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點,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能通過朗讀和對語言的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過對其他作品的閱讀,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獨特的評價。
重難點分析:
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是,對無形的感受,需要通過有形的朗讀或語言賞析表現(xiàn)出來。
2、學生能夠通過參考書或與其它同學的交流,獲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認識,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過程,得通過老師的引導進一步明確,否則就只是簡單的背主題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稱為“俄羅斯語言的百草”。作品有其獨特的風格,作為初三學生,應該嘗試從一定的高度來評析課文,雖然很難,但可以從學習、借鑒他人的評論開始做起。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學習:
1、 自讀課文,疏通字詞;
2、 收集有關作者的介紹、評論;
3、 嘗試閱讀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課堂學習
一、 導入:
1、教師引導:交通的發(fā)達已使我們失去了遠方。車輪滾滾,機翼轟鳴,傳說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數(shù)個小時便能抵達。但人們依然習慣于到遠方去尋找風景,去“回歸自然”。只是在萬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誰想到過,就在我們生活的大地上,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與自然之間,還有那么多生動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優(yōu)美的風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將匆匆太匆匆的腳步停下來,做一個大地的閱讀者,去傾聽風聲、鳥鳴和蟲唧,去辨識樹木的年輪,去尋覓鴿群的蹤跡?在大地這本翻開的書頁上,前蘇聯(lián)作家米普里什文作為一名大地閱讀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跡和一批珍貴的自然文本。
2、請同學結合預習進一步簡單介紹作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再作適當?shù)膹娬{:他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對大自然的詩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頌人的創(chuàng)造力。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作者說:“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靈,那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順著岸邊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輕聲朗讀課文,思考一下:作者要帶領我們去探訪的是怎樣的一條林中小溪?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把你的思考結果寫下來。
2、學生輕聲朗讀,獨立完成思考。
3、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交流過程中,學生的回答可能存在幾個層次:(1)只能說出小溪的水流量、水色、水質等;(2)能結合小溪經流的環(huán)境,初步探討小溪的奔流不息;(3)能根據小溪經歷的曲折探討更深層次的“性格”“品質”等。
無論學生個人的觀點涉及哪個層次,教師都不做輕易的否定。而學生應該可以在交流中意識到:作者寫小溪,決不是就事論事。作者筆下的小溪是帶上了很濃重的擬人色彩的。因此,可以嘗試探討它的“性格”問題。
三、 品味小溪形象,獲得人生感悟
(一)、探討小溪形象
1、教師指導:小溪前進的路線是曲折的,他流經坦途,也面臨障礙。你能找出它前進的具體路線嗎?
2、學生從書上找出相關內容后全班交流。
交流過程中,教師作板書,有意識地分出“障礙”和“坦途”。
3、教師指導:面對前進道路上的不同情況,小溪分別有怎樣的表現(xiàn)?你能從這些表現(xiàn)中歸納它的性格形象嗎?
4、學生獨立思考,圈點勾畫寫批注之后,小組交流,補充或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語言表達。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交流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回答的針對性、語言表達的流暢和準確性進行評價。
在交流基礎上,教師板書總結。內容可圍繞三方面:(1)小溪對障礙的看法(2)對光明未來的信念(3)對猥瑣生活的批判。但是,具體的詞匯不在板書上出現(xiàn),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
(二)獲得人生感悟
1、教師指導:作者對小溪前進的過程寫的層次分明,在小溪遇到障礙(第一次沖擊)--遇到大的障礙(第二次沖擊)--沖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沖擊)--分流、合流的過程中,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也在不斷的深入。那么,你認為小溪沖破重重障礙奮勇前進的過程,和我們的人生有沒有相似之處呢?它對你又會有怎樣的啟迪呢?
