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今天,我不僅要讀懂《數學與文化》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體悟數學的文化意義。請同學們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說明寫作目的的內容。
生:我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數學文化,而只是就它對人類精神生活影響最突出之處提出一些看法。
師:請你用自己的話一遍。
生:作者要表達的是數學對人類精神影響最突出之的一些看法。
師:讓我們時刻牢記王晶同學的這句話,F在,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講到了數學的幾個特點,都是什么特點。
生:作者講了數學的三個特點。分別是,第一,數學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第二,數學追求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超出人類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第三,數學研究它自己,并在不斷的反思、批判中,開辟自己前進的道路。
師: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第一個特點上。首先要考慮的是,什么是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作者是如何說明的。
生:舉例說明。作者舉的是歐幾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
師:注意到作者在強調其不是“在某種條件下”“絕大部分”也沒有誤差了嗎?這是為什么?
生:為說明其“完全確定、完全可靠”。
師:你能夠舉個數學追求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的例子嗎?:
生:如1+1等于2,決不可能是等于3,等于1.9999999不行,等于2.00000001也不行。p#K!
師:這個例子真是簡約而有力。真聰明。那么,就請你回答下一個問題:數學的這個追求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的特點和文化有什么有關系,或者說,它對人類精神有什么影響。
生:數學對象是明確無誤的,數學方法也必須是明確無誤開始,并服從明確無誤的推理規(guī)則借以達到正確的結論。
師:完了嗎?
生:完了。
師:真的完了嗎?那么請將“人們自然會要求在一切領域中都這么做”朗讀一遍。
生:(讀完)說:還有。就是數學方法即成為人類認識方法的一個典范,也成為人在認識宇宙和人類自己時必須持有的客觀態(tài)度的一個標準……每個論點都必須有根據,都必須持之有理。除了邏輯的要求和實踐的檢驗以外,無論是宗教的權威、皇帝的敕令,還是幾千年的舊俗、流行的風尚,統統是沒有用的。
師:能不能用兩個字講一講數學對人類精神的影響?
生:求真。
師: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數學的第一個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生:數學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的這一特點帶給人們的是求真的精神。
師:非常好。給大家三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回答一個問題:剖析你在所知道的屬于數學追求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的這一特點強化了人們求真精神的事例。
生:無言。
師:不好聯系?學而不能用,就是沒有理解。我給大家說一個現象:比如,我在改語文試題時,發(fā)現簡答題中字數不多、得分不低的試卷往往是數學成績特別好的同學。仔細分析他們答案比較簡潔,又十分明確。這應該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形成的求真的態(tài)度吧。
生:你在說時間時總是愛說“半個小時吧”什么的,而數學李老師在說時間時總是愛說“幾點幾分”。
生:我想到了房龍的《<寬容>序言》,《<寬容>序言》所倡導的就是一種求真精神。在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因素本篇文章中的因素相對應。如守舊老人對應于“宗教的權威”,千年律令對應于“皇帝的敕令”“幾千年的習俗”“流行的風尚”等,它們在漫游者的求真精神面前“統統是沒有用的”。
師:分析得非常好。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思路:同學們可以再考慮一下,在課文中還有哪些文章體現了數學所帶來的求真精神?給大家五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
學生討論五分鐘。
師:有說不完的話是個好事,然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下課后繼續(xù),最好是從生活中尋找到例子。現在,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數學的第二個特點上,要考慮的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想到過哪些屬于“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超出人類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事理。想到的同學請回答。
生:萬有引力應該是。
師:你怎么判斷它應該是?數學要求“每個論點都必須有根據,都必須持之有理”。這咱們剛才學過,現在我學以致用。
生:萬有引力反映了世界最簡單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并且超出了人類感官所及。;o~O
師:很好,很好。李超同學才是真的學以致用。(鼓掌,其他學生跟著鼓掌。)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有學生提到電子計算機的二進位制,有學生講到DNA的雙螺旋結構,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等等。
師:那么,數學的這一特點給數學帶來的文化意義是什么?誰來回答?
