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詩以畫,激活思維
--作畫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 呂敏航
蘇東坡在評價王維的詩畫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就將詩與畫的相融相襯簡明扼要地說了出來。今人在評價好詩好畫時也將“詩情畫意”歸結在一起。因此筆者在古詩教學中嘗試著讓同學們按照詩句作畫,加深對詩句的理解的方法組織課堂,效果較好,其步驟如下:
一、 熟讀詩句,掌握詩歌內(nèi)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把握詩詞的形象和志趣,就得將詩詞的字面意思了然于胸,這樣才有機會向高一級臺階邁進。例如在執(zhí)教《歸園田居》(其三)時,我們得先掌握“在南山下種豆、草盛豆稀、早出晚歸忙農(nóng)耕、道狹草長、夕露沾衣”等內(nèi)容。
二、 把握形象,領會詩歌的意境
意境是詩歌所描繪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與詩人真摯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一種藝術境界,它是境與情的融合。要想領會詩歌意境一般可以采用設想法:即“此時”“此景”中“此人”的心情是“怎樣”的方法。在執(zhí)教《歸園田居》時,因為有了前一階段詩歌內(nèi)容的掌握,我們就可以從“南山種豆、草盛豆稀、早出晚歸,道狹草長、夕露沾衣”中得到詩人勞作非常辛苦的結論。此時再引導學生品讀詩歌的最后一聯(lián)“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保ㄗ悖褐档。但:只要。愿:愿望。)衣服沾濕了沒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要與溫帶愿望不相違背就行了。在此,為了更進一步地把握詩人的心境,可以結合詩歌的背景,將詩人的“愿”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到此為止,“此景”中“此人”的情--歸隱田園的樂趣自然而然就在學生眼前了。
三、 依詩作畫,加深理解
我們了解了詩的內(nèi)容,也把握了詩人的志趣,此時讓同學們依詩作畫,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與意境的理解。
要求:以詩句為題目,詩句與畫意相吻合。
在限定了畫的題目后,同學們作畫時就會從詩句本身出發(fā),揣摩詩句包涵的意蘊,其所畫之景都會圍繞著詩句而向縱深延宕,也就不會脫離詩句而任意胡為了,這樣才達到詩畫結合的絕妙境界。
過程:情緒高漲,表現(xiàn)積極。
由于同學們對詩句的內(nèi)涵已經(jīng)非常熟悉,因此對圍繞詩句作畫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剛剛將動手的指令發(fā)布,全班就掀起了作畫的高潮,只見閉目沉思,飛筆勾勒、心領神會,點頭稱贊,欣慰之情洋溢于角角落落,他們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無疑這是一節(jié)頗具情緒和感染力的課,也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課。
結果:佳作紛呈,詩情與畫意完美地結合,加深了理解,同學們稱之為最難忘的一課。十幾分鐘后,每一個同學都拿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雖然他們的畫良莠不齊,好壞不一,但都將自己對詩的理解和感悟侵注其中,都對詩句的意義及情感有了更進一層的感悟,作畫的目的達到了。
這樣在掌握內(nèi)容、領會意境、依詩作畫三部曲的演奏中,始終伴隨著活生生的形象和強烈的內(nèi)心感應,同時還有理性思維對作品的評價,作到情與景交融,真正理解了詩的內(nèi)蘊。
(通聯(lián):甘肅西和北川初級中學 742100)
[寄詩以畫,激活思維(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畫楊桃人教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