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掰包谷(玉米)”
猴子在地里掰包谷,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個“更好的”。這樣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覺走到了地的盡頭,這時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張張隨便掰一個回家了。回去一看,恰恰是個爛包谷。
相對應(yīng)的《牲畜林》也給我們講了一個這樣一個傳奇的故事,只不過猴子變成了德國兵,他也像猴子掰苞谷一樣,不斷地放下這個牲畜,去抓另一個……
小說的結(jié)局是皆大歡喜的,德國兵連爛包谷豆沒拿到,最后還跟貓同歸于盡,而貓的主人,“可憐的吉魯米娜”也獲得了補償。讀后大快人心。
我們不得不佩服卡爾維諾,他很會編故事
卡爾維諾,當代歐洲文學大師之一。他的父母都是僑居拉丁美洲的意大利人?柧S諾生于古巴,2歲時回到意大利,后畢業(yè)于都靈大學文學系。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加抵抗運動,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通向蜘蛛巢的小徑》就是根據(jù)這段經(jīng)歷寫成的。不久這部作品得了獎,他就此步入文壇?柧S諾當過新聞記者,后來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阿根廷螞蟻》、《不存在的騎士》等等。他的作品獨具一格,擅長用童話的方式來寫小說。所以他的小說也可以說是童話。除了寫小說,卡爾維諾還像德國的格林兄弟一樣,收集編寫民間故事?柧S諾走遍意大利,付出了兩年時間的辛勤勞動,終于編寫出一部《意大利童話》,這部《意大利童話》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媲美。
文學大師卡爾維諾是怎樣編故事的?一句話概括。
序幕:村民逃難進入樹林
開端 :母!盎ù蠼恪北粨
發(fā)展 :朱阿五次瞄準,五次猶豫
高潮 :朱阿鼓起勇氣,開槍射擊
結(jié)局:德國兵與野貓一同滾下山崖
尾聲:朱阿成為“英雄”
自然的生命力,給人以生活的希望,正是這希望,能殺死戰(zhàn)爭這“妖魔”。
問題探討:
1縱觀全文, “牲畜林”這個充滿自然和諧的地方, 自然而然,有一番小風浪, 但經(jīng)過它就又回到生活本來的軌道中去?稍谶@和諧中“游擊隊員”和小說開頭的“掃蕩”兩個詞有些不一樣的色彩,“在那掃蕩的日子里”,掃蕩體現(xiàn)了什么意義?有何作用?
“掃蕩”體現(xiàn)戰(zhàn)爭的特征。作者用這個詞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營造故事發(fā)生的氛圍。
2為什么逃難的人都帶著自己的牲畜(包括家禽)?這真實嗎?
這個細節(jié)是真實的。這些牲畜是在侵略者的鐵蹄下生活的農(nóng)戶的唯一財富,如果沒有了這些牲畜,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悲慘,所以即使是逃難,他們也帶著自己唯一財富,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們的貧困和遭受的殘酷侵略;同時這樣寫也是為下文作鋪墊。
3我們一般的戰(zhàn)爭題材的文章,總給人殘酷、血腥,本文是嗎?小說要表達的是什么?
(第二段).在殘酷的戰(zhàn)爭面前,牲畜林還是一個世外桃源,這里充滿生命力,是受苦難的百姓逃難的地方。作者這樣寫主要表現(xiàn)出對勝利的樂觀思想。
4全文中幽默的“猴子掰苞谷”,德國兵共“掰”了幾個“玉米”?
大花牛-- 小豬-- 山羊 --火雞 --家兔 --母雞
5朱阿也相應(yīng)地進行了六次射擊,其中五次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發(fā)射。第六次,射擊面對的牲畜是一只光禿禿沒剩幾根毛的母雞。這六次射擊各有什么特點?
第一次是用較多筆墨直接描寫,
第二次是比喻( 借喻) ,
第三次則使用夸張的修辭。朱阿當然不可能不知道扳機在何處, 但夸張的手法則把他的尷尬 ( 他也想瞄準, 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寫得更鮮活;
第四次把獵槍這樣兇惡的意象比做生活味極濃的烤肉的鐵叉, 這也是作家想像力豐富、聯(lián)想、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 而這種自由聯(lián)想, 也暗示了自由精神對戰(zhàn)爭陰冕的反抗;
第五次出場的是一只兔子, 它圓鼓鼓的, 比野兔肥實, 聽到響聲不但不跑, 反而趴在地上不動, 被抓住之后吱吱亂叫、左右扭動( 與小豬的拼命掙扎又不間, 一詞之異, 體現(xiàn)出作家用詞的準確性) , 使德國兵不得不高舉手臂, 跳來跳去。并且, 這一段只寫了朱阿被懇求, 至于懇求之后的情, 則省略了。這大概也是為了避免重復的考慮。
第六次朱阿終于要射擊了, 這次是躲在他臨時堆砌的掩體后面,F(xiàn)在他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槍了, 就算把那沒毛的母雞打死, 也沒什么關(guān)系。這句話暴露出朱阿更深層的心理活動前面不開槍, 不僅是因為怕誤傷那些牲畜, 而且也是怕沒有打中德國兵, 反被對方開槍還擊。這一點心理很隱蔽, 作者的寫法也很隱蔽, 但卻是情節(jié)推進的一個小小扳機。(這樣安排的妙處)
6《牲畜林》表現(xiàn)了人們戰(zhàn)勝法西斯的樂觀精神, 其中使用了幾次“延遲”? 這樣的“延遲”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牲畜林》 , 多次使用“延遲”, 其中較大的有六次。這樣的“延遲”使得原本緊張激烈的情節(jié)節(jié)奏舒緩下來,牲畜林里的各種動物可以自由地登臺表演, 戰(zhàn)爭的陰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諧自然擠到一邊。
7為什么讓林子里出現(xiàn)那么多動物?
延遲法的反復使用, 使得各種 牲畜( 只有最后的野貓不是家畜) 接連出場, 成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們可不管你是德國兵還是什么, 它們只管在林子中間跑啊、跳啊, 仿佛這是一場盛大的狂歡節(jié)。正是這種歡樂的景象所蘊涵的精神, 把嚴酷的戰(zhàn)爭這一“歷史真實”融化到自然和諧的“文學真實”中來。其次, 戰(zhàn)爭的嚴酷性也仍然從中顯露出來。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財產(chǎn)花大姐要被帶走, 便不寒而栗, 同樣, 那頭粉紅色的小豬是那兩個小孩的惟一財產(chǎn), 那只“光禿禿沒剩幾根毛的母雞”也是老太婆吉魯米娜的惟一財產(chǎn), 本來就已十分窮困, 一旦失去這點財產(chǎn), 生活將更加悲慘。
8小說的高潮出現(xiàn)在朱阿終于開槍射擊之后。但是他的子彈一顆也沒有打到德國兵身上 , 而是全部交給了那只衰老的母雞。作家把最后的任務(wù)交給一只兇惡的野貓, 它不是牲畜, 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敵人。為什么最后打敗德國兵的是那只大貓?
讓敵人自己滅亡
[牲畜林(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