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品味“空中樓閣”的美,領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學重難點
領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學設想
以點帶面,巧引妙問
教學方法:
1. 點撥法 2.問題探究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朱自清把月下荷塘作為的精神家園,海子把春暖花開的大海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普希金把自由奔放的大海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臺灣作家李樂薇把山中小屋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去看看她的心靈世界。
二、整體感知
我空中的樓閣,不是華屋,不是豪堂,也沒有著雕欄玉砌,也沒有著金碧輝煌,李樂薇曾親切的稱它為“小屋”。他在散文開頭說“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多么親切!李樂薇將他心中的小屋,他靈魂中永遠不變的指向,那個小屋置于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
教師放背景音樂,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明確:作者好像一個畫家,揮動著自己彩色的畫筆,以小屋為中心,通過輻射式的筆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視覺上-有近看、遠觀、左顧、右盼、仰視、俯瞰,空間上-有屋外對小屋的描寫,也有屋內對屋外的捕捉,時間上-白天所見,夜晚所觀,盡情地描繪著自己心愛的小屋及其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些盡了小屋的美,小屋的神韻。
三、審美品味
你覺得這個小屋它究竟美在哪里?提示學生圍繞“語言美、畫面美、情趣美”三個方面來談。要求學生圍繞課文來談,用“我認為‘……’這個句子美,因為‘……’得句式來回答。
明確:(一)明快生動、清新淡雅的語言
(1)品味語言的音樂美
①短句之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雖不養(yǎng)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
“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明確:文中短句的成功運用,既使文章變得歡快活潑,又增強了文章明快的節(jié)奏感。
②整句與散句交錯運用的參差美
“山上有了小屋, ……一點情調。”
“花好比人的面龐,……在于精神!”
“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動地后退;……”
明確:文中多用整句,使語言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使用散句,又使語言靈活多變、生動感人;整散句交錯運用則既整齊和諧,又富于變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語意連貫、氣韻流暢。這樣就使語言增強了音樂感。
(2)品味語言的詩意美。
文中有不少語句化用了古詩詞,如“山如眉黛”,來自“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卜算子》);“山也虛無”來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與“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近似;“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與“雁飛殘月天”(溫庭筠《菩薩蠻》)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詩詞的。如“眉梢的痣一點”與“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杜甫《不見》),都以數(shù)量詞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與“滿地殘紅宮錦汙,昨夜南園風雨”(王安國《清平樂》)都是倒裝語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霧失樓臺”出自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之句,頗有人間仙境之意。
(3)品味語言的修辭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語。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畫過的眉毛,本無新穎之處,但作者卻妙出“高招”,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懊槛臁敝鹘o“痣”之喻鋪墊,“痣”之喻又強化“眉黛”之喻,這種獨特新穎的比喻,不僅點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瓏清新,自然柔和,而且還令人由之而聯(lián)想到妙齡女子那嫵媚動人的姣好面容,從而對所繪之景產生一種具體、親切之感。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一邊傍山,一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作者把碧綠的稻田比喻成浩瀚無際的“綠!,給人以整體感,真是恰切至極;而作者把風吹稻秧所呈現(xiàn)的情態(tài)又喻為起伏的“波浪”,則更加深了人對“海”的印象。這種一個比喻建筑在另一個比喻的基礎上,且兩個喻體間又有內在聯(lián)系的“續(xù)喻”形式的精當運用,形真態(tài)切地表現(xiàn)了稻田如大海一樣壯美的景色。
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
本體“山”與喻體“花蕊”,原本是極不相干的東西,但作者卻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新奇地將其“聯(lián)”在了一起,表現(xiàn)了“山”的“花蕊”之形。而“花蕊”“慢慢地”“綻”開了的情態(tài),更傳神地繪寫出了群山這靜態(tài)之物在“破曉之時”,因光線的變化而給人的動態(tài)感,產生出了一種“驚人”的藝術效果。
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
把山間小屋喻為“鳥”,喻為“蝶”,確屬前人未言之語,兩個新穎獨特的喻體的運用,從不同角度,不同感覺上,寫出了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那輕靈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態(tài)。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喻為“遼闊無邊的天空”,都僅僅增強了所繪之物的形象性,還未能引起動感,“撩”起人的流動的浮想。而將“小屋”喻為“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只飛雁”,則不僅從“點”“面”上表現(xiàn)出了其形態(tài)特征,而尤為精妙的是,它還使這本為靜止的景物顯得楚楚動人,令讀者由此延伸出無窮的遐思來。
(二)品味語言的畫面美
1.山之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业男∥萘峋偷亓⒂谏郊挂粋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這幅畫面是描繪了小屋點綴了寂寞的山,“眉黛”、“痣”、“風帆”、“飛雁”、“色彩”等比喻產生無窮的遐想,整幅畫面實際是把小屋放在大背景中,使本來靜止的大背景中,涂抹上“一點靈動的色彩”,使整幅畫面充滿“生氣”和“情調”。
