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記敘文的文體知識
(1)、記敘文的概念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兼以議論、抒情、說明來表達中心的一種文體。如小說、散文、寓言、童話、故事、通訊、游記、傳記、回憶錄等。
(2)、記敘文的分類
按寫作的內容可以分為:寫人記敘文、敘事記敘文、寫景記敘文、狀物記敘文四大類。①寫人的記敘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動、心理、語言和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題。如:《我的母親》、《阿長與〈山海經〉》②敘事的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為主,著重寫清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經過和結局,通過事件表現作品的主題。如:《羚羊木雕》③寫景記敘文,以描寫景物為主,通過寫景,寄托感情,表現主題!洞骸、《濟南的冬天》④狀物的記敘文,以寫物為主,通過寫物抒發(fā)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記敘文的要素
記敘文是寫人敘事的,而事情總是在某個時間、發(fā)生在某個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經過。因此我們把事物的起因、經過、結果,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有關的人物稱之為記敘文的六要素。只有把這些要素交代清楚,內容才顯得完整,條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時間--那年冬天;地點--南京車站;人物--父親、“我”;起因--“我”去北京念書,父親到車站送別;經過--父親到車站為“我”送別,給我買桔子;結果--“我”懷念父親。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礎上,集中刻畫了父親的“背影”,表達了父子之愛這一永恒的主題。
(4)、記敘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是指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確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寫。一般有三種:①順敘,即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這種寫法課使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現出來。如:《最后一課》,按照時間順序記敘韓麥爾先生為學生們上的最后一堂法語課。②倒敘,即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片段先寫出來,然后寫事情的發(fā)生、經過等。它分為兩類,一是把事情的結局先寫出來,然后按照時間順序倒敘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經過;二是,把后面發(fā)生的某一情節(jié)提到前面去,暫時中斷中心事情的敘述而進入另一個相關的事情的敘述。由于倒敘改變了記敘的自然程序,閱讀時應特別注意“倒”“順”之間的起訖點,認清那些起關鍵作用的詞句和段落。③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情的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的線索中斷一下,進行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它也有兩種情況,一是插入的內容跟時間也有關聯,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段從前發(fā)生的事。這種插敘一般都要交代起訖點,閱讀時應注意;二是對人或情況作一些說明介紹,跟敘述的時間順序沒有什么關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過度銜接的話。插敘的作用是補充交代或說明,使敘述更加充分,彌補單憑順敘難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內容,使文章更充實、更周密、在結構上更緊湊。如:《背影》一文,開篇點題之后,插入了家庭禍不單行的追憶,既交代了背景,又為主體部分做好了鋪墊。
(5)、記敘文的線索
線索是指貫穿全文、連接全部材料的一種因素(依據)。這種因素(依據)的存在,使文章成為一個內部有聯系的整體。記敘文的線索比較復雜,有多種形式:有的以時空轉換為線索,人物活動、事情發(fā)展、景物變化等,都是隨著時間、地點的推進而展開。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動地點為線索安排情節(jié),東京、仙臺、北京層層展開。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把全篇各部分內容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線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見聞和感受來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為線索安排材料的,《蘆花蕩》就是以老頭子大意失敗到快意復仇這一線索來安排材料的。還有一些記敘文存在著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如《智取生辰綱》中明線為“楊智失陷生辰綱”,暗線為“吳用智取生辰綱”,兩條線索在黃泥崗合為一條。我們讀記敘文時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沿著它逐步弄清各個段落、層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內容。
(6)記敘的人稱
記敘文的人稱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兩種。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開敘述是第一人稱。采用第一人稱,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但所寫的內容不能超過“我”耳聞目睹的范圍,閱讀時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記敘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說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拔摇痹谖闹锌赡芴幱谥饕匚,也可能處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處于重要地位,通過“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處體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個12歲的小伙計,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來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場景等第三人稱寫法。用這種人稱不受任何限制,“他”“他們”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寫來比較自由開闊。
在文章中為了便于抒發(fā)內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稱,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你不覺得我們的戰(zhàn)士是可愛的嗎?”抒發(fā)了作者對志愿軍的敬佩之情。
(7)記敘的詳略
