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xué)目標
知識目標:
1.梳理明、暗線相互交織的結(jié)構(gòu),理清情節(jié),初步理解主題。
。玻ㄟ^分析人物形象,進一步認識作品主題。
能力目標
1.訓(xùn)練學(xué)生快速閱讀、梳理情節(jié)的能力。
2.掌握通過分析多種描寫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題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標:
引導(dǎo)學(xué)生認識封建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動本質(zhì);感受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教學(xué)課時兩課時
教學(xué)重難點:能力目標情意目標
教學(xué)步驟
第一課時
字詞正音:
蹩bié(腳腕或手腕扭傷)悉卒xīsū(擬聲詞,輕微的拆裂或摩擦聲)
胛jiá(胛骨)攫jué(抓)拗ǎo(用手折斷)shàn(同訕,難為情的樣子)冢zhǒng(墳?zāi)?瘐yǔ(在獄中受刑,饑寒、疾病而死)竦sǒng(同悚,驚懼)剝bāo在課文中不念bō
詞語補釋:
*悉悉卒卒:擬聲詞,形容輕微的拆裂或摩擦聲,這里形容穿衣服的聲音。悉卒xīsū
*蹩進:躲躲閃閃地走進。蹩bié
*攫取:抓取,掠奪。攫jué
*黯淡:暗淡。(光色)昏暗,不鮮艷。
*搭訕:為了想跟別人接近或敷衍尷尬的局面而找話說。訕shàn
*滿門抄斬:抄沒財產(chǎn),殺戮全家。
*攀談:拉扯閑談。
*板滯:呆板,停止不動。
*瘐斃:舊時關(guān)在牢獄里的人因受刑或饑寒、疾病而死亡。瘐:yǔ
*叢冢:亂葬在一片地方的許多墳?zāi)。?墳?zāi)埂?/p>
*宛然:仿佛,逼真地。
*襤褸:衣服破爛。襤褸lánlǚ
*羞愧:感到羞恥和慚愧。
*竦然:驚懼的樣子!榜怠眘ǒng通“悚”
*陽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筆畫凸起的叫陽文,筆畫凹下的叫陰文。
*拗開:用手掰開。拗ǎo用手折斷。
一、背景簡介:
這篇小說寫于1919.4.25,“五四”運動爆發(fā)前夕,小說以1907年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
《藥》是描寫辛亥革命時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雖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領(lǐng)導(dǎo)辛亥革命的資產(chǎn)階級同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實行妥協(xié),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wù)。
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嚴重脫離群眾的,空想依靠少數(shù)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眾的革命運動。1907年,光復(fù)會的成員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敗被捕,恩銘的親兵殘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復(fù)會的另一成員秋瑾被捕于紹興城的“古軒亭口”。
魯迅對他們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時又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深感人民不覺悟,革命是不會成功的。“五四運動”前夕,在俄國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魯迅為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殺害的事件為背景,寫了《藥》,正確地總結(jié)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xùn)。啟示人們:只有發(fā)動群眾,革命才能成功,中國才能得救。
關(guān)于《藥》中人物姓氏的理解:
華夏兩家,合稱“華夏”,中國古代稱“華夏”,華夏兩家代表中國,中國那時候就那樣子;辛亥革命脫離人民,人民落后不覺悟。但如果不是為著暗喻中國,“秋瑾”勿須叫“夏瑜”,華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華”不可。
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從雙線結(jié)構(gòu)探究主題
問: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引導(dǎo)學(xué)生認真讀書下注釋,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教師或請他生稍作補充。
從明線--華家的悲劇,可見怎樣的百姓?(愚昧。
從暗線--夏家的悲劇,可見怎樣革命現(xiàn)狀?(令人悲哀!)
