二)《秦風無衣》

1.內(nèi)容概說:《無衣》是秦國人民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戰(zhàn)歌!稛o衣》表現(xiàn)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wèi)國、團結(jié)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shù)魅力的古代軍歌。

2.結(jié)構(gòu)分析:全詩共三章,章與章句式對應;詩句大同而小異,在重章復唱中詩意遞進。一邊歌唱,一邊行軍,一往無前。

第一章,統(tǒng)一思想。當時軍情緊急,一時難以備全征衣!盁o衣”,這是實寫。也可以理解為夸張的寫法,為國征戰(zhàn),不計衣物不全的困難!芭c子同袍”,與戰(zhàn)友共用一件戰(zhàn)袍!巴跤谂d師”,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為什么大家能夠克服困難、團結(jié)備戰(zhàn)呢?“與子同仇!”大家認識到,仇敵是共同的,必須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

第二章,統(tǒng)一行動!芭c子同澤”“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動起來,“與子偕作”,投身到征戰(zhàn)中。

第三章,一起上戰(zhàn)場!芭c子偕行”,激昂高歌,團結(jié)對敵,奔赴戰(zhàn)場。

這首戰(zhàn)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別寫“同袍”“同澤”“同裳”,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克服困難、團結(jié)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寫“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現(xiàn)戰(zhàn)士齊心備戰(zhàn)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寫“同仇”“偕作”“偕行”,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的愛國感情和大無畏精神。這是一首賦體詩,用“賦”的表現(xiàn)手法,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zhàn)場的高昂情緒,一層更進一層地揭示戰(zhàn)士們崇高的內(nèi)心世界。

3.結(jié)構(gòu)圖解:

同袍     修戈矛

豈曰無衣 同澤     修矛戟   齊心備戰(zhàn),愛國主義

同裳     修甲兵

  鋪陳復唱   重章疊句

(三)《邶風靜女》

1.內(nèi)容概說:在《詩經(jīng)》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厲,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看到年輕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會和相戀的情景!鹅o女》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寫一次戀人的約會。一對情人相約在城隅幽會,但是當那男子趕到時,那女子卻故意躲了起來,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躕”,那女子這才出來,又贈給那男子一根“彤管”--究竟是什么東西現(xiàn)在已不清楚,但在此具有愛情信物的意義,那男子不禁驚喜交集,因為這“彤管”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真是分外美麗,不同尋常。

2.結(jié)構(gòu)分析:全詩三章。一章重在寫場景,兩章重在寫心理。

第一章,寫姑娘約“我”在城墻角落相見,卻一直不出現(xiàn)。急得“我”抓耳撓腮,不斷徘徊。

第二章,寫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給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

第三章,寫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給他的“荑”,既好看又奇異,自己特別喜愛,因為其中蘊含姑娘相贈的情意“美人之貽”。

第一章寫青年之急,第二章寫青年之戀,第三章寫青年之誠。作者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xiàn)了男青年熱烈而純樸的戀情,男青年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他的戀情也真實感人。此外,詩歌采用重章復唱,巧妙選用細節(jié),風格樸實,也增添了藝術(shù)魅力。

3.結(jié)構(gòu)圖解:

①等待,急切  --寫景--借物寫景

②彤管,戀情  心理--巧妙抒情

③回味,真誠

三、人物形象簡析:

《氓》女主人公形象:全詩通過一個女子的自訴,敘述了他從戀愛、結(jié)婚到被遺棄的過程,塑造了一個忠于愛情、堅強決斷的女子形象。

《靜女》詩中女主人公形象:詩歌以戲劇化的情節(jié),特別是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塑造了一個頑皮、活潑的少女形象。

《靜女》詩中男主人公形象:忠厚、淳樸。

[分項全解]

<課文全解>

衛(wèi)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要點全解>

氓:民。詩中指男主人公。蚩蚩:忠厚的樣子。一說,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貿(mào):交易,交換。“嗤嗤”刻畫出了氓的老實忠厚。

匪:通“非”,不是。即:就。謀:商量,這里指商量婚事。

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涉:渡水。淇:淇水,在今河南省境內(nèi)。至于:到達。