記敘文在寫作時要注意詳略得當。如何做到詳略得當呢?與主題有關者要詳寫,與主題聯系不緊密者要略寫。作者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人和事,有了體驗,演變成對生活的一定看法。這種看法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就是記敘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蘆花蕩》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全文寫了老頭子大意致使女孩受傷,后又設計打鬼子為其報仇這一事件,表現“老頭子”這一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形象,所以就詳寫老英雄打鬼子,而關于小女孩途中的艱辛則一筆帶過。有如《散步》一文,對散步過程中產生的分歧一筆帶過,而著重寫解決的過程,詳細描寫了“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這一場面,其原因只有一個,更好地表達文章主題: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
(8)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常常輔以議論、抒情和說明。記敘文中的記敘主要來敘述事件原委始末,寫出人物活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紹給讀者。描寫是指在順敘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和事情以及環(huán)境進行描繪,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議論、抒情、說明僅起輔助性作用,
①記敘文中的描寫
記敘文中的描寫一般分為兩類:人物描寫,包括肖貌、語言、行為、心理、神態(tài)等描寫;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描寫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敘述中的描寫要服從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點,又要突出重點,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閱讀描寫部分應注意以下三點: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來進行描寫;b、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描寫;c、這些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記敘文中的說明
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狀態(tài)、性質、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如《故鄉(xiāng)》前四段在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家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后,第五段以說明的方式交待了此次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省去了許多敘述的筆墨。
③記敘文中的議論
在記敘文中經常穿插適當的議論,用以點明記敘的意義,揭示所敘事物的本質。記敘文中,記敘是基礎,議論是記敘的歸納與深化。記敘文中的議論有以下四個特點:a、關鍵上議論,即不議論不足以表現記敘的中心之處;b、議論要畫龍點睛,簡明精要,不可長篇大論;c、記敘與議論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貼;d、可以在記敘中穿插議論,也可以集中敘述、集中議論。
④記敘文中的抒情
記敘文中的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發(fā)作者難以抑制的感情。記敘文中的抒情要寫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實感,二是要注意分寸。假的感情,夸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會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則是多種多樣的,或把抒情滲透在具體記敘描寫之中,或集中記敘、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許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北磉_了“我”對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
(9)記敘文的表現手法
下面只介紹幾種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征、對比、夸張、襯托、渲染、抑揚、白描。
①象征,是通過借用某種特定的具體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藝術手法。它包括本體和象征體兩個方面。運用此法,必須把握二者在讀者心中的傳統(tǒng)習慣和心理感覺上的特殊聯系,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傾向等寓于征體的具體描寫之中,構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藝術的感染力。恰當地運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來,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用風云、雷電象征反動勢力。
③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的寫作手法。它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是并列的。
④作為表現手法的夸張,不同于修辭手法的夸張,它是通過對“事件”作擴大或縮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強藝術效果,啟發(fā)聯想,表達鮮明強烈的感情,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裝》,寫皇帝被騙,竟一絲不掛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虛偽。
⑤襯托,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襯托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正襯,又叫陪襯,是用同類事物來襯托;反襯,是用相反的事物來襯托。如《我的叔叔于勒》,為了批評約瑟夫極端勢利的父母對約瑟夫叔叔的冷酷無情,就用約瑟夫對叔叔的深切同情來反襯。
⑥渲染,是通過對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烘托來加重氣氛,突出人物。,如《故鄉(xiāng)》的開頭,渲染了深冬季節(jié)隱晦、嚴寒、寂靜的氣氛,描繪了荒涼蕭條、沒有活氣的村景,十分貼切地烘托了“我”悲涼的心情。
⑦抑揚的表現手法,所謂“抑”就是按下、抑制;“揚”就是抬高揚起。它有兩種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是欲抑先揚。如《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在剛知道狗咬人之事時,即席說了一大道“義正辭嚴”的慷慨之語,大有“為民除害”的清正之勢,一個廉潔公正、不畏權勢、執(zhí)法嚴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變”則是對他第一次表態(tài)的極大諷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個性暴露得更徹底、更清楚。
⑧白描的表現手法,簡練、質樸、輕捷、傳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辭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肖像描寫“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這就是白描的寫法,將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個性都顯示了出來,既沒有夸張,也沒有刻意修飾,卻顯得更加真實。
