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斐
梁衡的散文,多有對政治才俊和歷史脊梁的精神眷顧與道德詮釋。文學(xué)創(chuàng)作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準確而及時地切入重大政治事件和社會變革,并為其注入濃烈的時代精神和飽滿的藝術(shù)汁液。
梁衡的散文以實際的考索和動人的筆觸,對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了有力而又有致的事跡爬梳和精神開掘,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藝術(shù)魅力的燭照而使人們得以洞見社會歷史的底蘊和人物思想的內(nèi)曜。從企望“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辛棄疾,到立意“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從無奈之下吟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到兀自“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從立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到被后人喟嘆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到奮然日理萬機、鞠躬盡瘁、國事民情系于一身的周恩來,都在作者的情愫之中,也都在作者的觀照之內(nèi),皆被他訴諸筆端,鈐于紙上,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和激揚的意蘊,幻化為高尚的道德和寬廣的襟懷。特別是在對馬克思、毛澤東、鄧小平、胡志明、居里夫人等偉人的描寫中,更多地是發(fā)掘了那隱藏于浩然軀體內(nèi)的閃光的潛質(zhì)和超越常人的理想、智慧、意志與毅力,而在對王洛賓、趙樸初等名家和草原歌手哈扎布、山野老農(nóng)高富、雖鐵窗蒙冤而始終凜然不屈的桑原等人的刻摹中,則更多地是擷取了其所稟具的優(yōu)良品格與獻身精神。盡管描寫的對象不同,人物的背景不同,各自在歷史和時代的坐標(biāo)上所處的位置和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同,作者都滿含激情地從審美的視角上賦予其以政治的涵義,并將政治人格化,將人性社會化,將生活審美化,將思想具象化,在寫大事、抒大情、熠大美中給人以崇高的道德教化、智慧啟迪與藝術(shù)享受。
梁衡有一本散文精選集,叫做《把欄桿拍遍》。它出自辛棄疾的詞《水龍吟》:“……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且不要以為辛棄疾僅僅是一個詞人,不,他渾身都充盈著政治的熱情與歷史的滯重,就連其詞作也無一不包含著猛烈激蕩和熾熱如炙的政治意蘊,當(dāng)然其中更多的恐怕還是由政治抱負的壅失所產(chǎn)生的政治長嘯與政治喟嘆。
如果說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戰(zhàn)將詞人,那么,林則徐可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戴罪的功臣了。他與辛棄疾的遭遇極其相似,皆因忠心報國而屢屢獲罪,咸由才能出眾而頻頻遭妒。“君恩重,且教種芙蓉”。這是辛棄疾所發(fā)出的無奈的苦笑!“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這是林則徐所發(fā)出的苦澀的自嘲!誰都知道,虎門銷煙是林則徐的蓋世功勞,可偏偏因為這樣的功勞使林則徐遭貶受罰。這種黑白顛倒、是非混沌、嫉妒成風(fēng)、賢才遭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只能注定這個社會的走向滅亡。
梁衡筆下所寫到的人物都是民族的魂魄、歷史的脊梁和時代的光耀,而在這民族、歷史和時代的底蘊中,又無不縈蕩著政治的精魂與氣韻。他說,“一個人只有辛苦的實踐,誠實的犧牲還不行,這些只能隨壽而終,只能被同時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能提煉出一種符合民心、符合歷史規(guī)律的思想”。從辛棄疾、林則徐、范仲淹、諸葛亮、韓愈、柳永到馬克思、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胡志明等,不就都是這樣的么!
他都不僅一一予以尋訪,而且就連早已蕩然無存的邊城惠遠,他也要堅持親自踏勘,在漫漫沙塵中尋訪著林則徐當(dāng)年蝸居過的小院短墻和瓜棚豆蔓。在梁衡的筆下,諸如《這思考的窯洞》、《特利爾的幽靈》、《追尋那遙遠的美麗》、《石河子秋色》、《壺口瀑布記》、《永遠的桂林》、《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印在黃土地上的紅手印》、《領(lǐng)袖如父》等篇什,都無一不是著意踏勘與悉心造訪之后的文學(xué)產(chǎn)物。所有這些散文,都在優(yōu)美可人的文筆中給讀者留下了咀嚼不盡的歷史之“核”、回蕩不絕的時代之“韻”與縈盈不泯的民族之“魂”。
梁衡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極其嚴肅認真的,他為自己規(guī)定每年只寫一、二篇,但一定要有思想、有靈魂、有脊梁。作者在敘事中辨析哲理,在描寫中高揚激情,在詩意中顯現(xiàn)歷史,在論騭中彰明道德,在洋溢著詩情與哲理的娓娓訴說中又頗不乏對優(yōu)美風(fēng)物的采擷和對人倫世義的澄辯,讀之既讓人獲知識、得教益,又使人抒胸臆、揚激情,不失為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一枝奇葩。
[灼理于政 弘德于史--關(guān)于梁衡的散文創(chuàng)作]相關(guān)文章:
1.梁衡經(jīng)典散文
3.梁衡散文讀后感
4.梁衡散文集讀后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