愆:拖延。愆期,指拖延時間。媒:媒人。

將:愿,請,表希望。秋以為期:以秋為期。期,這里指婚期。

乘:登上。垝垣:倒塌的墻。復關:男子居住的地方,此指代男子。

泣涕:哭泣。涕:眼淚。漣漣:淚流不斷的樣子。

載:語助詞,放在動詞前,無義。

爾:你。卜,筮:皆指占卦。體:卜筮的卦象。咎,災禍。

車:指男方迎娶的車子。賄:財物。這里指女方的嫁妝。

沃若:潤澤的樣子。

于:通“吁”。無食桑葚:不要貪吃桑葚。傳說斑鳩吃多了桑葚會昏醉。

士:未婚男子的通稱。耽:沉溺。

說:通“脫”,擺脫。

黃:枯黃。隕,隕落,飄零。

徂爾:嫁往你家。徂:往。三歲:泛指多年。食貧:猶言生活貧困。

湯湯:水勢很大的樣子。漸:濺濕,浸濕。帷裳:車兩旁的布慢。

爽:過錯。貳:不專一,有二心,與“壹”相對。行:行為。

罔極:沒有準則。二三:有時二,有時三,反復無常,作動詞。

以上兩節(jié)以桑葉起興,寫出了女子對婚姻的痛苦思考。

靡:無,沒有。室勞:指家里的勞苦活。勞:勞苦,辛苦。

夙興:早起。夜寐:晚睡。靡有朝:沒有一日不如此。

言:助詞,無實義。遂:順心,滿足。暴:粗暴,兇暴。

“至于暴矣”活畫出了氓性格中的另一面,與“嗤嗤”形成對照。

咥:大笑的樣子。

靜言思之:靜而思之。言:語助詞,無義。躬:自身。悼:傷心。

及:與,同。偕老:夫婦共同生活到老。偕:同。

隰:低濕之地。泮:通“畔”,邊沿,岸邊。

總角:指少年時代。宴:歡樂。晏晏:形容歡樂的樣子。

旦旦:誠懇的樣子。反:違反,此指違背了誓言。

是:這,代詞,指誓言。已:止,了結(jié)。

最后兩句既表明了女子的決絕態(tài)度,也表現(xiàn)了她堅強的性格特征。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

修我戈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

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

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

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

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

美人之貽。

衣:上衣。

袍:長袍,白天當衣服,夜晚當被子,相當于現(xiàn)在的披風或斗篷。

王:指秦王。于:助詞。興師:出兵。

戈、矛:古代裝有長柄的武器。

與子同仇:我同你一樣仇恨敵人。

此節(jié)寫統(tǒng)一思想。

澤:通“衤◆ ”,內(nèi)衣。

戟:古代一種長柄武器。

偕:一同。作:起。

此節(jié)寫統(tǒng)一行動。

裳:下衣。

甲:戰(zhàn)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衣服。兵:兵器,武器。

行:往,去。

此節(jié)寫一同奔赴戰(zhàn)場。

靜女:嫻靜溫婉的女子。姝:美麗。

俟:等待。城隅:城的角樓。

愛:通“薆”,隱藏。見:出現(xiàn)。

踟躕:猶豫徘徊。

以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約會的情景。

孌:美好。

貽:贈送。彤管:紅色的管狀植物,或為紅色簫笛類管樂器。

有:形容詞詞頭,不是“有無”的“有”。

說:通“悅”。懌:喜愛。女:通“汝”,此指彤管。

由愛其人而及愛其物,真切自然。

牧:郊外田野。歸:通“饋”,贈送。荑:茅草芽。古代有贈白茅表示愛戀、婚姻的民俗。

洵:誠然,實在。

女:通“汝”,指荑。

美人:指靜女。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點出了對靜女的喜愛之情。

[參考譯文]

衛(wèi)風氓

農(nóng)家小伙笑嘻嘻,抱著布幣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我送你送過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并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lián)系。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墻上,遙望復關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既見郎從復關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占個卦,卦無兇兆望神幫。拉著你的車子來,快快帶去新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桑堪別嘴饞。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凈,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濕車簾冷冰冰。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真真假假沒定準,三心二意壞德行。

結(jié)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業(yè)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殘暴。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凈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仡櫳倌晡椿闀r,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秦風無衣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內(nèi)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準備!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線!

邶風靜女

閑雅姑娘真美麗,等我城上角樓里。故意逗人不露面,來回著急抓頭皮。

閑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筆管紅艷艷。紅色筆管光閃閃,喜愛你的美容顏。

送我郊外嫩茅草,嫩茅確實美得奇。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過來。

[質(zhì)疑解剖]

問題1:《衛(wèi)風氓》怎樣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了女主人公的性格?

[剖析]此詩塑造了女主人公與“氓”兩個人物形象。作者以對比手法刻畫人物性格。對比的焦點一是雙方對對方的不同態(tài)度,二是兩個人物本身思想行為的前后變化。氓的言行,以結(jié)婚為界,表現(xiàn)為“信誓旦旦”與“至于暴矣”兩種情狀,暴露了他忠誠是假、虛偽是真的本質(zhì);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則以她被休棄為界,由單純、天真,熱情而略帶軟弱轉(zhuǎn)變?yōu)槌墒臁⒗碇、冷靜而堅毅剛強。通過前后對比、相互映襯,顯示出兩個人物的善惡美丑及彼此間的強烈反差。

問題2:《詩經(jīng)》善于運用比、興手法來抒發(fā)情感,試以《衛(wèi)風氓 》為例簡要分析。

[剖析]這首詩運用了比興手法,如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兩人之間感情的前后變化;用“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愛情;用“淇則存岸,隰則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沒有邊際。這些比喻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環(huán)境,富有生活氣息。