2、記敘文閱讀的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體結構。
(2)歸納文章中心意思和要點,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重要詞語和句子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含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語言訓練。
記敘文中的散文和小說又是記敘文閱讀的重點,特作重點分析如下:
散文閱讀中應重視散文的基本特點--“形散神不散”。
(1)“形散”。①從內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廣而多,時間與地域的跨度又較大。②從表達方式看,散文往往熔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于一爐,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達的力度。③從語言風格看,散文的語言一般都具有鮮明、準確、生動的共性,同時就具體作品而言,則風格各異,或活潑生動,或沉郁凝重,或雋永優(yōu)美,或恢弘壯闊,并無一定的規(guī)范。
(2)真正認識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貫之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終貫穿著作者憂國憂民、自強不息的情感與對藤野先生的敬愛與懷念,正是這樣崇高的情感將文中發(fā)生在不同地點的事、表現各不相同的人,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讀者讀來非常沒有散亂之感,反而能從豐富的內容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與教益。因此,認識、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則諸多材料都只能是堆亂的碎片,無法在腦中形成有機的整體,當然也就難以獲得理想的閱讀效果。
(3)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與“神”間的結合點,因為正是這結合點充分體現出“形”與“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確實是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勉強的湊合。
小說閱讀的要領:
閱讀小說,要了解小說的三要素:思想內容、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方法等。
首先,要通過對小說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來認識作品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具體地說,應該從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入手,更應該注意人物在各種矛盾沖突中的表現,從中去認識人物的個性特征。如《故鄉(xiāng)》中就是通過對少年、中年閏土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方面的對比描寫來揭示主題的。同時,還須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意義,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如《孔乙己》中孔乙己這個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個性,又飽含著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從他身上看到了社會弊端、時代的烙印,進而認識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
其次,要通過小說中情節(jié)的分析來認識作品的思想意義與巧妙構思。如《我的叔叔于勒》通過全家盼望于勒,而于勒來到面前卻又不敢、也不想認的情節(jié),充分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社會風氣的憎惡。由此可見,對情節(jié)的正確分析會有利于加深對人物特征與作品主題的認識。
再次,要通過對小說中環(huán)境的分析使閱讀收獲得以補充與深化,茅盾先生曾說過:“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動。”《孔乙己》中對魯鎮(zhèn)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氣氛的描寫就具體地顯示了當時沉悶的社會環(huán)境、泠漠的人際關系,從而為孔乙己悲慘結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據,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題。
小說有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之分,閱讀時要區(qū)別對待。
3、記敘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記敘文閱讀的基本要求:
(1)整體感知。記敘文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有時兼有議論和抒情,通過記敘人的言行來表達中心思想。閱讀記敘文,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盡快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文章層次。
(3)感受文章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和句意,領會詞句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5)找出每段文字的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6)結合文中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景物,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應遵循以下幾步來進行:
(1)初讀文章,解決生字詞,能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文章大意。
(2)再讀感知主題和寫作特色,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把握文段的結構、特點,理清記敘線索,明確記敘順序,找出段中關鍵詞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審清題意。仔細讀題,主要是找出問題中的關鍵詞語,了解命題者意圖,聯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達的意思和命題者隱含在題目當中的意思。明確題型題意后,找出通過讀文章感知到的知識和試題間的連接點。
(4)組織答題。組織語言進行表述,語言一定要規(guī)范,要符合書面規(guī)范,盡量用文中語言組織作答。。
4、各類記敘文的閱讀
(1)敘事性記敘文的閱讀
敘事性記敘文是指以敘述事件為主的記敘文,所以閱讀時應從掌握主要事件為主,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明確事件六要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明確記敘順序。事情總有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作者是采用何種順序來安排的呢?明確記敘順序對把握內容和主題都有重要作用。
③明確文章中心。所寫事件體現的主題,通常用“記敘了……事,歌頌(批評)了……,表現了……”的模式來回答。
(2)寫人記敘文的閱讀
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是以人物為主來安排文章內容的記敘文,閱讀時應以把握人物形象為主。
