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教案
《魚我所欲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作家路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是漫長的,但是緊要處卻只有幾步!泵鎸ιc死,義與利,是重義輕利還是見利忘義,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誡我們要這樣抉擇,那就是舍生取義!
(板書課題《魚我所欲也》)
二、資料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jié)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正字正音。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學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精讀課文,疏通理解:
(一)第一段:
1、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
⑴翻譯。
⑵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
⑶設喻引出中心論點,由淺入深,自然明曉。
2、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
⑴翻譯。
⑵辯證分析,從正面來論述。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⑴翻譯。
⑵假設推理,從反面來論述。
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所惡有甚于死者。
⑴翻譯。
⑵因果分析,從正面來論述。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⑴翻譯。
⑵“是心”指什么?
(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點撥] 孟子是主張“性善論”的,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種“本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chǎn)生。
⑶遞進論說,升華主題。
第二課時
(二)第二段:
1、一簞食……乞人不屑也。
⑴翻譯。
⑵正面舉例。
(三)第三段:
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⑴翻譯。
⑵反面舉例。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此之謂失其本心。
⑴翻譯。
⑵排比、對比。
(四)總結全文:
1、段意:
第一段:正反結合,層層深入,反復論證義是人的本心,義重于生,應舍生取義。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重點詞句含義(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3、課文內容、主旨的挖掘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一處很優(yōu)裕的地方,生活著一群健康活潑的梅花鹿,它們無憂無慮,悠閑、安逸,食物應有盡有,慢慢地,它們變了,變得懶了,變得衰弱不堪,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有一天,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狼,狼把它們當中最弱小的鹿吃掉,接著吃次弱的,接著又吃了一批身體不靈活的。狼的侵入,使這群梅花鹿受到極大的震動,在生死存亡面前,它們一只只都警覺起來,醒悟過來。它們不再過以前那種安逸懶散的生活,它們與狼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搏斗,最終弱小的梅花鹿被淘汰了,較壯的梅花鹿生存下來了。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我們能否悟出一個道理呢?(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注意停頓和輕重音。
結合課下注解以及工具書了解文章大意。
三、研習課文: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舉了幾個人物?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列舉了歷史上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
他們雖然出身卑微,歷經(jīng)了苦難的磨練,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為。)
2、第1段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排比)。
列舉事實,為論點提供充足的事實依據(jù),使文章富有氣勢,增強說服力。)
3、第2段和第1段在內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根據(jù)上述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基本觀點。)
4、第二自然段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5、“是人”是指什么人? (指上段所列舉的六個人及與之相類似的其他人或能擔負重任、有所作為的人。)
6、作者認為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須經(jīng)歷哪些方面的磨練?
思想上:苦其心志
生活上: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為上:行拂亂其所為)
7、人經(jīng)受艱難痛苦磨練的目的是什么?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論證什么?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 (論證經(jīng)受磨練的益處。
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
正面:個人作為--人處困境才能奮發(fā)有為。
反面:治理國家--國無憂患易遭滅亡。)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論點。)
10、結合課文分析,概括各段文字的大意:
第一段(1-2):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闡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3):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jīng)受磨練的益處。
第三段(4):歸納全文的中心論點。
四、拓展
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沒有雄才大略。--巴爾扎克
困難越大,戰(zhàn)勝困難就越榮耀。--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查爾斯比亞德
在獲得無比豐富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中,如果一帆風順,那我們將失去一些發(fā)自內心深處的無上喜悅,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達山頂?shù)臅r候才會欣喜若狂。--海倫凱勒
[《孟子》二章教案(語文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