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迅速弄清本文的表面情節(jié),提高把握小說情節(jié)的能力。
2、把握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我”的心理變化。
3、分析并明確“旅店”在文中的象征意義。
4、總結對成長的感悟。
教學重點、難點:“旅店”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型: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春年少的我們,總是激情涌動,厭倦周圍熟悉的人和事,渴望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擺脫所有的約束與羈絆,在廣闊的天地中盡情展示自我。其實,外面的世界遠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成長過程需要付出代價,只有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失敗后,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正所謂“成長如蛻”。今天我們學習余華的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看一看文中給我們講述怎樣的一個成長故事。
二、了解余華(學生先介紹,后出示投影)
余華,浙江海鹽人。198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著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長篇小說《活著》《在細雨中呼喊》《戰(zhàn)栗》等。其中《活著》獲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余華以其實驗性極強的作品,在文壇和讀者之間引起頗多的震撼和關注,他也因此成為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余華的作品借鑒各種現代主義表現手法,以近乎無動于衷的冷漠的敘事態(tài)度,對人性中黑暗、丑惡、殘忍的一面進行無情的揭露。
《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余華的成名作,已經顯示出了一種與傳統(tǒng)小說不同的現代特色,是后來余華先鋒小說的一個基礎。作者不挖掘外在的客觀的世界,而著重開拓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有它不像一般的現實主義小說中的描寫那樣直白與簡單,而是故事本身就充滿象征意味。這類小說被稱為先鋒實驗小說。
三、了解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學生自愿閱讀,要求聲音要大,洪亮,讀出自己的感覺。
2、概括情節(jié)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學習壓縮內容。要求學生按情節(jié)概述。
3、理清情節(jié)結構
要求學生找出關鍵的語句。理出情節(jié):
走出家門不需旅店
黃昏到來尋找旅店
搭乘汽車不想旅店
汽車拋錨再找旅店
遭劫之后找到旅店
最后躺在破車中的自己想起剛出家門的情景。小說是圓形結構。
四、課堂歸納
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了情節(jié)結構,為下節(jié)課打了一個基礎。
五、作業(yè):
初步了解課文后,我們同學在學習當中有什么問題,寫出來。繼續(xù)細讀課文。
板書設計:
十八歲出門遠行
余華
走出家門 不需旅店
黃昏到來 尋找旅店
搭乘汽車 不想旅店
汽車拋錨 再找旅店
遭劫之后 找到旅店
第二課時
一、 檢查上節(jié)課的內容
《十八歲出門遠行》課文內容我們已經熟悉了,十八歲的“我”走出家門,走向外部世界,請你談一談對十八歲這個年齡的認識,對外界的認識。(把學生帶入“我”出門遠行的情境中)
提出問題:課文中十八歲的“我”出門遠行遇到哪些人?發(fā)生了哪些事?(由此問題來回顧上一課時的內容)
明確:遇到的是陌生人,發(fā)生的是始料不及的事。以尋找旅店為線索來組織情節(jié)內容。
二、 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一)提出問題:
我們了解了課文的情節(jié),知道以尋找旅店為線索來組織情節(jié)內容。我們同學在閱讀中有哪些發(fā)現或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
明確:學生的發(fā)現和問題可能有:“我”的心情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司機的舉動前后變化很大;剛走出家門的“我”與躺在破車里的“我”有明顯的不同;小說中“我”一直尋找旅店,但最后卻說“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旅店”有什么深刻的含義?這篇小說怎樣表現“成長”的主題的?難以理解的句子等等。
(二)歸納問題:
把學生的問題分類,問題涉及小說中“我”和司機的形象,“旅店”的象征意義,小說的主題幾類。
(三)制定學習目標
我們這節(jié)課就解決這幾個問題,即學習目標:
1、把握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我”的心理變化。
2、分析并明確“旅店”在文中的象征意義。
3、總結對成長的感悟。