問題3:《秦風無衣》中重章復唱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剖析]全詩分三章,在重章復唱中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zhàn)場的高昂情緒,一層更進一層地展示了戰(zhàn)士們崇高的內(nèi)心世界。

[讀寫解悟]

一、關于《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一般多見于《頌》和《大雅》;但像《七月》《氓》《溱》等優(yōu)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如《風相鼠》《魏風碩鼠》用令人憎惡的老鼠來比喻統(tǒng)治者的不講禮儀、貪婪可惡;《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變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興同詩歌內(nèi)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詩,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盛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邶風燕燕》是一首送別詩,以“燕燕于飛,差池其羽”起興,使人從燕子飛時的差池不齊聯(lián)想到送別時的依戀之情。比興手法的運用,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二、《詩經(jīng)》善于運用章句的重疊來表達思想感情,使詩歌在音律上和修辭上都收到美的效果。

這種情況在《國風》和《小雅》的部分詩篇中尤為突出。有的通篇重疊,各章對應地只換幾個字,如《周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疊,如《周南漢廣》;有的隔章重疊,重首重尾,如《周南關雎》。重疊便于記憶和詠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復,可以增加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更充分地抒發(fā)情懷!对娊(jīng)》中還運用了疊字、雙聲、疊韻等修辭手段,如“風雨凄凄,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其中的“凄凄”“喈喈”“蕭蕭”“膠膠”都是疊字;雙聲如“參差”“踟躕”等;疊韻如“窈窕”“崔嵬”等。這些修辭手段的大量運用,不僅增加了詩的音樂美,而且表達出細微曲折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屬性。

[習題解疑]

一、《氓》描寫了女主人公和氓怎樣的性格特點?女主人公從自己的遭遇中認識到了什么?

《氓》通過一個女子的自訴,敘述了她從戀愛到婚變到?jīng)Q絕這一完整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而又堅強決斷的女子形象。

詩中的氓由婚前的殷勤、熱情,變?yōu)橐粋自私、兇暴,背叛愛情的人。他三心二意,缺少對愛情的忠誠。

女主人公從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中得出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的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

二、《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氓》中哪兩章用了興的手法?這兩處起興的詩句跟后面詩句的內(nèi)容有什么聯(lián)系?品味這些起興詩句的藝術(shù)效果。

詩中第三、四兩章運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鄙H~鮮嫩,告誡斑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

第四章,前兩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詩歌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變化為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shù)魅力。

三、《無衣》每章都用“豈曰無衣”開頭,有什么作用?“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這三句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此題意在考查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對《詩經(jīng)》“一唱三嘆”寫法的了解!稛o衣》起句含反問語氣:“豈曰無衣?”這就加強了語意和語氣。答句中“同袍”“同衤 ”“同裳”,表現(xiàn)了團結(jié)互助、堅決豪邁的軍威。末句“與子同仇”,統(tǒng)一思想認識,同仇敵愾;“與子偕作”,備戰(zhàn)時步調(diào)一致;“與子偕行”,出征時統(tǒng)一行動,奮起作戰(zhàn)。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是愛國主義的軍歌。

四、把《靜女》改寫成白話詩或小故事,可以發(fā)揮想像,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

此題要求在讀懂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訓練。把《靜女》改寫成白話詩,語言要精練,有節(jié)奏,大體押韻,還要符合原詩的風格。把《靜女》改寫成小故事,語言要活潑,有文采,增添必要的細節(jié)描寫。

五、課文三首詩都是四言詩,每句兩個節(jié)拍,節(jié)奏整齊;在感受語言節(jié)奏的基礎上,背誦《無衣》《靜女》全詩和《氓》前兩章。

略。

二、綜合能力拓展

[發(fā)散探究]

問題探究1:怎樣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

[要點提示]“詩三百”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以及用以表現(xiàn)該內(nèi)容的藝術(shù)手法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但其中,它們又存在著某些共性的東西,這就是《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風格,它深深地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fā)展。例如,《衛(wèi)風氓》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不幸的長詩。該詩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非常逼真地表現(xiàn)出來,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又夾有慨嘆式的議論。這種“中國式”的敘事詩的形式,直接地影響著其后兩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古樂府的《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問題探究2:淇,水名。古典愛情詩中常出現(xiàn)“水”,對此,你是否曾經(jīng)留意,是否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能否結(jié)合“送子涉淇”中的“淇”做一些探究?