2、學生獨立思考后寫下,全班交流,教師也作為交流的參與者進入。交流結束,請同學寫下交流所得。
參考意見:(1)溪流行進中不斷出現(xiàn)的障礙,就像人們生命歷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2)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集聚力量,要堅持到底,人們戰(zhàn)勝困難同樣要有毅力,同樣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3)溪流行進中有分有合,但都有著共同的終極目標--流向大洋,人生奮斗也要有自己的終極追求;(4)小溪在與障礙持續(xù)搏斗中創(chuàng)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5)溪流和周圍的景物構成了美的境界,戰(zhàn)斗的人生也同樣是美麗的。
交流結果的表達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表達能夠越豐富越好。
(三)朗讀
1、請同學根據對小溪和作者人生信念的認識,選擇一個片段,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組織朗讀交流。對朗讀者的語音語氣語調和感情表達的深刻性等作出評價。
四、拓展閱讀,評析課文
1、教師指導:有位作家這樣評價普里什文的散文:“……時而有如芳草簌簌作聲,時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時而有如百鳥鳴,時而有如薄冰悄悄脆響……”可見普里什文散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如果要你來嘗試著評析一下本文,你覺得可以怎么寫呢?
2、教師給出兩篇評論文章作為范本,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性閱讀。
課上不一定有時間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課上閱讀拓展材料的基礎上布置為課后學習內容。
附(一) 佳作品讀:
傾聽自然純凈的呼吸
――讀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作者:林文欽)
身處喧囂的城市,心情因世俗困擾而浮躁。夜半時分,能使靈魂歇息的“清涼劑”是枕邊書--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它帶來大自然最為純凈清新的呼吸,讓日益被城市鋼筋水泥所隔膜的心,得到滋潤而不至過早老化。
沒有比幽靜的大自然更能讓人心靈悸動的物了。在樸素的葉列茨平坦的原野上,藍得讓人感覺深秋般涼爽的溪流,靜靜滋潤著黑油油的沼澤地。潮濕的秋霧之后,簇簇高大的喬木林和遍野低矮的灌木叢,都變幻出水印木刻一樣的清晰色彩。在已過去的春天、夏天,從第一滴映著薄薄陽光的水珠自小葉毛芽落下,蜉蝣漸漸擺動虛化的尾巴,苔蘚逐漸濕潤的那天開始,自然復蘇的根須就密密麻麻地傳遍冰碴零亂的土墩。悠閑的獵人漁人們,看見黑水雞飛來了,紅隼飛來了,野鴨飛來了;夜鶯、杜鵑、黃鸝、白眉鶇、雨燕也飛來了;老狗魚、鱸魚、梭魚在鏡子似的湖泊里游動起來;熊、松鼠、胡獾、雪兔睜開清澈的眼睛,打量新的世界。蓬勃的野櫻、含蓄的夜美女、蜿蜒的蛇麻草、淌汁的白樺、成叢的羊肚菌、優(yōu)雅的黑麥、油畫般的蘆葦、地毯似的紫云英、婀娜的水草,構成原野四季生動的水墨畫。這就是前蘇聯(lián)散文大師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中的景象。
普列什文給予了我們那片土地無以言說的自然畫幅;而滴水的聲音,更是普列什文用心靈觸摸,又用心靈傳達給世界的脈動。諳熟農藝的普列什文把生命交給大自然之后,又小心翼翼地踩著涅爾河岸邊潮濕的泥土,貼近大自然的生命群落之中。在周圍這些平實的生命群落里,他做了普通而微小的一員。他和藹地認識它們,透徹地觀察它們,認真地聆聽它們,親切地感受它們!暗谝恢晃r從一個洞中探出頭來,微微動了一下觸須!边@是那篇不到50字的著名筆記《第一只蝦》的結尾。那微動的觸須,正是普列什文感受到的靈魂的震顫,如一滴雨水打在夜美女花瓣上的靈敏感應。