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從明線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為明線,華家為暗線合適嗎?請說出依據(jù)。(不合適。以華家為立場命題,意味尤深!八帯辈粌H是醫(yī)治疾病的藥方,更是在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病態(tài)的中國要服什么“藥”?寫作時為五四前夕,舊民主主義革命者已退出歷史舞臺,一味對他們歌頌已不再符合歷史需要。
(一)、明寫華老栓買“藥”,暗寫夏瑜犧牲。
開頭寫陰暗氣氛,接著寫華老栓拿著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血汗錢去買“藥”的情景,然后寫他懷著無限希望回家。──情節(jié)的開端
(二)、明寫華老栓夫婦煨“藥”和華小栓吃藥,暗寫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
從華老栓夫婦煨“藥”和看著華小栓吃“藥”的描繪中,可以看出他們愛子心切和深信人血饅頭是治病的良藥。華小栓吃“藥”的情景和他吃“藥”后的咳嗽,預(yù)示著華小栓的悲劇命運。──情節(jié)的發(fā)展
駝背五少爺?shù)讲桊^,在結(jié)構(gòu)上有過渡作用。
(三)、明寫劊子手和茶客們談“藥”,暗寫革命者在獄中的英勇斗爭。
開頭寫華老栓的辛勤勞動,接著寫“闖進”來的一副兇相的劊子手康大叔,他先自欺欺人地吹噓“藥”,又懷著爐羨的心情介紹了他的同伴牢頭阿義和出賣革命者的夏三爺,然后作者又借他的口講述了夏瑜的英勇無畏和堅貞不屈;而駝背五少爺?shù)热藢λ腥碌姆磻?yīng),則再次反映了各階層群眾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情節(jié)的高潮
這一部分人物最集中,作者把不同人物都清晰地刻畫出來了,在這么多的人物中,竟然沒有一個略表同情的,作者從深沉的悲痛中暗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四)、明寫華大媽和夏四奶奶上墳,暗寫革命者死后的寂寞與悲涼。
作者寫了華大媽因兒子吃了“靈藥”,仍不免一死的悲哀與空虛,并刻畫了夏四奶奶傷心羞愧的感情,反映了夏四奶奶對兒子的不理解,同時也寫了華大媽對夏四奶奶的關(guān)心。墳場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而花圈的描寫則表現(xiàn)了革命的希望和作者對革命的關(guān)心。──情節(jié)的結(jié)局
兩條線索通過刑場、茶館、墳地等場景由連結(jié)到交織,最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作者之所以把華老栓一家的悲慘遭遇作明線來寫,而把革命者夏瑜的英勇斗爭作為暗線來寫,是由小說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所決定的。把明線暗線交織在一起寫,特別是選擇華老栓的小茶館作為主要場景,讓各種人物聚集在一起,可以簡明地表現(xiàn)人物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和各自性格,使情節(jié)集中,結(jié)構(gòu)嚴謹,更好突出主題。
本文結(jié)構(gòu)圖:
時間:秋天后半夜當天清晨當天上午第二年清明
一二三四
┌─華─────→買藥───→吃藥───→談藥───→藥效────→揭露封建統(tǒng)治
│家││││階級愚弄人民
│故(明線)││││(軟刀子)
│事↓↓↓↓
《藥》人血饅頭刑場(連結(jié))華家(交織)茶館(匯集)墳場(融合)─→批判資產(chǎn)階級
│(紐帶)↑↑↑↑舊民主主義革
│夏││││命脫離群眾
│家(暗線)││││
│故││││
└─事─────→夏瑜犧牲─→瑜血被吃─→夏瑜被談─→夏瑜影響───→控訴封建統(tǒng)治
(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主題)階級鎮(zhèn)壓革命
(鋼刀子)
《藥》
中│─→買“藥”
心│─→煨“藥”、吃“藥”
事│─→談“藥”
件↓─→吃“藥”的結(jié)果
藥
┌藥。老栓夫婦用辛勤掙來的錢去買人血饅頭,認為它是治病良藥。
《藥》┤藥?小栓吃“藥”后還是死了,這藥成了個大問號,說明他愚昧麻木
└藥!魯迅把華夏兩家的悲劇寫成小說《藥》,用它揭示了人們的病苦,
起到了喚醒群眾的作用,是劑良藥!