[要點提示]有關愛情詩中出現(xiàn)“水”的原因,說法有三:

①古代交通不便,一水之隔,往往是咫尺天涯,見面不易。

②古詩善用比興,以水喻情思久遠綿長,取柔情似水之意。

③古代的青年男女受到嚴格的約束,女子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男子被禁錮在“學宮(即學校)”里。古代的“學宮”一般設在池水環(huán)繞,遠離鬧市的城郊,因此,這“淇水湯湯”便成為隔絕少男少女們的一道鴻溝,以詩傳情,也就自然會想到“水”。

以上三種說法皆有一定道理,供參考。也可找出其他原因。

問題探究3:“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一句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表達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要點提示]詩人用白描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追求。“你用車來接我,我?guī)县斘锛藿o你”,幾千年前的青年男女能夠如此大膽地表達相愛的心曲,詩人又這樣簡潔生動地描述出來,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純真與率直。

廣為傳唱的維吾爾族民歌《馬車夫之歌》中有“帶著你的妹妹,帶著你的嫁妝,坐著那馬車來”,在情感表達上與此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信息資料]

(一)《毛詩序》中對“賦、比、興”的解釋

《詩經(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jīng)》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huán)節(jié),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jīng)》,也未嘗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jīng)》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二)關于《詩經(jīng)》的分類

《詩經(jīng)》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關系密切,《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就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而劃分的。

1.“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大多數(shù)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十五《國風》,詩一百六十篇。

2.“雅”是西周王畿地區(qū)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按笱拧31篇,用于諸侯朝會;“小雅”74篇,用于貴族宴樂。

3.“頌”是統(tǒng)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又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睹娦颉氛f:“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边@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保ā墩f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三)《詩經(jīng)》的流傳

秦代曾經(jīng)焚毀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jīng)》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jīng)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jīng)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后,毛詩反而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jīng)》,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四)《詩經(jīng)》的編排分類

前人有“六詩”“六義”“四始”的說法!吨芏Y春官大(太)師》中說:“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痹凇睹娦颉防,把“六詩”叫做“六義”。對這兩個名詞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以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的解釋較有代表性。他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彼J為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這看法被長期沿用下來。至于《毛詩序》中又把風、小雅、大雅和頌說成是王道興衰之所由始的“四始”,則是出于封建禮教的觀點對《詩經(jīng)》所作的曲解。

[激情賞鑒]

蒹葭①

兼葭蒼蒼②,白露為霜。所謂伊人③,在水一方④。溯洄從之⑤,道阻且長⑥。溯游從之⑦,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凄凄⑨,白露未唏⑩。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從之,道阻且躋○12。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3。

蒹葭采采○14,白露未已○15。所謂伊人,在水之!16。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7。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18。

[注釋]

①本篇選自《詩經(jīng)秦風》。②蒹葭:這里指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③伊人:那個人。這里指意中人。④一方:一邊。這里指在大水的另一邊。⑤溯洄:逆流而向上。這里指陸行。從:跟從;追尋。之:指代“伊人”。⑥阻:阻難。指道路阻塞難走。⑦溯游:順流而向下。也指陸行。⑧宛在句意謂:意中人仿佛在水的中央。宛:好像。⑨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樣子。⑩唏:干!11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這里指高岸!12躋:登高。這里指道路坎坷險峻,難以攀登。○13坻:水中小沙洲。○14采采:眾多;茂盛!15未已:未止。這里指露水沒有全干。○16埃:水邊!17右:迂回曲折!18址:水中沙灘。

[參考譯文]

蘆葦初生色青青,白色露水凝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她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去尋找,路途艱險又漫長。逆著流水去尋找,仿佛見她在水中間。

蘆葦初生多茂盛,白色露水還未干。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她在水的那一岸。逆著彎曲的河道去尋找,路途難行又坡陡。逆著流水去尋找,仿佛她走在水中小沙洲。

蘆葦初生好鮮艷,白色露水猶未全干。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她在水的那一面。逆著彎曲的河道去尋找,道路艱難又曲折。逆著流水去尋找,仿佛她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讀]

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思念對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間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

此詩被歷代譽為情深景真、風神搖曳的好詩。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上四句寫景,下四句述事抒情。詩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寫,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氣氛,為人物的情感和活動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悵的情感?陀^景物與主觀感情渾然一體,構(gòu)成了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

此詩采取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反復詠嘆不能盡其情意。由于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jié)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干涸的過程,表現(xiàn)了時間的推移。而詩人又在這時間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

2.離騷(節(jié)選)

屈原

一、課文完全解讀

[要點解析]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3.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分類整合]

一、重要詞語釋義

重 再,加上 又重之以修能 《離騷》

與“輕”相對 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一百二十斤) 《史記秦始皇本紀》

重要 任重而不敢專(獨斷) 《荀子仲尼》

更加 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 《報任安書》

層,量詞 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史記項羽本紀》

重新,副詞 乃重修岳陽樓 《岳陽樓記》

慎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報任安書》

修 美好 又重之以修能 《離騷》

遠 夫唯靈修之故也 《離騷》

長,指身高 鄒忌修八尺有余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效法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 《五蠹》