生:數學鼓勵人們按照最深刻的內在規(guī)律來考慮事物。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在“按照最深刻的內在規(guī)律來考慮事物”上的體會。
生:無言。
師:我來提個醒。我們常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大家考慮過沒有?這個和數學的“追求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超出人類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有沒有關系?不要被“宇宙”這個詞兒嚇住了,要注意“宇宙”包括很多小的方面,我們的生活、學習全在宇宙中。要考慮什么是“會”,什么是“不會”,“不會”有什么表現,“會”又有什么表現。我忽然記起校長講過的一段評價教學的話:“將深奧的講淺顯,是高明的老師;將深奧的講深奧,是平庸的老師;將淺顯的講深奧,是糟糕的老師!
生:有時不會做一道題,感覺它很復雜,不知道如何下手。后來請教別人,卻認為挺容易。甚至說“這題也問啊”,真?zhèn)孀。有時別人問自己,自己也有“這么簡單的題還問”的感覺。老師,您是不是說,當理解了一道題時,其實就是把握住了它“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根本”,所以感覺它變得容易了?
師:其實,許多掌握了的知識感覺到很容易,并不是知識的難度減小了,而是我們和它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從對它們沒有了解,到有一些了解,有許多了解,到分清層次,到把握重點,這個過程也是我們逐步接近它的最深刻的內核的過程,也是將它簡單化的過程。馬克思在講到知識經過前人的研究,后人的接受要容易簡單得多時,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中學生可以在一節(jié)課上學會二元一次方程。他的意思是說數學家對二元一次方程的認識是很困難的,所以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在對二元一次方程有了清醒深刻認識之后,它也就變得簡單了,所以中學生可以用一節(jié)課就學會;反過來,中學生能夠在一節(jié)課上學生二元一次方程正說明,人們對二元一次方程的認識是比較透徹了。這句話的意思和牛頓說過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有緊密關聯。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科學的發(fā)展就是人們對宇宙認識的簡單化過程。
師:關于數學的第三個特點以及它的文化意義,同學們可以依照我們對付前兩個特點的方法解決之。哎,問一下,對付前兩個特點,我們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不就是從生活中找個例子分析嗎?
師:好,好,好。還有點不耐煩了,覺得太容易了,是吧?不要明天問到了說不上來啊,F在我們來看課文的第三部分。
生:還沒有劃分層次呢。
師:還需要單獨劃分一次嗎?課文怎么分層?大家說說。
生:第一自然段是一層,作者講自己的表達重點是數學對人類精神的影響突出之處。第二段到倒數第四段是第二層,分說了數學的三個突出特點及其對人類精神的深刻影響。最后三段,也即“總之”之后是第三層,這一段的核心內容是講數學對于文化的意義。
師:對第三層的理解這么確定嗎?我還沒有帶領大家分析呢。
生:確定。
師:那么,這一句話你怎么理解:“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達了一種探索精神!
生:它是在總結數學對文化的綜合影響。數學既然能夠給人們以求真的精神,追求簡單的反映宇宙本質的精神產,反思的精神,這些精神合起來必然會促成人們的探索精神。
師:才思敏捷。我再問一個問題,細節(jié)性的。文章中有一句話,“‘風調雨順’是人類的物質生活不可缺少的?墒恰讕煛摹碛辍灰彩菨M足需要的‘手段’之一嗎?”--巫師的祈雨怎么也能成為滿足需要的手段?
生無言。
師:考慮語言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是限制,也是提示。注意大的語言環(huán)境是在陳述“探索精神”,前一句話中有“物質生活”一詞。
生:其實作者是在打一個比方。他的強調物質生活對人是重要的,可是精神生活對人也是重要的。他在說探索精神主要是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滿足精神需要上和“巫師的祈雨”一樣。雖然一個是古代的迷信,一個是現代的科學。內容大大不同,可是在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方面作用是一樣的。
師:回答得很好,好在有邏輯推理,有生活應用。課后思考并討論兩個內容。1,在最后一段中,還有一個關鍵詞語“理想實驗”,請大家根據語言環(huán)境,舉例說明。2,你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得到了什么。
[《數學與文化》課堂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魯迅故鄉(xiāng)教案課堂實錄
5.水滸傳的教案和課堂實錄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