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人: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劉劍平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譯課文。
2、把握文章將瑣事寫得富有條理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點撥、引導賞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學習做人的可貴品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重要實詞和特殊句式。
2、 把握文章將瑣事寫得富有條理的特點。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以歷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潔著名人物導入。
2、以將瑣事寫得詳略得當、富有條理的文章導入。
二、了解作者。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漢族,北宋散文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布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xiàn)出良好的天賦。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shù)萬言,脫口輒誦”。 嘉祐二年(1057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薄⒓t校理。熙寧二年(1069年)先后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1080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jié)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于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 曾鞏在政治舞臺上的表現(xiàn)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于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yè)。
曾鞏為文主張是接近歐陽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歐陽修更側重于道。文章寫得自然淳樸,自成一家。首先是論事之文寫得紆余委備,委婉曲折,與歐陽修近似。其次,曾鞏文章雖質樸少文,然亦時有搖曳之姿,縱橫開合,有如韓愈。贈序之文,尤有特點。代表作有《戰(zhàn)國策目錄序》、《宜黃縣學記》、《墨池記》等。
三、初讀文本,把握文章內容。
1、學生結合注釋了解文本大意。明確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確:救災。
2、理清文本思路,用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內容。
明確:
第一部分(1--1):寫災前準備。
第二部分(2--3):寫救災措施。
第三部分(4--5):寫趙公救災中的品德和救災措施的意義。
第四部分(6--6):交代寫作緣由。
四、細讀文本,問題探討。
(一)、研讀第一部分,探討以下問題。
1、自由讀文本質疑,師生共同解答,突出重點字詞句。
(1)重要字詞。
前民之未饑 為書問屬縣 災所被者幾鄉(xiāng) 當廩于官者幾人
可僦民 僧道士食之羨粟 其幾具存 謹其備
(2)重要句子.
○1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
○2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
○3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2、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災,而作者并沒有直接寫救災,卻從救災之前開始寫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
(1)對人物進行總體勾畫,給讀者以總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從容、嚴謹精細,具有遠見卓識。同時,從接連七問中也看到了趙公的憂心如焚。
(2)使救災的記敘更加完整。
3、齊讀第一部分,再次感受人物品格。
(二)、研讀第二部分,探討以下問題。
1、自由讀文本質疑,師生共同解答,突出重點字詞句。
(1)重要字詞。
故事 佐其費 于城市效野為給粟之所 計官為不足用也
寓于境 有是具也 為病坊 處疾病之無歸者
屬以視醫(yī)藥飲食 令無失所恃 使在處隨收瘞之
(2)重要句子。
○1公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羨者,得粟四萬八千余石,佐其費。
○2于城市效野為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3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于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
2、第二、三節(jié)分別寫了哪兩件事?
明確:救饑和救疫。
3、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公從哪些方面去安排救饑工作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怎么樣的趙公?
明確:
工作安排:
救饑:(1)憂領糧秩序混亂--男女分開
(2)憂百姓流亡--廣設救濟點
(3)憂官吏不夠--聘離職官員
(4)慮能自食者--令富人開倉
(5)慮需舉債者--令富人放債
救疫:(1)憂疾病無歸者--為病坊,屬人照顧
(2)憂死無葬者--就地安葬
形象:嚴謹周密、細致深入的工作作風和憂民愛民的品格。
4、 第二部分里用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有何作用?
明確:準確有力的介紹了救災措施,充分的反映了趙公出色的救災政績,歌頌了趙公的吏才與品德。
5、 作者寫舊例(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確:和趙公的做法形成對比,突出趙公救災突破常規(guī)的做法。
6、 第二部分在敘述事件時,是如何處理材料的,這樣安排有何妙處?
明確:有詳有略的安排材料。詳寫了“救饑”的考慮和安排,這樣更能突出趙公憂民愛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趙公精細嚴謹?shù)慕M織才能。略寫了“救疫”,因為有醫(yī)者司其職,非政治家所長,所以略寫。有詳有略的記敘,使行文簡練,重點突出。
7、 齊讀第二部分,再次感受人物品格,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巧妙之處。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七、板書。
趙州趙公救災記
災前準備:遇事從容 嚴謹精細 遠見卓識 增強記敘的完整性
憂領糧秩序混亂--男女分開
憂百姓流亡--廣設救濟點
救饑 憂官吏不夠--聘離職官員
(詳) 慮能自食者--令富人開倉 嚴謹周密、細致深入
救災措施 慮需舉債者--令富人放債 的工作作風
憂疾病無歸者--為病坊,屬人照顧
救疫 憂民愛民的品格
(略)
憂死無葬者--就地安葬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復習上節(jié)課所講內容導入。
二、細讀文本,問題探討。
(一)、研讀第三部分,探討以下問題。
1、自由讀文本質疑,師生共同解答,突出重點字詞句。
(1)重要字詞。
法,廩窮人 公一以自任 有上請者 或便宜多輒行
蚤夜憊心力不少懈 民不幸罹旱疫 死者殆半 公所拊循
所以經營綏輯 委曲纖悉 足以示天下 治世
予故采于越 樂為之識其詳
(2)重點句子。
○1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
○2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
○3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
○4所以經營綏輯⑥先后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者。
○5民病而后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
○6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待頃而具,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3、 齊讀第四節(jié),思考此時作者給我們展現(xiàn)了趙公的哪些品德?
明確:不怕承擔責任;不惜功名利祿;為救災公而忘私。
4、 自由讀第五節(jié),思考作者是不是還繼續(xù)記敘救災事件和趙公其人呢?
明確:作者針對事和人發(fā)表議論,闡明文章主旨。
5、 找出本段的關鍵句。
明確: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于一時,其法足以傳后。
6、作者用什么方法來闡明文章主旨的,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么呢?(找出文中句子)
明確:對比。(民病而后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
意圖:不幸而遇歲之災,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待頃而具,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小結:作者一方面評價了趙公救災措施的意義,也是趙公匡世濟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同時是曾鞏畢生所追求的民本思想。
7、齊讀第三部分。
(二)、研讀第四部分,探討以下問題。
1、結合注釋自由讀第六節(jié),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1)重點字詞
致仕 家于衢 可師者
(2)重點句子
○1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豈弟之實在于身者,此不著。
○2著其荒政可師者,以為《趙州趙公救災記》云。
2、文章結尾交代了寫作的緣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既概括地介紹了趙公其他方面的品質、修養(yǎng),又給讀者以思考的余地,具有無盡的余味,是一種很巧妙的寫作手法。
3、齊讀第六節(jié)。
三、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一次救災過程的敘述,為封建時代的一位清官樹碑立傳,也留下了一份古代荒政的珍貴資料。
四、歸納文章寫作特點。
1、以史家的筆法有詳有略的敘述。
2、在敘事中表現(xiàn)人物品德。
3、對比手法的運用。
4、紆徐曲折的筆法。
五、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
趙州趙公救災記
一以自任,不累其屬--不怕承擔責任、不惜功名利祿
趙公救災中的品德 事細巨必躬親
多出私錢 為救災盡心竭力公而忘私
皆公力
匡世濟民
救災措施的意義
(議論) 對比
推利天下
交代寫作緣由:概括補充介紹 余味無窮
[趙州趙公救災記(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學趙州橋教案
4.《趙州橋》的課件
5.《趙州橋》課件
7.趙州橋教學課件
10.石家莊趙州橋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