三、完成學習目標1
1、在尋找旅店的過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分組討論。(教師指導學生依據問題在文中找相關的語句揣摩分析,并交流意見)
明確:興奮、好奇、疑惑、震驚、憤怒、無奈、失望!拔摇钡那榫w變化主要來自出門遠行接觸的第一個人--司機,司機起初是粗魯的,很快就變得親切,后來在搶蘋事件中先是無動于衷,繼而看笑話,最后加入搶劫者的行列,搶走了“我”的背包。而“我”是一個懷著蓬勃的朝氣和探索世界的熱烈情懷,懷著純真的夢想與強烈的正義感的青年,是一個懷著理想主義的夢想的人。司機的所作所為代表著外部世界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外部世界是那樣不可捉摸!拔摇钡睦硐肷鐣c現實社會發(fā)生矛盾沖突。“我”的美好理想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暴力、欺騙、背叛構成強烈的反差,這是“我”心理變化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揣摩語句來解決問題,難以理解的句子也相應得到解答。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看法,可各抒己見。教師要做出客觀的評價,但都以鼓勵為主。)
2、揣摩句子:
(1)我在這條馬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經看了很多的山和云。所有的山和云,都讓我聯(lián)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著它們呼喚他們的綽號。
(2)那時我的腦袋沒有了,腦袋的地方長出了一個旅店。
(3)我知道自己的心窩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
明確:(學生討論交流后)三個句子分別體現走出家門時的興奮,尋找旅店的迫切,以及遭劫后的感受!奥玫辍北緛硎恰拔摇币恢睂ふ业模敗拔摇痹谲嚴锔械揭唤z溫暖時,說“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里”,“旅店”就被賦予了象征意義。(由此過渡到學習目標2)
四、完成學習目標2
1、在小說中“我”一直尋找的“旅店”有何象征意義?(學生討論,教師引導)
明確:旅店的特征:一段路程的終點,下一段路程的起點,能讓人疲憊的時候得以休整并再次投入旅行。旅店在“我”心里,心里的“旅店”讓自己的心靈、精神受到打擊的時候得以休整,是精神的棲息地,這是心底的希望、執(zhí)著的信念,使自己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小說中“我”雖然遭遇到挫折,但并沒有絕望,而是充滿了希望。
2、那么,這樣的遠行同樣具有了象征意義,象征什么?
明確:象征人不斷追求的過程。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種種的艱難和挫折。是心底的希望、執(zhí)著的信念,讓我們重新振作,繼續(xù)前進。
五、完成學習目標3
1、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歡快沖出家門的“我”與躺在遍體鱗傷的汽車里的“我”有了哪些不同?(這個問題旨在探討“成長”的含義)
明確:剛走出家門的“我”懷著蓬勃的朝氣和探索世界的熱烈情懷,懷著純真的夢想與強烈的正義感,而躺在遍體鱗傷的汽車里的“我”經歷了現實社會殘酷,體會到理想與現實沖突,能夠在是與非面前做出正確選擇并堅持下去,最終發(fā)現自己內心深處精神力量。這個明顯的不同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成長”。
2、學生談一談哪些是成長的現象。
明確:如我們探索知識的過程,我們的追求過程等等。
3、討論:人要實現成長,哪些東西是重要的?
明確:追求、堅持、獲得。
在追求的過程中,受到一次挫折,對生活的理解就加深一層;經歷一次失誤,對成功的內涵就透徹一倍;遭遇一次不幸,對人生的醒悟就增添一節(jié);遇到一次磨難,對世間的認識就成熟一級。只有經歷了困難與挫折并堅持下來才能使我們褪去稚嫩的外殼,只有直面困難與挫折并有所收獲才能夠讓我們破繭成蝶,實現成長!成長--如蛻!
六、學生整理課堂內容
回顧課堂內容給這節(jié)課的內容加個標題。(讓學生自己歸納課堂內容,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并訓練概括能力)
明確:概括的出的標題可能有:“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理想的精神家園與現實世界的沖突”“成長如蛻”“在艱難與挫折中成長”“人生的寓言”等等。(對于每一個標題,教師都要作出客觀的評價,并加以鼓勵)
七、布置作業(yè)
小說結尾寫道:“于是我歡快地沖出了家門,象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這讓人想起《小馬過河》的寓言,這篇小說也可以看作一篇有關人生之河的寓言,其中的深淺要靠自己勇敢地去嘗試。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出門經歷和從中得出的啟示寫下來。如果外出遠行,我們應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通過作業(yè)把課堂學習的內容加以拓展應用,使學生加深對成長的感悟)
[《十八歲出門遠行》教學設計(語文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