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高考卷面失誤分析
2008年考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具體闡述是:“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并將這一要求分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三個層級,能力層級分別為BcE。各省市的高考文言文試題,重點考查學生在掌握實詞詞義、虛詞用法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又注意考查學生信息的篩選與提取以及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概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綜合全國2008年高考學生答卷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失誤
1.忽視語境,缺乏分析推斷
考生不能準確辨析,究其原因,主要是語境意識不強,不能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該詞的意思;綜合分析能力差,不能從詞性、結構、搭配等方面來綜合推測;另外,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對實詞的義項掌握不全面,遇到這些詞語時,隨意猜測一個了事,不會結合具體語境仔細辨析后再確定。
[例]2008年全國I卷第8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考生不能分析句中詞與詞之間的關系,看不出名詞“檄”后帶了賓語“剛”(文章主人公廖剛),即該名詞活用為動詞,應作“傳檄,用檄文征召”來理解,因此無法判斷A項是不正確的一項。正確答案:A。
2.基礎不牢,不會以舊推新
考生對虛詞的基本用法,掌握不準確,特別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另外,對書本上的含有這些虛詞的重要句子也不熟悉,不能用已知推未知。
[例]2008年湖南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c.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 夫六國與奏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D.使與之游,待之極厚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B項中的第一個“以”,連接的是句子“母夫人老”.為連詞,作“因為”講;第二個“以”則帶賓語“之”,為介詞,作“因”講。一些考生由于對“以“的這些基本用法掌握不好,以致做錯。對書本上的包含這些用法的重要句子及相關虛詞不熟悉.不能用已知推未知。不少學生對于像“不如因而厚遇之“其勢弱于秦”等句子及其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非常陌生,還誤以為這些句子是課外內(nèi)容。課本沒有學好,要做對題目,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正確答案:C。
3.審題不細,混淆概念內(nèi)涵
題干的要求是解題方向。理清題旨要求當然是解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雖然題目要求在語言表述上一般都簡練而準確,但考生卻往往忽視其要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隱含信息,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法迅速選出正確語料或錯選。另外,題干對人物的某種品質或才智的說法,有時是明晰的,無需過多思考;但有時比較隱晦,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題人有時更利用考生對題干某些說法內(nèi)涵把握不清的認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雜其中。
[例]2008年北京卷: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韓延壽理政特點的一組是
①延壽欲更改之,教以禮讓
②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 其始若煩,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長,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延壽賢,無因自達,故代率
⑥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③是吏民對韓延壽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諸生代門卒的原因;⑥是騎吏父親的做法,都與韓延壽理政特點無關。③⑤⑥都只是韓延壽理政特點的間接反映,它們都不符合題于中“直接反映”的要求。正確答案:C。
4.閱讀粗略,辨析不夠細致
不少考生不會在仔細閱讀原文了解文意的基礎上,將備選答案中的相關內(nèi)容逐條與原文相關部分仔細比較辨析,看不出選項對原文內(nèi)容的故意夸大、縮小、曲解、混淆等,結果選錯。
【例】2008年全國Ⅱ卷第10題: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曇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優(yōu)秀,兄弟間分財產(chǎn),他只拿取圖書,式軍后隨高祖外出,高祖要眾人賦詩,曇首寫成,王弘對他評價甚高,高祖也很高興。