修建 乃重修岳陽樓 《岳陽樓記》

整治、修理 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過秦論》

增進、提高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季氏將伐顓臾》

度 治國法度 何不改乎此度 《離騷》

衡量,計算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

制度,法度 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 《過秦論》

常態(tài)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荊軻刺秦王》

估計,猜測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鴻門宴》

躍過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譜曲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 《揚州慢》(序)

及 趕上 及前王之踵武 《離騷》

到,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燭之武退秦師》

趁著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觸龍說太后》

如,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二、古今異義詞語

忽 迅速 日月忽其不淹(不停留)兮

撫 持,憑借,趁著 不撫壯而棄穢兮

武 足跡 及(趕上)前王之踵武

代序 依次替代 春與秋其代序

純粹 美德,完美 昔三后之純粹兮

耿介 光明正大 彼堯、舜之耿介(大)兮

捷徑 邪出的小路 夫唯捷徑以窘步

黨人 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 唯夫黨人之偷樂兮

以為 以……為 曰黃昏以為期兮

三、通假字

道 通“導” 來吾道夫先路也

四、詞類活用

名 名詞用作動詞,取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字 名詞用作動詞,取表字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五、句式與固定結(jié)構(gòu)

倒裝句 賓語前置 不吾知其亦已兮

賓語前置 恐年歲之不吾與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肇錫余以嘉名

固定結(jié)構(gòu) 唯……猶……,唯獨(只有)……還…… 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整體通解]

一、作者介紹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作品介紹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集,收錄了戰(zhàn)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特點之一是多用“兮”字,詩歌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后世因此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又因屈原的名作《離騷》,而得名“騷體”。《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課文是節(jié)選部分,抒寫詩人的身世、政治理想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作品主旨

課文是《離騷》的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四、結(jié)構(gòu)圖解

      楚王同宗    對楚國之責任

  出身                   報國之任

      賜以嘉名    正直的品格

  

      才能      報國之基礎

  才德  品德      高潔不阿     報國之心

      理想      輔佐懷王興國

  

  被貶  遭讒被貶    憂愁幽思     《離騷》

[分項全解]

<課文全解>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唯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維紉夫蕙茝?

<要點全解>

帝高陽:傳說中遠古帝王顓頊的帝號。苗裔:后代子孫。朕:我。先秦時不論貴賤都可作第一人稱代詞,至秦始皇時才定為皇帝的自稱。皇考:太祖。皇是美好、光輝的意思;考,指亡父。伯庸:屈原父親的字。攝提:星名,指寅年。貞:正當。孟陬:指正月。惟:句首語助詞,無義。庚寅:這是用干支紀日的術(shù)語,文中指屈原生日。降:誕生,出世。

皇:“皇考”的簡稱。覽:觀察。揆:揣度;估量。初度:初生時的容貌氣度。肇:始。錫:同“賜”。嘉名:美好的名字。名:命名。正則:公正而有法則,含有“平”意。按,屈原名平,字原。字:這里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靈均:意謂原野、大地,含有“原”意。

紛:盛多的樣子。內(nèi)美:內(nèi)在的美好品質(zhì)。重:加上。修能:美好的才能。扈:披。江離:香草,又叫“蘼蕪”。辟芷:香草,即白芷。紉:聯(lián)綴,貫串。秋蘭:澤蘭,秋天開花。佩:佩帶的飾物。

汨:水流迅疾的樣子,這里比喻時光流逝很快。不及:趕不上。恐:怕。不吾與:即“不與吾”,不等待我。搴:攀折。阰:楚方言稱大土山。木蘭:香木名,皮似桂而香,古人認為去皮不死。攬:采。宿莽:楚語中稱經(jīng)冬不枯的草。

忽:迅速的樣子。淹:停留。代序:互相依次替代。惟:作動詞,“想”的意思。零落:凋謝;飄零。美人:一說喻指楚懷王。遲暮:這里指衰老。

不:“何不”的省文。一本無“不”字。撫:依持。壯:壯年。穢:穢惡,這里比喻不好的東西。度:法度!安粨帷眱删溽槍Τ醵裕M麘{借壯盛之年,丟棄穢惡,改變法度。騏驥:駿馬。來:招呼的話。這是屈原引道相招。道:在前帶路。

三后:指楚國歷史上三位賢明君王熊繹、若敖、蚡冒。一說,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后:君主。純粹:純潔完美。這里指三王的德行美好。眾芳:指眾多的香花美草,比喻許多賢能的臣子。所在:這里意,為“所聚集”。雜:夾雜。申椒:大椒,香木名。菌桂:即“肉桂”,香木名。豈維:不只,不僅。維:通“唯”。蕙:香草。茝:即“白芷”,蘭草之類!半s申”兩句照應眾芳,強調(diào)有眾多賢臣輔助。

