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教參)
一:作者介紹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著名文學(xué)家和教育家,山東萊蕪縣人。1925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北師大讀書時,寫了《白天與黑夜》、《塾中雜記》、《街頭夜》等文,發(fā)表在《京報》、《晨報》上。后來又寫了《羽書》、《我還沒見過長城》、《馬》等,收集在《羽書》集里。
在我國三年困難時期,他寫了《北極星》、《記一輛紡車》、《歌聲》等20多篇散文,宣傳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和作風(fēng),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后來收為集子《北極星》。
曾任中國文聯(lián)委員、作協(xié)理事、中國筆會中心理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副所長。
二:時代背景
《獵戶》是散文集《北極星》中的一篇。本文寫于1962年9月,當(dāng)時已渡過三年困難時期,處于經(jīng)濟恢復(fù)階段,而在國際上,有一股反華勢力,演出囂張一時的反華大合唱。作者通過本文,表現(xiàn)我國人民對這種反華氣焰毫不畏懼、敢于斗爭的大無畏精神,對野獸強盜統(tǒng)統(tǒng)包打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人民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三:語法修辭:
深秋的太陽沒遮攔地照在身上,煦暖得像陽春三月。
這個句子中又用了“沒遮攔”極通俗的口語,把秋高氣爽萬里無云,金燦燦的太陽普照大地的情景和作者開朗的心境痛快淋漓地表現(xiàn)出來。
一路上踏著軟軟的衰草,一會兒走田埂,一會兒走溝畔,不知不覺就是十里八里。
經(jīng)霜的衰草,作者用“軟軟”來形容,帶著鮮明的感覺特征,它是那么富有彈性,進一步表明了軟的程度,寫出了作者踩在衰草上的舒服的感受。
田野里很靜,高梁秸豎成攢,像一座一座的尖塔;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wěn)穩(wěn)矗立的小山。
看似對偶,其實是整句。
成群的鴿子在路上啄食,頻頻地點著頭,咕咕咕呼喚著,文靜地挪動著腳步。
用“頻頻”表明了動作的連續(xù)性;用“咕咕咕”表明了叫聲的連續(xù)性,三字疊用神態(tài)畢肖地描繪了大群鴿子的叫聲。
村邊場園里,曬豆子的,打芝麻的,剝包米的,到處有說有笑,是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
這里用了成分排比的手法顯出熱鬧的氣氛。
打獵歸來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凱旋,背了獵獲的野物走在路上,連打獵的助手也感覺到有點兒將軍的神氣。
用地地道道(dì dì dao dao)明確表示確切真實的程度,比“地道”語意更強,用了重疊式把自己對打獵的濃厚興趣充分表達出來。
“收豆子、紅薯的時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話說‘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山里的人看來誰都懂得打獵的道理”。點明獾對作物的危害,也說明誰都懂得打獵的道理。
唐朝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引用唐代詩人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既贊頌了老人又表達了自己因無緣見到老人的懊惱、失意的心情。
反正老人的本領(lǐng)大家都曉得。--有一次,也是秋天,我跟老人一道兒趕集,……
這里破折號的用法是:表示語言的停頓,提示下文。
你的眼眼緊緊跟著那模糊的蹤影,它會把你的視線帶進一帶郁郁蒼蒼的山窩。
“緊緊”比“緊”語意更強,更能描繪出一直盯住不放的神態(tài)!坝粲羯n蒼”比“蒼郁”更能表現(xiàn)出色彩的濃度。
幾百箱蜜蜂,嗡嗡揚揚像鬧市。
表現(xiàn)了蜜蜂鳴叫的持續(xù)性和喧鬧程度,形象地寫出了群蜂辛勤忙碌的叫聲 。
四五個羊群牧放在東西山腰,遠看像帖山的朵朵白云。
用“朵朵白云”比喻牧放在山腰的羊群,恰當(dāng)?shù)匦稳萘搜騼褐嗪脱蛉簞討B(tài),在表數(shù)量的同時,還收到了描繪情態(tài)的效果。
“山里人家一夜窮”。
說明野獸對山區(qū)居民危害的嚴重性。
自己也仿佛不是離開紅石崖,倒像在酒店里喝足了“透瓶香”,提了哨棒,要大踏步邁向景陽岡。
暗引《水滸傳》里“武松上景陽岡的故事”,既呼應(yīng)上文自己原來對打獵有這樣濃厚的興趣,又寫出了作者對打獵小組經(jīng)驗豐富的贊頌,也襯托董昆打豹的群威群膽。
打獵的講究不少:雉雞、野免要白天打,叫打坡;野豬、狐、獾、狼要夜里打,叫打獵。打獵要認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蹤。狼走嶺脊,狐走山腰,獾走溝底。打啥要有啥打法:“暗打狐子明打狼!贝蚶且泻粢宦暎骸澳睦锶?”
