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魏學(xué)洢(yī)(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xiàn)在浙江嘉興)人,明末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二、課文導(dǎo)讀
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動地表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xué)故事。舟上五人,須眉畢見,其他如箬篷、窗、楫、壺、爐等,無不應(yīng)有盡有;還有三十四個字,勾畫了了,真可謂巧奪天工。本文就是對這件藝術(shù)品的文字說明。閱讀時,要善于運用想像再造出這件藝術(shù)品的形象,并仔細品味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
三、文言知識儲備
(一)掌握下列生字詞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shǔ ruò sǎn é guān rán
器皿 巧奪天工 罔 貽 八分有 奇 黍 箬篷 糝 峨 冠 髯
juàn zhě qū jí zhuī jì rén xū yú zhuàn
手卷 衣褶 詘 楫 椎 髻 壬 戌 虞山 篆章
(二)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3、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5、⑴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⑵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三)多義詞
1、端 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端:名詞,一頭,一方。) 2、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qí):奇妙,精巧。)
其人視端容寂 (端:形容詞,端正。)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jī):余數(shù),零數(shù)。)
3、為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為:動詞,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 (為:判斷動詞,是。)
(四)同義詞
1、可 高可二黍許 (可:大約。)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通“又!保
珠可歷歷數(shù)也 2、有 為字共三十有四
(五)古今異義詞 爐上有壺 (有:與“無”相對。)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佛印居右 3、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簡 古義:挑選,選擇。 居 古義:在。 曾 古義:還,尚且。
今義:簡單,簡直。 今義:居住。 今義:曾經(jīng)。
(六)詞類活用
1、石青糝之(糝: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涂石青”。) 2、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作動詞,“用箬篷”。)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詘:動詞的使動用法,可分別譯作“使……臥”“使……詘”。)
四、課文翻譯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 ①奇巧人:手藝奇妙精巧的人。
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①,罔不因勢象 ②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
形,各具情態(tài)②。 ③為:做。這里指雕刻。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 ④器皿(mǐn):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寸左右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飛 ⑤木:樹木。
禽走獸、樹木山石,沒有一件不是依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 ⑥罔(wǎng)不因勢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
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罔不:無不,全都。因:
①說明所用的材料體積少,而表現(xiàn)的范圍卻很廣, 順著,就著。象:模仿,這里指雕刻。
可見他有多方面的成就。 ⑦貽(yí):贈。
②說明構(gòu)思精巧,技術(shù)高超。 ⑧蓋大蘇泛赤壁云:(刻的)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③。 蓋: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大蘇:就是蘇軾,后人習(xí)慣
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上面刻的是蘇東 于用“大蘇”和“小蘇”來稱呼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泛:
坡乘船游覽赤壁的故事。 泛舟,坐著船在水上游覽。蘇軾曾游赤壁,寫過
③指出這只核舟的雕刻主題--“大蘇泛赤壁”。明顯地表 《赤壁賦》和《后赤壁賦》。赤壁:蘇軾游的赤壁
示了本文的意圖。 在黃州(現(xiàn)在湖北黃岡)城外的赤鼻磯(jī),而
第1部分(1):總說。概述雕刻者的精湛技藝,以及核舟 東漢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一般認(rèn)為在現(xiàn)在湖北嘉魚
的由來和舟上所刻的內(nèi)容。 東頭。云:句尾語助詞。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④。 ⑨八分有(yòu)奇(jī):八分多一點。有:通
(這)小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兩個黃米粒那么高。 “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奇:零數(shù)。
④先總說一句,較為精確地介紹“核舟”的體積之小。 ⑩高可二黍(shǔ)許: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高。一說,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來的長度為一尺,
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做的船篷覆蓋在船艙上。 因此一個黍粒的長度為一分,這里的“二黍許”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 即二分左右。可:大約。許:上下。
焉。閉之⑤,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11中軒敞者為艙: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