B.王曇首性格沉穩(wěn),喜怒不形于色,同時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賞識曇首,晉升他的官職,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詢曇首,曇首果然在平定國難中貢獻很大。
c.王曇首在平定謝晦事中有功,當時封賞他的詔書已經(jīng)擬就,但曇首婉拒不受,認為自己雖盡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愛,也無法面對史臣。封賞事于是擱置下來。
D.王曇首看出義豪為權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堅持要求調(diào)任吳郡:太祖打算重用曇首,未答應他的請求。曇首勸說其兄王弘讓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考生誤選C較多,而看不出B項錯誤。主要原因是讀得太粗略,辨析不到位,以致看不出原文只說高祖對太祖說“汝每事咨之”,并未寫太祖“遇事咨詢曇首”。這里命題者把文中本來是這個意思,故意說成是另一個意思,曲解文意,混淆是非,從而達到干擾考生的目的。
王曇首,瑯邪臨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業(yè)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辟瑯邪王大司馬屬,從府公修復洛陽園陵。與從弟球俱詣高祖,時謝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睍沂状鹪唬骸凹葟纳裎渲畮煟允古撤蛴辛⒅。”晦曰:“仁者果有勇!备咦鎼。行至彭城,高祖大會戲馬臺,豫坐者皆賦詩;曇首文先成,高祖覽讀,因問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門戶何寄。”高祖大笑。曇首有識局智度,喜慍不見于色,閨門之內(nèi),雍雍如也。手不執(zhí)金玉,婦女不得為飾玩,自非祿賜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為冠軍、徐州刺史,留鎮(zhèn)彭城,以曇首為府功曹。太祖鎮(zhèn)江陵,自功曹為長史,隨府轉鎮(zhèn)西長史。高祖甚知之,謂太祖曰:“王曇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奔凹次,以曇首為侍中,誅徐羨之等,平謝晦,曇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曇首等,會宴集,舉酒勸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無復今日!睍r封詔已成,出以示曇首,曇首曰:“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臣等雖得仰憑天光,效其毫露,豈可因國之災,以為身幸。陛下雖欲私臣,當如直史何?”上不能奪,故封事遂寢。時兄弘錄尚書事,又為揚州刺史,曇首為上所親委,任兼兩宮。彭城王義康與弘并錄,意常怏怏,又欲得揚州,形于辭旨。以曇首居中,分其權任,愈不悅。曇首固乞吳郡,太祖曰:“豈有欲建大廈而遺其棟梁者哉?賢兄比屢稱疾,固辭州任,將來若相申許者,此處非卿而誰?亦何吳郡之有!睍r弘久疾,屢遜位,不許。曇首勸弘減府兵力之半以配義康,義康乃悅。七年,卒。太祖為之慟,中書舍人周赳侍側,曰:“王家欲衰,賢者先殞!鄙显唬骸爸笔俏壹宜ザ! 節(jié)選自《宋書王曇首傳》
二、 2009備考方法指點
1.代入分析,巧解實詞虛詞題
把文言實詞的釋義代人原文,聯(lián)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當。這是推斷文言實詞句中詞義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008年江蘇卷第6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 聽:準許
B.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 迫:逼近
C.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 壁:營壘
D.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度:考慮
解析這里的“度”作“考慮”解釋是否正確呢?我們把這句話放到文中來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贝颂幍摹盎颉笔侵赣行⿲㈩I。這句話是說:有些將領惶恐不安,失去了平時的風度威嚴。上文的“惶懼”和下文的“意氣”都暗示這里的“度”不是動詞“考慮”,而是名詞“風度…‘儀容”之類的意思。正確答案:D。
[例]2008年天津卷第12題: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B.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C.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D.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解析對于兩個“所以”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我們可以把課文中學過熟知的后一句中“所以”的意思--“……的原因”代入前一句中,發(fā)現(xiàn)前句意思無法講通,這說明兩個“所以”的意思和用法是不一樣的。如果能講通,則說明用法和意義是相同的。正確答案:A。