①明確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總共有多個人物出現,其中以誰為主要形象,誰就是所謂的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于勒、菲利普夫婦、“我”,三個形象,誰是主人公呢?文章主題有兩個:一是批判人與人之間金錢至上,甚至金錢可戰(zhàn)勝親情、代替一切的錯誤觀念;二是描寫小人物辛酸的生活史。而這兩點不論哪一方面都是在非利普夫婦身上體現出來的,所以主人公就應是菲利普夫婦。
有的文章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兩個人物同時都能體現文章主題,如《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愛國,小弗郎士在他的感召下也愛國了,所以說,到底誰是主人公就無所謂,兩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點,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繪篇幅最多的人物,如《修鞋》中無名戰(zhàn)士甚至沒有出場,只是由大個子軍人取鞋時一句話點出,可人物形象絲豪沒有受影響,相反卻更加光輝,失去雙腳之后還記得欠別人的幾角錢,光輝的形象躍然而出。
②注意人物描寫手法。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神態(tài)無一不是圍繞表現人物性格來展開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見到窮水手于勒后的神態(tài)和心理描寫,將他們由滿懷希望到極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③重視景物描寫的烘托作用。還是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文中景物描寫不多,只有兩句,“(輪船)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體現人物旅行時快活而驕傲的心理;“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體現人物沮喪、失望的心情。話雖不多,但對莫利普夫婦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的性格卻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④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比可分為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兩類。所謂橫向對比,是指不同人物對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本學生對“我”的無理刁難,先生對“我”的無私幫助,形成鮮明對比,更能體現藤野先生的光輝形象。所謂縱向對比就是指同一人對同種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戶這一唯利是圖、見錢眼開的市儈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3)寫景狀物記敘文的閱讀
寫景狀物記敘文是通過描摹某一事物,通過對這一事物的特點分析來體現主題的記敘文。進行這一類文章閱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中對紫藤蘿花的描寫就抓住了它富有生機和活力這一特點,對花葉瀑布的描寫都是圍繞它展開的。
②對比手法的運用:這類文章大多采用對比手法。如《紫藤蘿瀑布》中藤蘿花以前與現在的對比,《白楊禮贊》中白楊與楠木等的地比。
③象征手法的運用,寫景狀物是為表現一定主題,所以所寫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義,如《白楊禮贊》中白楊樹就象征了像白楊樹一樣不屈不撓的抗戰(zhàn)人民。
(4)新聞與通訊閱讀
①重視對標題的把握。新聞與通訊的標題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特別是新聞的“主標題”,所以我們讀這類文章時先要提煉標題內容,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標題就明確了正文內容,而《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表達了文章要寫的主要內容。
②重視對新聞導語的把握。如果說標題僅是概括正文內容的話,那么導語就是較詳細地介紹事件,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細節(jié)。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的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人物),從一千余華里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事件)。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地點)。”
③對語言準確性的把握。新聞與通訊要求語言準確,虛假性的、欺騙讀者的語言絕不能出現,而且一定要具體、準確。如“西起九江(不含)”括號中“不含”一詞,如去掉就會讓人產生疑問。
④新聞通訊雖要求記者實事求是地記錄事件全過程,但在寫作中總會有作者觀點和情感融入其間,所以我們閱讀時也要把握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個人愛憎、好惡等情感。
(5)、小說閱讀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1)理清故事情節(jié)。情節(jié)是人物活動的產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據。在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時,一要理解小說所采用的敘述情節(jié)的方法(如順敘、倒敘、插敘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構思脈絡的基礎上,把握好小說的結構特點,并聯系作者要表達的題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分析典型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人物賴以活動的舞臺,是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場所。小說中的典型環(huán)境主要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在閱讀、鑒賞小說時,我們就要參照對小說典型環(huán)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說所反映的時代特征、社會制度、階級狀況、世態(tài)風情,去體會小說所展現的人物活動場所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點,去領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獨特魅力及產生此種性格的社會根源和社會意義。
(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點。在閱讀小說時,需要從作家刻畫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說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4)品味語言特點。一般說來,閱讀小說首先要從語言入手,在讀懂詞句含義的基礎上品味語言。這就需要弄懂詞句所要表達的基本意義,特別是要著意去體會小說中那些關鍵詞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來描寫事物的詞語、句子。還需要著意去理解小說語言中所隱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語言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仔細品味小說語言的特點。
[2009年中考復習------記敘文閱讀的復習(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拼讀復習教案
5.因式分解復習教案
8.木蘭詩復習教案ppt
10.《復習5以內的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