第二課時
三、《藥》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愛憎分明的感情,塑造了幾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
1.華老栓──當時社會中一部分沒有覺悟的勞動群眾的代表
勤勞善良:經(jīng)營小茶館,借以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為了給兒子治病,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的錢。但到了買“藥”的市場──刑場,卻吃了一驚,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鋪子屋檐下發(fā)愣。看到康大叔像兩把刀的眼光,刺得他縮小一半,一再吃驚,在他的眼里,看殺人的閑人竟像“鬼似的”,當劊子手給他“良藥”──人血饅頭時,他卻不敢去接。這是他性格中本質(zhì)的一面。
愚昧麻木:用人血饅頭治病,是一種迷信,他卻深信不疑,為有機會去買“藥”而感到爽快、幸福,買到“藥”后,無比興奮。他對人血饅頭來歷的態(tài)度上表現(xiàn)更為突出,只關(guān)心自己的兒子,偏不想一想,手中饅頭所蘸的人血不正是來自別人的兒子嗎?對劊子手康大叔是那樣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對革命者的死無動于衷,對敲詐他的騙子,毫無認識,以為是好心,結(jié)果上當受騙,人財兩空。這是他性格另一個重要方面──即消極落后的一面。
他拮據(jù)的生活,卑賤的地位,久病的獨子,渺茫的前途,確實令人同情。他愚昧麻木,極端自私,為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奴役的產(chǎn)物,他不敢同命運抗爭,逆來順受,確實令人可憎,所以作者對他既同情又批判!鞍洳恍遥洳粻。”
2.夏瑜──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者的形象(通過劊子手的談話側(cè)面描寫他)
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在獄中堅持斗爭,宣傳革命,甚至勸“牢頭造反”,還要在老虎頭上搔癢,聲稱“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盡管挨打,不但沒有絲毫的恐懼和膽怯,反而覺得阿義不覺悟而可憐他。他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孤獨與寂寞:但他對如何造反,如何打天下,是不清楚的。他在獄中竟勸極端頑固的牢頭阿義造反,把阿義錯當群眾,而群眾在他眼里是“可憐蟲”,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動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理解,兒子為革命犧牲,她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的鮮血竟被貧窮、善良的華老栓當做一種“藥”給兒子治病。他宣傳的革命道理,二十多歲的人“感到氣憤”,他挨了打,駝背、花白胡子感到高興。他說阿義可憐,茶客們說他瘋了。他被殺害時,“潮一般”的人在看熱鬧。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他脫離群眾是孤獨與寂寞的。
夏瑜的犧牲,只是給母親帶來了悲哀和羞愧,給華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藥,給劊子手一份詐騙錢財?shù)馁Y本,給看客們一次鑒賞殺人的盛舉,給茶客們增添了無聊的談資。這一慘痛事實,一方面極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對廣大人民思想毒害的嚴重程度,一方面也顯出辛亥革命的失敗,是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者脫離群眾分不開的。
當然夏瑜的死并不是毫無意義。小說寫夏瑜墳頂上“有一圈紅白的花”不很整齊,倒也有精神,表明還有人紀念革命烈士,革命者并沒有被斬盡殺絕,革命火種是撲不滅的,在黑暗中給人以希望。
3.康大叔──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爪牙
兇殘、暴虐、貪婪無恥:他是一個劊子手,替主子殺害革命者,公開宣揚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毆打革命者有理。詐騙群眾,出賣革命者的鮮血,宣傳人血饅頭是治病的良藥?傊瑥耐饷、行動、語言中顯示了他的野蠻和兇殘的本相、卑鄙的靈魂。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
4.阿義──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
兇殘、貪婪、頑固:為了榨取夏瑜的油水去盤問夏瑜,聽到夏瑜的宣傳,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犧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
5.夏三爺──出賣靈魂的勢利之徒
卑鄙自私:為了獨得賞銀,喪心病狂告發(fā)侄兒,顯示了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反動立場。
6.死者的家屬和茶客(華大媽、華小栓、夏四奶奶、駝背五少爺、花白胡子、二十多歲的人)
借麻木的民眾喚醒民眾的麻木,借兇殘的劊子手控訴劊子手的兇殘,借失敗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敗,正是這幾個形象在體現(xiàn)主題上的深遠意義。
四、討論:上墳情節(jié)中的《一圈紅白的花》是否具有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性?怎樣理解魯迅以后對這情節(jié)的看法。
1.提問:從小說前后描寫看,“一圈紅白的花”是指什么?它是怎么來的?這樣描寫是否脫離生活實際?