彼堯、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被兮,

夫唯捷徑以窘步。

唯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

堯舜:唐堯、虞舜,傳說中的上古圣君。耿介:光明正大。耿,光明。介,大。遵道:此指遵循治國的正道。路:比喻治國的正確途徑。何:多么,何等。桀:夏桀,夏朝君主。紂:商紂,商朝君主。桀紂都是傳說中的暴君。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放肆妄行。捷徑:斜出的小路,這里比喻政治上的邪道。捷:邪出。徑:小道。窘步:寸步難行。

黨人:指當時楚王左右一伙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偷樂:茍安享樂。路:比喻國家前途。幽昧:昏暗。險隘:危險狹隘。憚:懼怕。殃:災禍。皇輿:國君所乘的車輛。這里借指國家。輿:車。敗績:傾覆。

忽:迅疾的樣子。先后:指在君王前后奔走效勞。及:趕上。這里指繼承。前王:即上文所指“三后”。踵武:足跡。荃:香草。喻指楚王。中情:內(nèi)心的真情。信讒:聽信讒言。齌怒:暴怒,大怒。

謇謇:盡忠直言。舍:放下,中止。指九天句:意思是說,指天為證,對天發(fā)誓。九天:上天。傳說天有九重。正:同“證”。靈修:指楚懷王。靈修原意為明智美好,這里是對君王的美稱。

黃昏:古人結(jié)婚親迎的時候,即所謂“初昏”。期:婚期。羌:楚方言中的發(fā)語詞,無義。這兩句宋人洪興祖的《楚辭補注》認為是衍文,應當刪除,F(xiàn)在多數(shù)研究者采用洪興祖的說法。

[參考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后代啊,我太祖叫伯庸。攝提那年正當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太祖觀察我出生器度啊,開始賜給我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上天既賦予我這么多內(nèi)在的美德啊,又加上我很高的才能。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挥致(lián)綴起秋蘭作為自己的佩巾。

流年似水,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清晨我浴著晨曦去采集坡上的木蘭,傍晚我背著夕陽在洲畔采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太陽與月亮互相交迭,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便害怕美人也將衰老!

為什么你不趁著壯年拋棄混暗的政治啊,為什么不改變已經(jīng)過時的法度?駕著龍馬奔馳啊,我給你充當向?qū)г谇胺介_路。

古代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啊,一叢叢芳草鮮花簇擁著他們。那時節(jié)他們交錯地佩帶申椒和桂啊,哪里只是蕙草與白芷結(jié)成的環(huán)佩?

那唐堯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啊,他們遵循著正道向著光明邁進。那夏桀和商紂是多么放縱糊涂啊,只想走捷徑,卻一步步使自己走向困境。

那些拉幫結(jié)派的小人只貪圖茍且一時,使他們道路變得黑暗而兇險而不思反省。難道我擔心自己會遭受災禍?我擔心的是楚國的車輪將要覆傾!

我急匆匆地在你前后為王朝的復興而奔波,希望能跟上前代明君的足跡。君主你不能體察我的一片衷情,反而聽信讒言而對我大發(fā)雷霆。

我本來就知識忠言直諫會招災惹禍,可我寧愿忍受痛苦也不放棄自己的品行。我敢手指蒼天起誓,讓它給我作證,我對君王完全是一片忠心!

已經(jīng)說好在我們要在黃昏時成婚(比喻君臣密切合作)的,可為什么中途突然變卦?

[質(zhì)疑解剖]

問題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剖析]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問題2:怎樣理解屈原所堅持的“美政”理想?

[剖析]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xiàn)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xiàn)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shù)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jié)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yǎng)。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xiàn)實中的忠奸、美丑、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chǎn)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xiāng)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jīng)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xiàn)力。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讀寫解悟]

一、《離騷》的語言特色

楚辭在語言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詩歌語言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二、《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盡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習題解疑]

一、根據(jù)課文的詩句,說說屈原有怎樣的外貌、風度和品德情操。

此題既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又考查對詩句的欣賞能力。

他血統(tǒng)高貴,器宇不凡。--“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他身披香草鮮花,具有美麗的華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他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他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他嫉惡如仇,鄙視群小。--“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他為實現(xiàn)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二、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找出相關詩句,說說詩人怎樣運用這些比喻,謳歌怎樣的政治理想?

此題意在賞析詩作藝術(shù)手法。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自己。

“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眾芳指眾多的香花美草,以此比喻許多賢能的臣子。申椒、菌桂、蕙、茝等都為香木名或香草,“雜申”兩句照應眾芳,強調(diào)有眾多賢臣輔助。

“恐美人之遲暮”,以美人喻指楚懷王。

屈原以“扈江離”“紉秋蘭”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斷人民大會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國家命運,恐君王年老遲暮,表達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提出“撫壯”“棄穢”和任用賢才的政治主張。

三、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后人傳頌。搜集有關屈原的評論和詩歌,說說你對屈原的評價。

此題意在延伸拓展,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能力。

以下材料供參考:

屈原的作品

(一)《離騷》

《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其寫作年代,或以為在懷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為在頃襄王時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二)《九章》

