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fā)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后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館作菜配料,絕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贊美。只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他,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于無意中所發(fā)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日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云:“熏蹄,俗謂火腿,其實煙熏,非火也。腌曬熏將如法者,果勝地常品,以所腌之鹽必臺鹽,所熏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火腿制作方法亦不必細究?傊掷m(xù)及材料必定很考察。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為業(yè),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我在上海時,每經(jīng)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余香。
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于南京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于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于今已有個世紀有余。
抗戰(zhàn)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于重慶之留春塢。留春塢是云南館子。云南的食物產品,無論是蘿卜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面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猶勝一籌。
臺灣氣候太熱,不適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結果不是粗制濫制,便是腌曬不足急于發(fā)售,帶有死尸味;幸而無尸臭,亦是一味死咸,與“家鄉(xiāng)肉”無殊。逢年過節(jié),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
有人告訴我,整只火腿煮熟是有訣竅的。法以整只火腿浸泡水中三數(shù)日,每日換水一二次,然后刮磨表面油漬,然后鑿子挖出其中的骨頭(這層手續(xù)不易),然后用麻繩緊緊捆綁,下鍋煮沸二十分鐘,然后以微火煮兩小時,然后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卻,即可食用。像這樣繁復的手續(xù),我們哪得工夫?不如買現(xiàn)成的火腿吃(臺北有兩家上海店可以買到),如果買不到,干脆不吃。
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聲,劈成兩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張, 好像是嗅到了異味,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shù)十年不聞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說回家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
美國的火腿,所謂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是現(xiàn)烤出來的大塊火腿,表皮上烤出鳳梨似的斜方格,趁熱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頗可口,惟不可與金華火腿同日而語!胺鹎倌醽喕鹜取皠t又是一種貨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華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勝于無。
豆汁兒
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就好像說雞蛋的時候雞子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若沒有這個輕讀尾的語氣,聽者就會不明白你的語意而生誤解。
