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原型是外國人嗎?
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素有“第一奇書”之譽,書中最富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的藝術(shù)形象孫悟空,早已成為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所十分熟悉和喜愛的人物,成為人們心目中勇敢和智慧的化身。
不過,一般人很少會想到孫悟空這個藝術(shù)形象的來歷。其實,這個問題在有關學者專家中一直有爭論。
包括魯迅先生在內(nèi)的一些人比較傾向于孫悟空外來說,即孫悟空的形象原本來源于南亞古國印度。印度的佛教經(jīng)典休度集經(jīng)》、《出三藏紀要》和《雜寶藏經(jīng)》,在三國時代和南北朝時期先后傳人我國。書中記載了印度神話傳說人王與猴王共戰(zhàn)邪龍和猴猿大鬧天宮的故事,從而說明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類似孫悟空的神話故事就已在印度僧侶以至民眾中間廣為流傳了。
唐朝玄奘出西域,沿絲綢之路到達天竺國(古代印度),回國后將他在天竺的經(jīng)歷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大大推動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五代宋元以來,《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等宗教文學廣泛流傳于中國市井民間,古印度的那些神猴法身的神奇故事逐漸為人們所熟悉。
明代的吳承恩,博覽群書,尤其酷愛“野言稗史”,這位文學天才吸取了眾多取經(jīng)故事和印度神話的精華,在無數(shù)民間藝人和無名作者所付出的巨大勞動基礎上,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進行艱苦的再創(chuàng)作,從而使《西游記》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小說最優(yōu)秀的作品,作者精心塑造,并作為全書中心人物的孫悟空,以其大智大勇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孫悟空這個印度舶來品逐漸溶人到中國文化之中。
當然,認為孫悟空是純屬土生土長的中國造的也不乏其人。他們說,產(chǎn)生于遠古時代的中國神話篇中,就有大禹的兒子啟是天地間裂石而生之人的說法。春秋時代的《國語》中也有關于“人面猴身能言”的野人軼事的記載。后來的唐宋傳奇故事和話本說唱中也包括了很多關于猴人和白猿成精作怪的記述。
第三種意見則認為,這個“猴子的典型”可能是中外文化所共有的“綜合”形象,是不同民族之間往來和相互影響的產(chǎn)物。一項考古新發(fā)現(xiàn)為這種意見作了有力的旁證:近年在非洲的尼日利亞挖掘一座古墓時,竟然出土了一尊從衣飾和形態(tài)都酷似中國傳說中的孫悟空的雕像。
[孫悟空原型是外國人嗎?(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0.外國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