2.樹之屋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過屋頂?shù)拇髽洌毝艿闹θ~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繪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這是一個特寫鏡頭。作者先把鏡頭對準小屋,逐漸拉近,置小屋于“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的“美妙的綠的背景”中:小屋在綠樹環(huán)抱中,顯得別致小巧。接著作者把鏡頭再次拉近,定格于一棵大樹與小屋,“細而密”“美而濃”的大樹的濃陰使畫面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而小屋則如一位紳士或隱士一樣,靜立于濃陰之下,使這幅風景畫更加迷人,更呈風采。
3、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筑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墑;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xiàn),凌空而起,姿態(tài)翩然。
提示:這是一幅遠景的特寫鏡頭。小屋處于樹與樹之間,妙在其若隱若現(xiàn)上,輕靈而自由。
4.花之屋
有形的圍墻圍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墻,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云或霞。
提示:這是一幅庭院風光圖,天上白云朵朵,天邊晚霞繽紛。天上人間,一個何等自由、舒暢的文人雅士處于其間。
5.晝之屋
只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
提示:這是一幅多么靜美的畫面,整幅畫面充滿著“柔靜”、“寧謐”的氛圍。
6.夜之屋
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提示:這是的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圖。山下明亮的萬家燈火和山上小屋淡淡的影像,給小屋創(chuàng)造了一種如煙似霧、朦朧漂渺的背景。這時,白天如眉黛般的青山也隱入了夜幕中,“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的綠樹也籠罩在蒙蒙煙霧之中,只有小屋淡淡的燈光襯以迷蒙的月色、點點星光,真如進入蓬萊仙境,小屋成為遠離人間的煙霧蒙蒙、虛幻縹緲的空中樓閣,成為了“霧失樓臺”的仙境。
(三)品味本文的情趣美
作者將景物人格化,賦予景物以人的動作、神態(tài)和精神,從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這樣的語言比比皆是,如:“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的寂寞!薄皹涞拿涝谟谧藙莸那褰』蛲Π危鐥l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薄斑@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①適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游目騁懷。這個無限大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
表明作者生活在這個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暢。在狹小的樓閣中,作者心靈所擁有的,是無限遼闊的自然。杜甫的《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蘇軾的詩“掛起西窗浪接天”,曾公亮的詩句“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均屬此種空間體驗形式。
②空氣在山上特別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香。
“香”字不但說明因“清新的空氣”而沁人肺腑,而且抒發(fā)了愉快的心情。
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后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
“覺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表現(xiàn)作者的輕快心情,反映了對大自然的愛。
④雖不養(yǎng)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
⑤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④表達作者一種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情。⑤自然界風景如畫,環(huán)境如此美好,足見小屋主人心情歡欣,足見小屋主人對自然美的欣賞。
這和蘇東坡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庇邢嗤。
四、主旨探討
剛才我們走進了李樂薇的心靈世界,品味美,進行了一次美的洗禮。文章開頭我們感受到李樂薇的小屋的美,真實而具體,結尾卻朦朧而抽象。美麗的小屋在作者的筆下成了空中樓閣。那么我們該怎樣來理解空中樓閣的含義呢?
明確: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盡管有著豐富的聯(lián)想、想像,但寫的是實實在在的山、樹、房屋的形勢、情姿。后一部分則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有限的圍墻,而“我”卻因有無限的“領空”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把它稱做“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文章最后點題,寫“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讀到這里,我們會恍然大悟,其實作者所寫的小屋是虛構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
“空中樓閣”一語雙關: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煙霧迷蒙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
“空中樓閣”寄托了作者熱愛自己的小屋,熱愛自由快樂的生活,保持獨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從作者對“遠離喧囂”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謳歌中,隱約地可以感覺到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對現(xiàn)代文明束縛人自由、隔離人與大自然交融的消極一面的批判。
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寫作的根本意旨。但沒有明寫,而是貫穿于全文對小屋與環(huán)境的描寫、贊美之中。作者寫外在景物,實際上是寫自身精神,綠樹、花、小屋、山等,一一現(xiàn)出靈動、嬌美的姿色,莊嚴的尊容,寫的是“主觀”的景物,即帶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觀色彩的景物。因此,描寫外界景物,成為抒寫內在精神的依托。雖不明言情志,卻處處寫情志;景物描寫越生動、形象,蘊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說說關于文人墨客想要歸隱山野,向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追求獨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詩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
-- 劉禹錫 《陋室銘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六、結束語
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高節(jié)奏中,我們需要一份內心的寧靜。海德格爾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我把這兩句話送給同學們“讓每充滿詩的心靈,讓詩的心靈充滿美”。
附板書
語言美
托
物
我的空中樓閣 畫面美 言 熱愛自由快樂的生活,保持獨立的人格
志
情趣美
[我的空中樓閣(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