2.事到理合,解答篩選信息題
在辨別、篩選過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礎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理合”。所謂“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屬“何類何質”;“理合”就是要推敲“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之間敘述的合拍、道理的依據(jù)。
【例】2007全國Ⅱ卷第9題: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安重容“懷異志”和“非誚高祖”的一組是
A.天子寧有種邪 重榮箕踞慢罵
B.兵強驪壯者為之爾 屈中國以尊夷狄
C.重榮誘之入塞而充無厭之欲
D.重榮怒,執(zhí)拽剌 此晉萬世恥也
解析A項的上句符合要求,A項的下旬是重榮對契丹使臣的謾罵,并非責罵高祖,屬張冠李戴。c項的上句是說重榮引誘吐渾白氏入塞,不是“懷異志”,屬內(nèi)涵不清。正確答案:B。
3.據(jù)文正意,解答分析綜合題
題目由文章而來,主要是針對文章內(nèi)容的,答題就要分析題目與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對應關系,從選文內(nèi)容出發(fā)來思考題目,即從選文的整體出發(fā)來研讀與題目相關的局部,具體地說,就是把選項的有關要求與原文相關部分作具體對照,以確定答案的正誤。
【例]2008年四川卷第10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源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聲。他深受皇上賞識,其兄弟也因此顯榮;噬蠁柤八闹渭抑,又欲授予官職,鄭濂卻以年老謝絕。
B.鄭濂兄弟極為友愛,有人告發(fā)鄭氏有罪,官吏抓捕他們時,眾兄弟競相攬過責任,鄭濂與弟又爭相入獄。皇上得知后,不信鄭氏有罪,并當即提拔其弟鄭緹。
c.鄭濂的家風受到普遍贊揚。朝廷提拔官員時,只是從聲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選,同鄉(xiāng)王氏仿效鄭氏家法.兩族之中入選宮員很多,鄭氏的家聲因此更為顯赫。
D.鄭濂死后,鄭漠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書“孝義家”賜給鄭氏。鄭氏祖上以踐行孝義聞名,為給子孫留下規(guī)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刪刊行。
解析 各個選項對應到原文,作仔細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c項中的“從聲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選”在原文中沒有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文中本來沒有這個意思,命題者卻想當然地解說成這個意思,無中生有地提供一些無根據(jù)的干擾信息,以假亂真。正確答案:C。
鄭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鄭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顯。濂詣京師,太祖問治家長久之道;賜之果,濂拜賜懷歸,剖分家人。帝聞嘉嘆,欲官之,以老辭。時富室多以罪傾宗,而鄭氏數(shù)千指獨完。會有訴鄭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爭欲行,濂弟湜競往。時濂在京師,迎謂曰:“吾居長,當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辯! 二人爭入獄。太祖召見曰:“有人如此,肯從人為逆耶?”宥之,立擢湜為左參議,命舉所知。湜舉同郡王應等五人,皆授參議。湜,字仲持,居官有政聲。南靖民為亂,詿誤者數(shù)百家,湜言于諸將,盡釋免。居一歲,入覲,卒子京。十九年,濂坐事當逮,從弟洧曰:“吾家稱義門,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詣吏自誣服,斬于市。洧,字仲宗,受業(yè)于宋濂,有學行,鄉(xiāng)人哀之,私謚貞義處士。濂卒,弟渶繼。二十六年,東宮缺官,命廷里舉孝弟敦行者,眾以鄭氏對。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鄭氏家法!蹦苏鲀杉易拥苣耆险,悉赴京,根濂弟濟與王懃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禮部尚書,年余,致仕。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他得官者復數(shù)人,鄭氏愈顯。初,渶嘗仕元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數(shù)年。建文帝表其門,渶朝謝,御書“孝義家”三字賜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廳事中,列十大柜,五貯經(jīng)史,五貯兵器備不虞。使者至,所發(fā)皆經(jīng)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鄭永朝世敦行義,復旌以孝義之門。自文融至渶,皆以篤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則,子欽增七十則,從子鉉又增九十二則,至濂弟濤與從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損益,定為一百六十八則,刊行焉。(節(jié)選自《明史鄭濂傳》)