運用整散句結(jié)合的形式,生動地表達獵戶打獵都有豐富的經(jīng)驗。
“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引用《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中“畋不掩群,不取麛天,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闭f明民間打獵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文化有淵源關(guān)系。
寬肩膀,高身材,手粗腳大,力氣壯得能抱得起碾滾子,--貌像跟傳說中的打豹英雄這樣相似,不是他該是誰呢?
這里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解釋和說明。
四: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總領(lǐng)全文,交代時間、地點和事件。
第二段(即第二--十三自然段),寫訪問途中,又可分三個層次:(1)第二自然段,寫途中所見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2)第三至六自然段,寫途中回憶尚二叔;(3)第七至十三自然段,寫途中所聞“百中”老人。
第三段(即第十四至二十六自然段),寫在紅石崖訪問董昆的情景,又可分為兩個層次:(1)第十四至二十自然段,見董昆前,參觀、聽打獵經(jīng)驗等;(2)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段,見到董昆后,聽董昆講身世、英雄事跡。
第四段(即第二十七自然段)首尾照應(yīng),展示光輝前景。
五: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作者在訪問打豹英雄董昆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憶,反映獵戶在生產(chǎn)中所做出的貢獻及其在新社會的幸福生活,表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六:寫作特點
這篇訪問記主要采用了逐步鋪墊,層層映襯,欲擒故縱的寫法,寫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
作者在點明題意后,偏偏不讓董昆及早出場,而是花了許多筆墨寫其他兩位獵人和訪問途中的所憶所聞所見,借助聯(lián)想設(shè)置懸念。寫尚二叔為打豹英雄董昆的性格特征點示了歷史基因,也更襯托出時代的光彩,這是故意宕開一筆,引出一個次要人物作鋪墊。一懸未解,一懸又生,董昆仍未出場,又引出一個“百中”老人,他與尚二叔形成鮮明對照,老人的廣闊心境和高超本領(lǐng)對董昆形象的塑造又起著綠葉扶紅花的作用。作者的鋪墊襯托已是水到渠成時,董昆出場了,在由“虛出”到“實出”的中間,又有一節(jié)虛中有實,虛實相間的文字。以上一層層的表面上是“打獵”,而實質(zhì)上是一步步地在寫民兵的歷史淵源、民兵的社會基礎(chǔ)、民兵的戰(zhàn)斗作用和民兵的斗爭精神。
《獵戶》練習(xí)測試答案
一、
1.偏正 2.主謂 3.主謂 4.聯(lián)合 5.聯(lián)合 6.偏正 7.偏正 8.的字結(jié)構(gòu)
二、
三、一般敘述句子:“我想董昆是什么樣子呢?可像家鄉(xiāng)的尚二叔?”
景物描寫:“你的眼睛緊緊跟著那模糊的蹤影,它會把你的視線帶進一帶郁郁蒼蒼的山窩。那山窩就是紅石崖!
對話:“咱們先繞道去望望‘百中’老人吧!
四、尚二叔和“百中”老人也是優(yōu)秀獵手,一則符合文題《獵戶》的要求,二則主要是為下文寫董昆作鋪墊,同時用舊社會的尚二叔映襯新社會的“百中”老人和董昆。寫“百中”老人不僅對董昆起到襯托作用,而且充實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說明新社會優(yōu)秀獵手很多,從而深化了主題。另外,開頭提出訪問董昆,接著卻不寫董昆,而寫尚二叔和“百中”老人,可以造成懸念,取得引人入勝的效果。總之,兩個陪襯人物絕非閑筆。
把董昆露面和他的驚險的獵豹故事安排在最后寫,好處在于:前面只是側(cè)面寫董昆,到最后才正面描寫,正側(cè)結(jié)合,這就使董昆的形象如云中之龍,先露一爪,最后穿云而出,顯示他的全貌,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九、寫尚二叔用的是插敘;正面描寫,是作者途中所憶,略寫;寫“百中”老人,用的是側(cè)面描寫,是訪問途中林牧場長和一位大娘的介紹,是作者途中所聞,略寫;董昆是作者親眼見到其人,親耳聽到其音,其間又有尋訪不遇,或即將辭別卻又巧逢,跌宕有致,卻又扣緊中心線索,作者善于多角度選材并有機地安排材料。
[獵戶(教參)(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6.九年級人教版《 雨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