明確:墳上的花,“圓圓的排成一圈”“沒有根不象自己開的”,顯然是人為的,是別人放的花圈。誰放的呢?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夏瑜的戰(zhàn)友或同情者前來獻上以寄托哀思的。獻花圈這情節(jié),是否符合生活實際可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認識到,寫烈士為革命而犧牲,沒有被所有的人遺忘,還有人紀念他們,這符合時代精神和生活真實。另一方面也不可諱言,這“花圈筆恰捌教懟鄙先サ。鲁褜≠藕白孕頡分行吹潰骸拔彝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添一個花環(huán)”。所謂“平添”不僅指小說前面無伏筆可尋,清末也沒有用花環(huán)寄托哀思的習(xí)俗,還指不夠恰當?shù)匕胃吡藝乐孛撾x群眾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者的歷史地位?BR>
2.提問:墳上“平添”一個“花環(huán)”,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以及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否有影響?
明確;魯迅認為墳上的“花環(huán)”是“曲筆”,是“平添”上去的,這是對自己作品從嚴解剖。嚴格說來,情節(jié)的選擇一定要符合生活實際,哪怕細節(jié)也應(yīng)該這樣!捌教怼被ōh(huán)是小說美中不足,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這篇小說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shù)性。從總體看,添“花環(huán)”并不影響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而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倒起一定促進作用
五、題意:
三層含義:1.人血饅頭不是藥,這迷信的結(jié)果,只會使人早日喪生。
2.夏瑜式的奮斗和犧牲也不是藥,救不了社會的病苦,喚不起愚昧群眾的覺悟。
3.真正療救中國──華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藥,能根治脫離群眾這一癥結(jié)的新藥。
小說標題為《藥》,寓意深刻。窮苦的城市貧民以革命者的鮮血作為治病的良藥,這是何等可悲的社會現(xiàn)實!革命者應(yīng)該吸取歷史教訓(xùn),克服脫離群眾的弱點,發(fā)動群眾起來共同斗爭,這樣才能推翻黑暗社會,這對于革命者是一劑良藥。一個“藥”字,不僅簡明而集中此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同時也尖銳地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魯迅在小說中指出:人血饅頭是醫(yī)不好小栓的癆病的,辛亥革命也醫(yī)治不了社會的病癥,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喚起人民的覺悟,推翻整個封建制度,才是改造舊中國,拯救勞動人民的良藥。這就是魯迅用“藥”作這篇小說題目的用意。
六、寫作特點。
1.精巧的構(gòu)思和別致的結(jié)構(gòu)。
首先是小說的名字《藥》,發(fā)人深省。它不僅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而且連接了華、夏兩家的故事,使明暗線互相連接。更重要的是具有揭示主題的作用,它從不成其藥的人血饅頭被落后群眾當作藥的悲劇里,探索什么才是醫(yī)治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痼疾的“藥”。
另外,華、夏兩家都死了兒子的故事說明了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構(gòu)思十分巧妙。
最后是別致的雙線結(jié)構(gòu),因在前面“如何分析小說結(jié)構(gòu)”一節(jié)已闡述,不再贅述。
2.側(cè)面描寫和氣氛烘托。
《藥》的側(cè)面描寫主要體現(xiàn)在對夏瑜的刻畫上(其他如夏三爺、紅眼睛阿義等)從康大叔對夏瑜的極度仇視,我們了解到夏瑜的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使文章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長。
本文運用景物描寫來烘托氣氛,別具一格。如,開頭寫“秋天的后半夜”,“夜是黑沉沉的”,烘托出黎明前的黑暗時刻的突出特征:陰暗、凄清、恐怖,也渲染了夏瑜就義時沉寂而肅殺的氣氛。又如,借對墳場的描寫,荒涼的窮人叢冢,“鐵鑄一般站著”的烏鴉,“枯草”發(fā)出“一絲發(fā)抖的聲音”烘托了墳場的悲涼的氣氛。正如魯迅所說;“《藥》的收束,也分明留著安特萊夫式的陰冷”。就是最好的注腳。
[《藥》教學(xué)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