生命是如此難以想象地靈敏:伸出游絲般的觸須來,就能感受到周圍是寒冷還是溫暖,是危險還是安全,是丑惡還是善良。在葉列茨幾乎沒有失去童貞的寬闊懷抱,藍天白云下的所有林木、花草、藻蘚、動物,都滴淌著生命的汁液,留戀這樸素的人間。
在雪后靜謐的森林里,看到帶雪的樹木姿態(tài)萬千,神情飛動,默默地立在那里,作者忍不住問:“你們?yōu)槭裁椿ゲ徽f話,難道見我怕羞嗎?雪花落下來了,才仿佛聽見‘簌簌’聲,似乎那奇異的身影在喁喁私語!睙o處不在的生命動感,總讓我們在普列什文的筆下無言地感動。
如葉列茨的沃土和《林中水滴》這書名一樣,普列什文對自然的描述,幾乎是沒有色彩的,又如那只雨后蝦的反應,普里什文的目光都是細致的。細致的感受卻又不是細膩的描述、抒情則不見抒情文字的筆法,都讓我們在真切的描述中領略著自然與生命的真實。
一幅蘊藏生機的早春圖
--讀普里什文的散文詩《水的春天》(作者:易振環(huán))
《水的春天》是前蘇聯(lián)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它以百來字的篇幅,營造了一種春意盎然的氛圍,勾勒出大自然的風光,留給讀者一份恬淡的自然美。使人置身于早春二月的自然景色中,萌發(fā)起一種熱愛自然的激情。
《水的春天》的美應該說是集聲、形、色于一身,但作者并沒有這樣寫,而是通過一系列“人們最熟悉的,恰恰就是人們最不了解的”意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幽靜美的境界。在這篇散文詩中,作者以非常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早春圖,但重點放在“水”上。先寫遠方的積雪,“積雪還很厚,但已經顯得異常疏”。這意味著氣溫逐漸回升,春天的腳步近了,同時也暗示著作者心中的某種愿望即將得到實現(xiàn)。這一靜態(tài)的描摹,卻被一只活動的野兔“攪”了,構成靜中有動的一個小場面,進一步激活讀者的視線去關注下一個場景,關注即將來臨的春天。
誰不愛廣闊的草原?誰不喜歡蔚藍的大海?誰不喜歡青青的芳草地?可是,作者并未從大的方面入手,只從人們不去注意的地方寫起,也并沒有通過五彩繽紛的顏色美來豐富讀者的視覺;而是簡單地描繪了積雪、鳥群、白樺樹以及大路上的殘冰,浮著冰塊的河床。以這些意象,共同構筑了關于“水”的世界,在這冰雪即將融化的時刻,凸現(xiàn)出一種恬靜自然的美。“遠處飛來的鳥群,在開始發(fā)黑的土地上尋找著食物”。這群鳥在尋找食物,是因著季節(jié)的更換,重新來到久別的地方,怎能不高興不已?畢竟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它們的心情正如“雨里的白樺林”“高興得流淚”,這閃光的“水珠兒”正是鳥群們的“淚珠”。同時,“白樺林”也因久違的一場春雨而“高興得流淚”。這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渴求得到滿足時的真實寫照,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
緊接著作者把讀者的視線吸引到近處的大路上和河岸邊!皻埍墙濉保≈鶋K的河床兩岸松軟、塌陷了!逼扑榈臍埍伾w著的大路被人們踏著春天的腳步踩碎了。這不僅僅是“踩碎了殘冰”,而是踩碎了“一個漫長而又寒冷”的季節(jié)。河床中的冰開始解凍了,野兔“留下了長長的足跡一串”,這又構成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寫意圖。
這篇散文詩,作者用寫生性的手法,把平常生活中不被人們注意的大自然景觀,寫成帶有極強畫面感的詩歌,出現(xiàn)在人們眼簾的是一幅早春二月圖。全文由遠及近,通過讀者視線的轉移,進一步領略大自然美的層次感。在這樣平淡樸實的意境中,去尋找“留下長長的足跡一串”的野兔。
附(二)推薦閱讀:阿爾謝尼耶夫《在烏蘇里的莽林中》
美國的兩部綠色圖書---《夏日走過山間》和《醒來的森林》
[《林中小溪》(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小溪拍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