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點知識歸納及講解
(一)整體內容感知
1923年年底,毛澤東接到中央通知,由長沙到上海再轉廣州,準備參加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此詞系詩人離開長沙不久寫給楊開慧的。詞的上闋把跟愛妻離別時那種難舍難分、無限依戀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凄切動人。毛澤東當年才三十歲,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兩個幼子,岸英僅一歲多,岸青尚不滿月;因革命需要又遠行,更何況當年那種環(huán)境,誰能預料“揮手從茲去”是生離還是死別呢?但是,楊開慧畢竟不是一個平常女子,而是一個在革命斗爭中經受過鍛煉和考驗的堅強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業(yè)與個人愛情、家庭幸福發(fā)生矛盾時,強忍住巨大的悲痛“熱淚欲零還住”,而面對深明大義的妻子,毛澤東深感欣慰,從內心抒發(fā)了“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詞的下闋又回到離別的場景,東門外遍地白霜,頭頂上半天殘月,橫塘四周呈現一派肅殺悲涼的景色。襯托出一對青年夫妻的離情別緒。到車站了,要分手了,一聲汽笛可謂是催人斷腸,從此之后兩人將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這一聲汽笛讓詩人驚醒:小我要服從大我,“憑割斷愁絲恨縷”,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須振作起來,“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表現了詩人準備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從詞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還可以看出詩人熱切期望著不久將來夫妻重新團聚,比翼雙飛,共為革命作貢獻。短短六個字,融注著詩人無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二) 本詩內容賞析
1、這首詞表現了詩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別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墒,在這些滿含離情別緒的詩句中,詩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將自己的情感給予于景物之中,以景來傳遞自己這份特殊的感情。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細節(jié)等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細節(ji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賞析詩歌我們可以從這些事物特有的內涵入手。這首詩中的畫面很美,請在詞中找出傳遞詩人感情的景物、細節(jié)或畫面。并結合你讀到過的詩歌,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示例:
揮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樣的悲傷。分別--終究是人們最不愿面對的一種情形……悲傷、憂愁、思念,終于化作那輕輕的揮手,化作那最后轉身時的一瞥,在越行越遠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種隱隱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著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菏窃诘群虻擒嚵,不免黯然。更何況還有一肚子苦水,長子猶在襁褓,次子尚不滿月,這樣丈夫便匆匆遠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呢?終于忍耐了,所以“還住”。這就更揪心。還:深明大義
相向: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憑割斷愁思恨縷:“從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馳海闊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詞人,該留下多少悱惻,抑或不盡纏綿,或懸念,“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或哀怨,“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或懺悔,“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或叮嚀,“語已多,情未了;厥转q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頭頂半天殘月,腳踏遍地清霜,穿過凄清的橫塘,并肩踽踽行進在東門外大路上。沒有言語,也沒寫內心活動,全用蒼涼的景色襯托出凄苦的心境。這是在車站候車時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聲”,兀的又回到現場,真?zhèn)要“揮手從茲去”了,正是斷腸人對斷腸人。
橫 塘(范成大):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青玉案(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睓M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筑在姑蘇盤門外十余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于其間!笔亲 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边@里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
⒉請大家想想,“此時”的“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明確:《賀新郎》一詞未標題目,一看內容和時間,便知道是作者贈給他的夫人楊開慧的。因此,詞里有為祖國獻身的決心,也有對愛侶依戀的衷腸,昂揚的革命激情和纏綿的兒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給人以渾然一體的深切感受。這首詞好就好在這兩者的結合,有了兒女柔情的纏綿,更顯得革命激情的昂揚;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揚,也更顯得熱女柔情的纏綿。而在這昂揚和纏綿里,形象地襯托出一對胸懷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間真摯的感情。
小結:詞作給我們展示了偉人的另一面,足以說明共產黨人,決然不是鐵石心腸。他們盡如常人,也有悲歡離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涼感傷。因為他們也同樣具有生命意識,渴望在這有限的意識中,多一些圓滿,少一些遺憾,每遇生離死別,自亦悲莫悲兮。不過更真摯,更灼熱,且得將之升華到宇宙人生境界,結晶于改天換日的偉大事業(yè)中去,而不會為凄凄慘慘戚戚所陷溺。
(三) 難點探究:
“多情自古傷離別”,南朝江淹也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本构苊珴蓶|在詞中把“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寰宇”等豪放之語嵌入婉約之章,但那“黯然”之一情仍然讓人“銷魂”。不過,我們的古人都能這樣瀟灑道別離么?
當然不能,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而且這離愁別緒也是多種多樣的,都有哪些呢?我們來結合曾經學過的幾首詩,探究一下這些詩作寫了哪種別離,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規(guī)律--
明確:1、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或相思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 。浥,濕潤的意思?蜕崾橇b旅者的伴侶 ,楊柳是離別的象征,它們通常和離愁別恨聯(lián)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今天由于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清朗的天宇,潔凈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這是一場深情地離別,而非“黯然銷魂”的離別。詩句中的“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輕柔明快,加強了輕快富于希望的情調,以樂景襯摯情。這首詩精心選擇了離別的典型場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來烘托氣氛,并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的勸酒詞來抒情達意:離別的依依不舍、深情體貼的叮嚀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達到了頂點,強烈而深沉。
2、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適《別董大》及李白《贈汪倫》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賞析: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大地護持、拱衛(wèi),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拔褰颉敝羔航奈宕蠖煽,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又為迷蒙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
頷聯(lián)寫惜別之感,表達含蓄“跟你離別的意緒呀!”不直說,立刻改口轉折:“我和你一樣遠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這次別離又是客中之別,何必傷感呢!頸聯(lián)推開一步,奇峰突起鑄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遠在天涯,相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鄰一般。”詩句一洗悲酸之態(tài)。尾聯(lián)以勸慰作結。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別常在岔路口處分手,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無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小兒女那樣情意綿綿。
3、借送別言志。這類送別詩以送別為題,但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如李白《夢游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其中以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最有名氣。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王昌齡因不拘小節(jié)先后兩次被貶,一次被貶嶺南,歸來后任江寧丞,本詩寫作于此時,正值眾口交毀之際。幾年后被貶到更為遙遠的龍標。當時他的朋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今鎮(zhèn)江)再到揚州,然后北上到洛陽(詩人的故鄉(xiāng))詩人和朋友在潤州的芙蓉樓分別。
賞析:詩的首句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無邊無際的愁網!叭搿弊置枘〕鲆褂昵娜欢恋膭討B(tài)。夜雨增添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別離的氣氛。寒意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浸透在離人的心頭。(因離情滿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見)清晨,天色已亮辛漸將登舟北歸。使人遙望江北遠
山,想到行人不久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寫山孤,實寫人孤!坝駢亍毕笳鞲邼嵡灏椎钠焚|,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傳達了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
㈣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fā)其他情感。如李白詩《渡荊門送別》,楊萬里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坝橙铡迸c“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賀新郎(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