4.增換調(diào)刪,做好文言翻譯題
文言文翻譯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翻譯。做好增--增補文中省略成分、換--用它詞替換現(xiàn)已不用詞語、調(diào)--調(diào)整文言倒裝句、刪--刪除只有作用而無義的詞等工作,即可文通字順。
【例]2008年全國Ⅱ卷第11題翻譯: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解析“罪人斯戮”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應為“斯戮罪人”,譯為“嚴懲了罪人”。答案: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三、鞏固訓練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1--5題。
許謙,字益之,其先京兆人。謙生數(shù)歲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經(jīng)》《論語》,入耳輒不忘。稍長,肆力于學,立程以自課,取四部書分晝夜讀之,雖疾恙不廢。既乃受業(yè)金履祥之門,履祥語之日:“士之為學,若五味之在和,醯醬既加,則酸咸頓異。子來見我已三日,而猶夫人也,豈吾之學無以感發(fā)子耶!”謙聞之惕然。居數(shù)年,盡得其所傳之奧。于書無不讀,窮探圣微,雖殘文羨語,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則不敢強;于先儒之說,有所未安,亦不茍同也。
讀《四書章句集注》,有《叢說》二十卷,謂學者曰:“學以圣人為準的,然必的圣人之心,而后可學圣人之事。圣賢之心,具在《四書》,而《四書》之義,備于朱子,顧其辭約意廣,讀者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讀《詩集傳》 有《名物鈔》八卷,正其音釋,考其名物度數(shù),以補先儒之未備,仍存其逸義,旁采遠援,而以己意終之。讀《書集傳》,有《叢說》六卷。其觀史,有《治忽幾微》,仿史家年經(jīng)國緯之法,起太嗥氏,迄宋元佑元年秋九月尚書左仆射司馬光卒。備其世數(shù),總其年歲。原其興亡,著其善惡。蓋以為光卒,則中國之治不可復興,誠理亂之幾也。故附于續(xù)經(jīng)而書孔予卒之義,以致其意焉。又有《自省編》,晝之所為,夜必書之,其不可書者,則不為也。其他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貨、刑法、字學、音韻、醫(yī)經(jīng)、術數(shù)之說,亦靡不該貫,旁而釋、老之言,亦洞究其蘊。嘗謂:“學者孰不日辟異端,茍不深探其隱,而識其所以然,能辨其同
異,別其是非也幾希! (節(jié)選自《元史許謙傳》)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謙生數(shù)歲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經(jīng)》《論語》 甫:剛剛
B.稍長,肆力于學,立程以自課 課:督促
c.居數(shù)年,盡得其所傳之奧 居:居住
D.有不可通,則不敢強 強:勉強
2.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稍長,肆力于學,立程以自課/斂貲財以送其行
B.既乃受業(yè)金履祥之門/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C.謙生數(shù)歲而孤/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D.有不可通,則不敢強/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許謙“博學多識”的一組是( )
①立程以自課,取四部書分晝夜讀之
②讀《四書章句集注》,有《叢說》二十卷
③考其名物度數(shù),以補先儒之未備
④圣賢之心,具在《四書》
⑤旁而釋、老之言,亦洞究其蘊
⑥其不可書者,則不為也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許謙年幼時讀書非常用功,他讀書有自己的計劃,常按規(guī)定自學,即使有病也不停止,多次受到老師金履祥的贊揚。
B.許謙讀書有鉆研精神,即使是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也不放過,遇到不通之處,從不妄作解釋;對先儒的話,自己未弄明白的從不隨便同意。
c.許謙曾說,圣賢的思想都在《四書》里,其要義又全在朱子注釋中,讀書人要學到圣賢的思想,就得認真讀懂朱子注釋。
D.許謙還著有《自省篇》。這本書記載了他曾經(jīng)做過的一些事情。許謙曾給自己立過規(guī)矩:只做能記下的事,不做不能寫的事。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謙聞之惕然。居數(shù)年,盡得其所傳之奧。
(2)學以圣人為準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學圣人之事。