“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⑥。 ○12箬(ruò)篷:用箬竹葉做的船篷。
(船艙)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推開窗子 ○13雕欄相望: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子,就(看見)右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里的句子。
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 ○15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里的句子。
興”,(并)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徐:緩緩地。興:起。
⑤小窗竟然可以開關(guān),充分顯示了核舟雕刻技藝的精湛。 ○16石青糝(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著字
⑥這副對聯(lián)從側(cè)面顯示了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 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翠色顏料。
第一層:介紹核舟的長短、大小和船艙的格局。 ○17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⑦,佛印居 ○18髯(rán):兩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須。
右,魯直居左。 ○19佛。菏莻和尚,蘇軾的朋友。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那個)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絡(luò) ○20魯直:宋朝文學(xué)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
腮胡子的人就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 軾的朋友。
⑦這一句刻畫了蘇東坡的形象特征。 ○21手卷(juàn):橫幅的書畫卷子。
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22卷端:指畫幅的右端。
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⑧。 ○23卷末:指畫幅的左端。
蘇東坡和黃魯直共同觀賞一幅書畫手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畫 ○24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么似的。語:說話。
卷的右端,左手撫在黃魯直的后背上。黃魯直用左手拿著畫卷 ○25微側(cè):略微側(cè)轉(zhuǎn)(身子)。
的左端,右手指著畫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 ○26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指東
⑧這幾句交代蘇、黃二人的友好關(guān)系,刻畫他們互相切磋 坡的左膝和魯直的右膝。比:靠近。
談?wù)摃r的神情。 ○27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
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 的衣褶里。意思是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兩膝。
各隱卷底衣褶者⑨。 ○28絕類彌勒:極像彌勒佛。類:像。彌勒:佛教
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他們都)各自略微側(cè)著身 菩薩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
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畫卷下邊的衣褶里。 容滿面。
⑨這幾句交代船頭的人物及他們的位置,突出了蘇東坡的主 ○29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人地位,緊扣“大蘇泛赤壁”的主題。 ○30不屬:不相類似。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 ○31詘(qū):同“屈”,彎曲。
不屬⑩。 ○32念珠:又叫“佛珠”或“數(shù)(shù)珠”,佛教
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他的)神情與蘇東 徒念佛號或經(jīng)咒時用以計數(shù)的工具。
坡、黃魯直(兩人)都不相同。 ○33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⑩這幾句寫佛印的放浪形骸,那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 ○34可歷歷數(shù):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歷歷:分
作者以對人物姿態(tài)、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者 明可數(shù)的樣子。
“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的精湛技藝。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11。
(他)臥倒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掛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那些)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11這句中尤其精彩的是,刻畫佛印和尚左臂上掛著的那串歷歷可數(shù)的佛珠。從最細微處落筆,鉆其貌而刻其神。
第二層:詳細介紹核舟的船頭部分,細致描寫人物的姿態(tài)、神情,具體說明了雕刻者的精湛技藝。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12。
右邊的船夫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著右腳趾,好 ○35楫(jí):船槳。
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 ○36舟子:撐船的人。
○12這幾句把王叔遠的雕刻技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7椎髻(zhuī jì):椎形發(fā)髻。
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 ○38衡:通“橫”。
茶聲然○13。 ○39視端容寂:眼睛正視著(茶
左邊的那個船夫右手拿著(一把)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火爐上有(一把)水 爐),神色平靜。
壺,那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40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