《九章》由九篇作品組成:《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九章》的內(nèi)容都與屈原的身世有關,這與《離騷》相似。但每一篇的篇幅較《離騷》短得多;所涉及的事實是生活中具體的片斷,不像《離騷》是綜合性的自敘;使用的手法以紀實為主,較少采用幻想的表現(xiàn)。

《橘頌》用擬人化的手法,細致描繪橘樹的燦爛奪目的外表,和“深固難徙”的品質(zhì),以表現(xiàn)自我優(yōu)異的才華、高尚的品格,和眷戀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懷。

《涉江》是屈原在江南長期竄逐中所寫的一首紀行詩。詩中敘寫作者南渡長江,又溯沅水西上,獨處深山的情景。

《哀郢》作于秦將白起攻陷楚都以后。屈原在流亡隊伍中,親眼目睹了祖國和人民遭受的苦難,思前瞻后,百感交集,以極沉痛的心情寫下這首詩,哀嘆郢都的失陷。

《懷沙》一般認為是屈原臨死前的絕筆。

《九章》的大部分都反映了屈原流放生活的經(jīng)歷,是研究屈原生平活動的重要材料。這些詩篇善于把紀實、寫景與抒情相結(jié)合,以華美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寫出復雜的、激烈沖突的內(nèi)心狀態(tài)。

(三)《九歌》《招魂》《天問》

《九歌》《招魂》《天問》三部作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前二種與楚地的神話傳說、民間習俗有密切關系,后一種卻是對神話傳說和社會歷史的質(zhì)疑。但這三部作品,又從各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個性和思想情感,同時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共十一篇,是一組祭神所用的樂歌!熬拧北硎居啥嗥柁o組成,不代表實際篇數(shù)。一般認為,這是屈原根據(jù)民間的祭神樂歌改寫而成的,既洋溢著古老的神話色彩,又表現(xiàn)著詩人對人生的某種感受。十一篇中,前十篇各祭一神,末篇《禮魂》,則是前十篇通用的送神曲。《九歌》中大多數(shù)詩篇都包含有神與神或人與神相戀的情節(jié)。這些戀愛,在詩中又都呈現(xiàn)會合無緣、彷徨悵惘的狀態(tài),透出對生命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憂傷懷疑。這里面也許包含著屈原自己人生失意、孤獨凄涼的心情。《九歌》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

對屈原的評價

(一)從屈原在當時社會中的身份來說,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詩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創(chuàng)作成就來說,他又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詩經(jīng)》中也有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眾性集體性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表現(xiàn)甚少。而屈原的創(chuàng)作,卻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熱情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這標志了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時代。

(二)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雖然他的愛國和忠君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一點上,他并不能背離所處時代和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但同時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從而也是國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與自身所屬社會集團的大多數(shù)人對抗,寧死不渝。

(三)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屈原贊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屈原不滿足于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征。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后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fā)。

(四)屈原是一位愛美的詩人。他對各種藝術(shù)的美,都不以狹隘的功利觀加以否定!毒鸥琛、《招魂》中,處處渲染音樂歌舞的熱烈場面和引發(fā)的感動。“羌聲色之娛人,觀者憺兮忘歸”,在屈原筆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樣,他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云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zhì)。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五)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chuàng)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nèi)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總之,由屈原開創(chuàng)的楚辭,同《詩經(jīng)》共同構(gòu)成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文學形成無窮的影響。

四、背誦“帝高陽之苗裔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略)

二、綜合能力拓展

[發(fā)散探究]

問題探究1:《離騷》中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要點提示]

《離騷》中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現(xiàn)實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

問題探究2:你對屈原有哪些了解?請查閱資料,對屈原進行一次綜合性研究。

[探究說明]

資料檢索:

①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提示:這是最早也可說是最有權(quán)威性的有關屈原生平的史料記述,同時作者司馬遷在記傳的同時也對屈原的為人和為文進行了評述。當然這也是最早研究屈原的作品。此為必讀材料。

②賈誼《吊屈原賦》。提示:賈誼任長沙王太傅因深感懷才不遇與屈子同病相憐遂有此賦。語言艱深晦澀,含義深沉高遠?蛇x讀。

③《屈原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天津師大學報》1992年第3期)。提示:該文從歷史的縱深角度闡述了屈原的思想人格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對中國文人性格的影響。可選讀。

④綜合了解屈原的作品。找一本《楚辭選》,選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誦讀。

⑤上網(wǎng)搜索,查找并歸納有關屈原的材料。

感受思考:

①參觀汨羅屈原祠。該祠建于屈原當年自沉地,為國內(nèi)最有影響的屈原紀念地,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條件許可,可實地吊唁參觀。

②也可欣賞有關圖片,或電影電視片斷。

[探究要點]