(3)茍不深探其隱,而識其所以然,能辨其同異,別其是非也幾希。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楊繼盛,字仲芳,容城人。七歲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繼盛經(jīng)里塾,睹里中兒讀書,心好之。因語兄,請得從塾師學。兄日:“若幼,何學?”繼盛日:“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學耶?”兄言于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厲。舉鄉(xiāng)試,卒業(yè)國子監(jiān),徐階賞之。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當是時,嚴嵩最用事。恨鸞凌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而繼盛惡嵩甚于鸞。且念起謫籍,一歲四遷官,思所以報國。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齋三日乃上奏日:“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懼,思圖報稱,蓋未有急于請誅賊臣者也!笔枞耄垡雅。嵩見召問二王語,喜謂可指此為罪,密構于帝。帝益大
怒,下繼盛詔獄,詰何故引二王。繼盛日:“非二王誰不懾嵩者!”獄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學益,嵩黨也。受嵩屬,欲坐詐傳親王令旨律絞,郎中史朝賓持之。嵩怒,謫之外。于是尚書何鰲不敢違,竟如嵩指成獄,然帝猶未欲殺之也。,系三載,有為營救于嵩者。其黨胡植、鄢懋卿怵之日:“公不睹養(yǎng)虎者耶,將自貽患!贬灶h之。會都御史張經(jīng)、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并奏,得報。其妻張氏伏闕上書,言:“臣夫繼盛誤聞市井之言,尚狃書生之見,遂發(fā)狂論。圣明不即加戮,俾從吏議。兩經(jīng)奏讞,俱荷寬恩。今忽闌入張經(jīng)疏尾,奉旨
處決。臣仰惟圣德,昆蟲草木皆欲得所,豈惜一回宸顧,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夫雖遠御魑魅,必能為疆場效死,以報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棄西市,年四十。臨刑賦詩日:“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碧煜孪嗯c涕泣傳頌之。
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日:“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椒山,繼盛別號也。及入獄,創(chuàng)甚。夜半而蘇,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zhí)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嘆息,有泣下者。后七年,嵩敗。穆宗立,恤直諫諸臣,以繼盛為首。贈太常少卿,謚忠愍。 (節(jié)選自《明史楊繼盛傳》)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舉鄉(xiāng)試,卒業(yè)國子監(jiān),徐階丞賞之 卒: 完成
B.恨鸞凌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 貴:使地位高貴
c.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棄西市 屏:扣押
D.會都御史張經(jīng)、李天寵坐大辟 坐:連坐
7.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睹里中兒讀書,心好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B.兄言于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齋三日乃上奏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D.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楊繼盛“英雄虎膽,忠心報國”的一組是( )
①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學耶
②夙夜祗懼,思圖報稱,蓋未有急于請誅賊臣者也
③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
④碎磁碗,手割腐肉
⑤遠御魑魅,必能為疆場效死,以報君父
⑥臨刑賦詩日:“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楊繼盛從小就有理想,他不甘心放牛一生,強烈要求讀書,雖然半牧半讀卻更加刻苦努力,其精神獲得徐階的贊賞,因而很快考中進士。
B.楊繼盛一年四次遷宮,與嚴嵩看重他有很大的關系。但他不考慮個人得失,而是首先彈劾嚴嵩,致使嚴嵩內(nèi)部紛爭,史朝賓被謫。
C.楊繼盛堅強如鋼,虎膽巍巍,好心人贈蛇膽被拒絕,說自有雄膽,創(chuàng)甚,碎碗割腐肉,令他的敵人執(zhí)燈顫抖,只得趕快殺死他。
D.張氏是個女中豪杰。她以女子之身拜伏宮闕之下上書皇帝,要代夫而死。其書所蘊之情、所闡之理都表明她見識非凡,可惜嚴嵩把書扣下。
10.把文言文閱瀆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兄言于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
(2)夙夜祗懼,思圖報稱,蓋未有急于請誅賊臣者也。
(3)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
(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十九年,擢直隸巡撫.戒州縣私加火耗,饋遺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縣,州縣即訐道府不得饋遺挾嫌,疏請嚴定處分。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日:“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是年冬,乞假喪母,優(yōu)詔許之。