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的一本書上,一開頭就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這話一點兒也不錯。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兒的人也是以北平城里有人為限,城外鄉(xiāng)間沒有人喝豆汁兒,制作豆汁的兒的原料是用以喂豬的。但是這種原料,加水熬煮,卻成了城里人個個歡喜的食物。而且這與階級無關。賣力氣的苦哈哈,一臉漬泥兒,坐小板凳兒,圍著豆汁兒挑子,啃豆腐絲兒卷大餅,喝豆汁兒,就咸菜兒,固然是自得其樂。府門頭兒的姑娘、哥兒們,不便在街頭巷尾公開露面,和窮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兒,也會派底下人或是老媽子拿沙鍋去買回家里重新加熱大喝特喝。而且不會忘記帶回一碟那挑子上特備的辣咸菜,家里盡管有上好的醬菜,不管用,非那個廉價的大腌蘿卜絲拌的咸菜不夠味?谟型,不分貧富老少男女。我不知道為什么北平人養(yǎng)成這種特殊的口味。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兒的,就是河北各縣也沒有人能容忍這個異味而不齜牙咧嘴,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fā)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我小時候在夏天喝豆汁兒,是先脫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自從離開北平,想念豆汁兒不能自己。有一年我路過濟南,在車站附近一個小飯鋪墻上貼著條子說有“豆汁”發(fā)售。叫了一碗來吃,原來是豆?jié){。是我自己疏忽,寫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兒”。來到臺灣,有朋友說有一家飯館兒賣豆汁兒,乃偕往一嘗。烏糟糟的兩碗端上來,倒是有一股酸餿之味觸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麥片粥,到嘴里很難下咽?梢娫谑裁吹胤匠允裁礀|西,勉強不得。
佛跳墻
佛跳墻的名字好怪。何物美味竟能引得我佛失去定力跳過墻去品嘗?我來臺灣以前沒聽說過這一道菜。
《讀者文摘》(一九九三年七月中文版)引載可叵的一篇短文《佛跳墻》,據(jù)她說佛跳墻“那東西說來真罪過,全是葷的,又是豬腳,又是雞,又是海參、蹄筋、燉成一大鍋!边@全又是廣告噱頭,說什么這道菜太香了,香得連佛都跳墻去偷吃了。我相信她的話,是廣告噱頭,不過佛跳墻,我也一直的躍躍欲試。
同一年三月七日青年戰(zhàn)士報有一位鄭木金先生寫過一篇《油畫家揚三郎祖?zhèn)鞑嗣勊噳?-佛跳墻耐人尋味》,他大致說:“傳福州的佛跳墻……在臺北各大餐館正宗的佛跳墻已經(jīng)品嘗不到了!紶栐谝话汔l(xiāng)間家庭的喜筵里也會出現(xiàn)此道臺灣名菜,大都以芋頭、魚皮、排骨、金針菇為主要配料。其實源自福州的佛跳墻,配料極其珍貴。楊太太許玉燕花了十多天閑工夫才能做成的這道菜,有海參、豬蹄筋、紅棗、魚刺、魚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種昂貴的配料,先熬雞汁,再將去肉的雞汁和這些配料予以慢工出細活的好幾遍煮法,前后計時將近兩星期……已不再是原有各種不同味道,而合為一味。香醇甘美,齒頰留香,兩三天仍回味無窮!边@樣說來,佛跳墻好像就是一鍋煮得稀巴爛的高級大雜燴了。
北方流行的一個笑話,出家人吃齋茹素,也有老和尚忍耐不住想吃葷腥,暗中買了豬肉運入僧房,乘大眾入睡之后,納肉于釜中,取佛堂燃剩之蠟燭頭一罐,輪番點燃蠟燭頭于釜下燒之?窒銡馔庖,乃密封其釜使不透氣。一罐蠟燭頭于一夜之間燒光,細火久燜,而釜中之肉爛矣,而且酥軟味腴,迥異尋常。戲名之為“蠟頭燉肉”。這當然是笑話,但是有理。
我沒有外方的朋友,也沒吃過蠟頭燉肉,但是我吃過“壇子肉”。壇子就是瓦缽,有蓋,平常做儲食物之用。壇子不需大,高半尺以內最宜。肉及佐料放在壇子里,不需加水,密封壇蓋,文火慢燉,稍加冰糖?箲(zhàn)時在四川,冬日取暖多用炭盆,亦頗適于做壇子肉,以壇置定盆中,燒一大盆缸炭,坐壇子于炭火中而以灰覆炭,使徐徐燃燒,約十小時后炭末盡成燼而壇子肉熟矣。純用精肉,佐以蔥姜,取其不失本味,如加配料以筍為最宜,因為筍不奪味。
“東坡肉”無人不知。究竟怎樣才算是正宗的東坡肉,則去古已遠,很難說了。幸而東坡有一篇《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灶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
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看他的說法,是晚上煮了第二天早晨吃,無他秘訣,小火慢煨而已。也是循蠟頭燉肉的原理。就是壇子肉的別名吧?
一日,唐嗣堯先生招余夫婦飲于其巷口一餐館,云其佛跳墻值得一嘗,乃欣然往。小罐上桌,揭開罐蓋熱氣騰騰,肉香觸鼻。是否及得楊三郎先生家佳制固不敢說,但亦頗使老饕滿意?上г摬宛^不久歇業(yè)了。
我不是遠庖廚的君子,但是最怕做紅燒肉,因為我性急而健忘,十次燒肉九次燒焦,不但糟踏了肉,而且燒毀了鍋,滿屋濃煙,鄰人以為是失了火。近有所謂電慢鍋者,利用微弱電力,可以長時間的煨煮肉類,對于老而且懶又沒有記性的人頗為有用,曾試烹近似佛跳墻一類的的紅燒肉,很成功。
[梁實秋與火腿]相關文章:
1.鳥梁實秋教案
4.《送行》梁實秋教學教案
5.雅舍梁實秋教案
6.梁實秋散文集
7.梁實秋散文特點
8.梁實秋的散文集
9.“鳥 梁實秋”閱讀試題及答案
10.梁實秋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