①屈原的生平。屈原,出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出身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二十六歲任楚國左徒,一心一意輔佐楚懷王勵精圖治,深得懷王的信任。但是,由于屈原的政治主張觸動了權(quán)貴,受到懷王幼子子蘭等權(quán)貴排擠,被流放。在流放期間,他以其出眾的才華和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寫下了《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不朽的詩章。成為舉世公認的浪漫詩人。屈原被貶官以后,楚國日漸衰落,公元前二百二十三年,楚國的國都淪陷,屈原悲憤之極,就在這年的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以身報國。

②屈原的主要政治活動。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③屈原的“美政”。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quán)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分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quán)。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及其勢力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xiàn)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fā)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④屈原的詩歌。(參本課相關部分)

⑤屈原作品的影響。屈原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職業(yè)詩人。更是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和文人思想人格有著極其重大影響的文學家。今天對屈原其人進行研究重點不在于對其生平事跡進行展覽和評述,主要應探究其思想人格和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與內(nèi)涵及對后世的巨大影響,并由此探尋屈原在當今的現(xiàn)實意義。

[信息資料]

一、楚辭

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俺o”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為“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以“騷”來指稱楚辭的。如蕭統(tǒng)《文選》中的“騷”類、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辨騷》篇,就是對整個楚辭而言。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楚辭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它受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楚地早有歌謠,據(jù)劉向《說苑》記載,約公元前6世紀有《越人歌》和《楚人歌》!墩撜Z》載孔子曾聽到《接輿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這些楚地歌謠僅一鱗半爪地存于歷史記載中,只是到了戰(zhàn)國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才形成一代文學樣式。

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出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一些楚辭作者。據(jù)《史記》記載,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F(xiàn)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保ㄒ姟端挝蔫b》卷九十二)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屈原的生平

[《屈原列傳》選讀]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①,明于治亂,嫻于辭令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④,爭寵而心害其能⑤。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舰唷

[注釋]

①博聞強志:見聞廣博,記憶力強。②嫻:熟習。③任:信任。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⑤害:妒忌。⑥屬:寫作。⑦伐:自我夸耀。⑧疏:疏遠。

[參考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nèi),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布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的寵愛,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三、端午節(jié)的傳說

端午節(jié)的傳說有多種,其中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quán),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陳述利害,堅決反對懷王入秦。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消息,萬念俱灰,仰天長嘆,投入了滾滾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

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穹浅陌,便爭駕舟船奮力營救,因而有了以后的龍舟競渡風俗。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激情賞鑒]

涉江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

朝發(fā)枉渚兮,夕宿辰陽。茍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亂曰: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懷信佗傺,忽乎吾將行兮!

[題解]《涉江》為屈原自己渡江湘,入洞庭,過枉渚、辰陽而入溆浦的紀行詩,表達了在腐朽貴族勢力迫害下的悲憤心情和堅持理想,寧可“愁苦終窮”也決不“變心從俗”的頑強意志。其行程從渡江開始,故題為“涉江”。

[參考譯文]我自幼就喜歡這奇?zhèn)サ姆棸。昙o老了愛好仍然沒有減退。腰間掛著長長的寶劍啊,頭上戴著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掛著珍珠佩戴著美玉。世道混濁沒有人了解我啊,我卻高視闊步,置之不理。坐上駕著青龍兩邊配有白龍的車子,我要同重華一道去游仙宮。登上昆侖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與天地啊同壽,我要和日月啊同樣光明?杀。䥽鴽]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過長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讓我的馬慢慢地走上山崗,讓我的車來到方林。坐著船沿著沅水向上游前進。〈騻円积R搖槳劃船。船緩慢地不肯行進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我從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陽。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進入溆浦我又遲疑起來啊,心里迷惑著不知我該去何處。樹林幽深而陰暗啊,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山嶺高大遮住了太陽啊,山下陰沉沉的并且多雨。雪花紛紛飄落一望無際啊,濃云密布好像壓著屋檐?蓢@我的生活毫無愉快啊,寂寞孤獨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志。

接輿剪去頭發(fā)啊,桑扈裸體走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賢者不一定被推薦。伍子胥遭到災禍啊,比干被剁成肉泥。與前世相比都是這樣啊,我又何必埋怨當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猶豫啊,當然難免終身處在黑暗之中。

尾聲:鸞鳥、鳳凰,一天天遠去啊;燕雀、烏鵲在廳堂和庭院里做窩啊。露申、辛夷,死在草木叢生的地方;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卻不能接近啊。黑夜白晝變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時候啊。我滿懷著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飄然遠行了。

[賞讀]

《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這首詩寫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時期。涉江,就是渡過大江南行的意思。詩中記敘了他渡江南下從鄂渚到溆浦的一段歷程?

[人教版高二上冊《教材全解》]相關文章:

1.初二英語上冊教材課件

2.高二上冊歷史教案

3.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4.人教版英語八上冊教案

5.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6.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7.高二語文上冊期末復習模擬試題

8.高二上冊《裝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9.新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10.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