○13這幾句刻畫兩個舟子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與船頭的三人相映成趣。 燒開了沒有的樣子!叭簟
第三層:介紹船尾部分,刻畫舟子的表情和動作。 然”:相當(dāng)于“好像……的樣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 子”。
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14。 ○41其船背稍夷:船的頂部較平。
船的頂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著名,刻的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 夷:平。
王毅叔遠甫刻”,(那字跡)細得像蚊子的腳一樣,一筆一畫都雕刻得清楚明白, ○42天啟壬(rén)戌(xū):天
字的顏色是黑色的。 啟壬戌年,就是公元1662年。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
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顏色是紅色的。 ○43虞(yú)山王毅叔遠甫(fù):
第四層:介紹核舟的頂部。再次顯示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常熟人王毅字叔遠。虞山:山
第二部分(2–5):詳細介紹核舟的形狀、結(jié)構(gòu),描述舟上各處人物的神 名,在現(xiàn)在江蘇常熟西北,這
情狀貌,用事實說明雕刻者的技藝精湛。 里用來代指常熟。甫:通“父”,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 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 ○44了了:清楚明白。
長曾不盈寸○15。 ○45墨:這里的意思是黑。
總計這條小船上,(一共)刻了五個人;八扇窗;(還)刻有箬篷,船槳, ○46篆(zhuàn)章:篆字圖章。
火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字圖章,一共刻了三十四個 ○47曾不盈寸:竟然不滿一寸。
字?墒怯嬎闼拈L度還不到一寸長。 盈:滿。
○15用數(shù)字來說明小小核舟上所刻的東西之多,與“曾不盈寸”進行對比, ○48簡:挑選。
贊揚其技藝真是巧奪天工。 ○49修狹:長而窄。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16! ○50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
原來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雕刻成的。啊!這技藝也真夠神奇! 奇。 耙印焙汀霸铡边B用,有
○16結(jié)尾用“靈怪”一詞,表示對雕刻家的高超技藝的高度贊美。 加重驚嘆語氣的作用。
第三部分(6):統(tǒng)計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以具體數(shù)字贊嘆微雕藝人的精湛技藝。
研討與練習(xí)
一、假定這件雕刻品就在你眼前,先仔細觀察一番,然后從中找出一些細節(jié)來證明下面幾種說法,并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第二至四段。
1、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
2、這的確是一次水上游覽活動(即“泛舟”)。
3、“泛舟”的地點是赤壁,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
(從核舟上所看到的細節(jié)是:舟上雕刻有《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中的名句:“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舟尾橫臥一楫,舟子一人倚木而坐,一人燒茶,從那悠閑的樣子可以看出是在“泛舟”。蘇軾的“峨冠而多髯”,史書上有記載,核舟上也表現(xiàn)了出來。)
二、本文的主體部分即中間四段,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先寫舟的中間部分,次寫船頭,最后寫船尾。試具體分析這樣安排寫作順序的原因。
(說明物體的形狀、結(jié)構(gòu)一般都是先說整體,而后逐一地說它的各個局部,稱為空間順序。至于整體怎么說,各個局部怎么安排,則要因物制宜,沒有一定之規(guī)。
本文寫核舟整體的只有兩句話,一說長度,一說高度,突出了這件雕刻品的體積之小。以下寫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雕刻品的主體部分,理應(yīng)在前;雕刻品的附屬部分,理應(yīng)在后。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為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寫舟的正面卻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這樣的順序來寫,而是將船頭和中間部分的順序顛倒。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開關(guān),由此說起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和《后赤壁》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dāng)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這后一個原因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把核舟比做一幅圖畫的話,那么,蘇、黃、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頭是畫的主體部分,而艙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寫背景,不僅能引人入勝,還可以使讀者初步領(lǐng)略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如果按正常順序先寫船頭,次寫船艙,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至于最后寫船尾,這用不著細說,那兩個舟子顯然是用來烘托船頭的三位游者的。)
三、將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力求簡潔。
1、蘇、黃共閱一手卷。 譯:蘇軾和黃魯直共同觀賞一幅書畫手卷。
2、舟尾橫臥一楫。 譯:船尾橫放著一支槳。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 譯:總計這條小船上,(一共)刻了五個人;八扇小窗。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譯:原來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雕刻成的。
四△按空間順序口頭介紹一件你所喜歡的工藝品。(略)
2007-12-5
[核舟記(人教版八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核舟記》教案
4.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6.核舟記原文及譯文
10.科海泛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