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進屬吏誥誡之。革加派,剔積弊,治事嘗至達旦。好微行,察知民間疾苦、屬吏賢不肖。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于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日:“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又諭大學士等日:“朕博采輿評,皆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成龍復疏請,從之 疏:上疏
B.明珠秉政,尤與忤 秉:執(zhí)掌
c.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 攝:代理
D.成龍至江南,進屬吏誥誡之 進:推薦
12.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吾其還也
B.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吾嘗跂而望矣
C.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 未幾,卒于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于成龍“清廉勤政”的一組是( )
(1州縣私加火耗,饋遺上官
②成龍復疏請,從之
、勰纤壮摞,相率易布衣’
④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
、莩升垰v官未嘗攜家屬
⑥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
A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 )
A于成龍任直隸巡撫期間,關心民生疾苦,減輕農(nóng)民負擔,賑濟災民;對地方官的貪污行為及時上疏彈劾,依法治罪。
B.于成龍工作勤勉,母親死了,都未能及時服喪,當他請求扶靈柩歸故里,皇帝特詔準許。
c.于成龍在江南治事。清正廉明,受到勢家的讒毀,遭到彈劾;但皇帝僅處罰了下級官員,仍保留了于成龍的官職,不久,還提拔了于成龍。
D.于成龍死后,康熙帝聯(lián)系他一生的作為,綜合各方意見,評論他為“天下廉吏第一”。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
(2)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3)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
★參考答案
(一) 1.C(過了) 2(B.前一個為連詞,解釋為“于是”,后一個為副詞,解釋為“僅、只”;A兩個“以,,都解釋為“來”,連詞;C.兩個“而”都為連詞,解釋為“就”;D.兩個“則”都為假設連詞,解釋為“就”。)
3.B(①表現(xiàn)許謙早年讀書之刻苦;④是許謙對《四書》的評價;⑥表現(xiàn)許謙為人的準則。) 4A(“受到老師金履祥的贊揚”有誤。) 5.(1)許謙聽了這番話,表現(xiàn)出小心謹慎的樣子,學了幾年后,他領會了老師所教學問的全部奧妙。(2)學習要以圣人作為標準,但是一定要先學他們的思想,然后再學他們的做事。(3)如果不深究事物的道理,探究其奧妙,并能辨別異同是非,那么排除異端就太難了啊。
(二)6.D(判罪) 7.C(兩個“乃”都解釋為“才”,副詞;A.前一個為代詞,解釋為“這件事”,后一個為結構助詞,起提賓作用;B.前一個為介詞,解釋為“向”.后一個為介詞,解釋為“對于”;D.前一個為連詞,解釋為‘‘因為”,后一個為介詞,解釋為“把”。 8.c(①說明楊繼盛有抱負,喜歡讀書;⑤是說楊繼盛的妻子上書皇上,為丈夫求情。均不符合要求。)
9.D(A中“其精神獲得徐階的贊賞,因而很快考中進士”有誤;B中“致使嚴嵩內(nèi)部紛爭,史朝賓被謫”有誤;c中“令他的敵人執(zhí)燈顫抖,只得趕快殺死他”有誤,執(zhí)燈者僅為普通獄卒。) 10.(1)哥哥向父親說了這件事,父親接受了請求讓他上學,可是放牛的事情不能廢棄。(2)(我)日夜憂懼思慮想報答,(事
情)沒有比奏請誅殺賊臣更重要的了。(3)倘若罪惡重大,一定不能寬赦,我情愿把我斬首,來代替丈夫的 死刑。
(三) 11.D(召集) 12.A(兩個“其”都解釋為 “還是”,婉商語氣副詞;B.前一個解釋為“卻”,后一 個為修飾關系連詞;c.前一個為介詞,解釋為“用、拿”,后一個為連詞,解釋為“因為”;D.前一個為介 詞,解釋為“在”,后一個為介詞,解釋為“從”) 13.A(②于成龍為百姓請求減免糧稅;④于成龍懲治貪 官;⑥百姓對于成龍的敬仰。) 14.B(“他請求扶靈 柩歸故里”有誤,因為最后一段開頭說“歷官未嘗攜家 屬”。) 15.(1)處理政務應該懂得大體,小處明白不 值得提倡。做人貴在始終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 (2)江南流行奢靡之風,于成龍到任后,民間都爭相換 上了布衣,幾個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風大改變。 (3)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終很廉潔,被百姓稱贊。
[2009年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閱讀(教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文言文翻譯教案
3.閱讀活動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