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游;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边@是明朝陳繼儒《小窗幽記》中的幾句話。這幾句話放在今天,放到充斥喧囂的城市深處,放到夜夜笙簫的現(xiàn)代情致中,放到涌動如潮的車水馬龍中,頓時讓人感到莫名的孤獨和難以言狀的沖動。仔細一想,原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更多的時候是熱情的握手與擁抱,但在心靈深處彼此的手都是往回縮著,從來不肯輕叩對方的心扉。我們在渴盼感情的同時又十分吝嗇感情,于是只能寄情于山水,留戀于旅游黃金周?墒且乙粋讓心靈隱居的地方又談何容易!我們羨慕陶淵明,總希望在節(jié)奏太快、壓力太大的凡塵自由地生存、愜意地活著。古人早就明白地告訴我們:靜下心來誦田園詩、賞山水意、味漫游樂、得瀟灑身。為自己的心靈開一扇窗,去領略生活的些許亮色,讓郁悶煩躁隨風而逝,重拾生命中的許多美麗。
西晉詩人左思說“山水有清音”(見《招隱詩二首》其一)。所謂“清音”,一指聲音之清越,二指色澤之清明。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說“山水含清暉”(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清暉”即指明凈的光輝、光澤。
人類從畏懼自然山水到盲目崇拜自然山水到逐步親近自然山水到適度利用改造自然山水,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更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進步。回歸大自然,這是無比正確的選擇,因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藉以發(fā)展的精神家園。
君不見《詩經(jīng)》中描寫山岳崇高、河水威猛的詩句嗎?“泰山巖巖”“江漢浮浮”“汶水湯湯”“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等等詩句表達的不是人們對自然景觀的審美興趣,而是對巍峨高山、奔涌河流的敬畏與仰慕之情。
君不見“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屈原《九章涉江》) “登東皋以抒嘯,臨清流而賦詩”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等詩句?這不是對自然山水景物的描摹與刻畫,而是對山水之美的賞玩與愛羨。
所謂模山范水、狀景寫物,那都是詩人抒情的技巧和手段。正如蘇軾評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腴,發(fā)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
山水田園詩歌發(fā)展到有唐一代,自是別有建樹。
在初唐時期就有太宗李世民的《望終南山》:“重巒俯渭水,碧峰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痹姼枰婚_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氣,收束由景入情,面對如此美好河山,哪里還有人生煩惱憂慮?也不必尋訪神仙!
至于宋之問《靈隱寺》名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那更是為讀者描繪了一幅輝煌、壯觀的日出滄海、潮涌門前的動景,后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靈感大概就是源于此詩句。
能代表初唐山水詩最高成就的作品當屬張說的《和尹從事懋泛洞庭》:“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起筆便是碧波浩渺,境界開闊;次寫傳說中的君山(“碧玉盤中疑青螺”)層林疊翠,美不勝收;第三句筆鋒宕開,寫湖上波光,一派澄明,光華耀眼;結尾用伊尹夢日之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全詩借壯景抒豪情,充滿著積極用世的熱望以及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盛唐山水詩風格多樣,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以王孟為代表的“清”派,一類是以李白為代表的“雄”派。
王維對山水詩的最大貢獻是在前人模山范水精雕細刻的形似基礎上追求神似,即空靈的意境和醇雅的意趣。代表作當然是《山居秋暝》,這里就不多說。我們不妨讀讀《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绷硗馔蹙S的山水詩蘊涵著佛理禪趣,如《終南別業(yè)》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而意境、意趣都得益于王維將繪畫藝術中的線條、色彩、構圖、意境之美融于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正如蘇軾所謂“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試看五言律詩《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笔茁(lián)遠眺,粗線條勾勒輪廓。頷聯(lián)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云飄霧隱,美不勝收。頸聯(lián)俯瞰千山萬壑,視角多變。尾聯(lián)如畫,耐人尋味。
孟浩然之山水詩全在“清淡”。聞一多先生曾經(jīng)這么分析孟浩然的《萬山潭作》(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虅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句或一聯(lián)中,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詩沒有的地步!边@就是孟浩然的詩,也詩詩的孟浩然。詩人的心境是如此悠閑、清凈、曠達、淡泊。至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那是別調高唱。
李白之雄自然與激情、浪漫的個性密不可分。所以我們能吟誦《將進酒》《蜀道難》等名篇。其實還應該關注李白記錄仙蹤游跡的小作品。如寫黃河的“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寫長江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寫巫峽的“朝云夜入無行處,巴山橫天更不流”;寫泰山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寫華山的“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寫九華山的“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寫廬山的“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寫天門山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寫敬亭山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等等。
中晚唐田園詩基本上失去了田園風光的優(yōu)美、和諧、淳樸。流露更多的是對田園生活辛勞的描繪、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對貧難窘境的同情,像元結的“誰知苦貧夫,家有愁怨妻”,“一朝苦都市,淚盡歸田畝”。像韋應物的“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像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像陸龜蒙的“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像杜荀鶴的“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像皮日休的“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等。
自然的田園有真樂,天然的山水有真賞。但愿心靈的田園明月常照、清泉常流;但愿世俗的山水不輪回、不混沌。
[山水田園詩賞析--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人教版必修)]相關文章:
1.山水田園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