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
2、了解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
3、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4、熟讀、背誦《過華清宮絕句(其一)》《題烏江亭》。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特點歷史事件的看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了解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教學難點:了解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教學方法:誦讀、討論、歸納、演繹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之前我們學了李白、杜甫的詩,今天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小李杜”的詩。大家知道“小李杜”是誰 嗎?
二、 課前預習
1.文學知識小測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詩人。因祖居長安下杜樊鄉(xiāng),因稱“杜樊川”。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以區(qū)別(李白)(杜甫)。著有《樊川文集》。
2.杜牧的詩作
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風流華美,氣勢豪宕而情韻纏綿,并常能寓諷諭、感慨于景物描寫中。詠史詩成就最高,他運用史料去重新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把歷史、現實和個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闡發(fā)自己對歷史的獨特見解,十分有新意。稱為“二十八字史論”,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慨。他的詠史名篇有《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赤壁》《題烏江亭》。
三、 明確教學目標。
四、 學習《過華清宮》(其一)
1.寫作背景介紹
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是唐代的行宮,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這三首七絕。
2. 請你描繪一下詩人“過”華清宮時看到和想到了什么情景?
歷史事件:楊貴妃吃荔枝。
3.詩人通過怎樣的寫作技巧來展現其對看到的景象的態(tài)度、目的?明確詩人的態(tài)度和目的。
詩人態(tài)度:批判、否定。詩人目的:
借古諷今,反映帝王貴妃們驕奢淫逸的生活,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寫作技巧:此詩以小見大,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fā),表達詩人對統(tǒng)治者荒淫驕奢的生活的諷刺。
4.小測:對杜牧《過華清宮》(其一)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這首詩通過唐玄宗命人遠途給楊貴妃送荔枝的描寫,深刻揭露了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
B.起句寫從長安“回望”驪山,“回望”點明了題中的“過”字。
C.前三句對荔枝一字未提,只在“紅塵”二字中有一點暗示,結句才委婉地揭出謎底。
D.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在于情景交融,含義深刻,風格清新而明快。
5.小結:詠史詩鑒賞步驟
A 寫了什么史實?--人?地?事?
B、詩人的觀點?從哪些詞句表現出來?
C、詩人寫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憂天下--明世)
D、寫作技巧?
五.分小組按照以上步驟品讀《題烏江亭》。
1、朗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吟詠了哪段歷史?你從詩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對項羽的選擇,作者的態(tài)度是什么?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3、 詩人寫這一歷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4、 你從這首詩中悟出怎樣的人生道理?
參考:1. 項羽烏江自刎。題目,江東子弟。
2. 不是英雄所為!鞍呷虗u是男兒” 因為只有能“包羞忍恥”以圖東山再起才是英雄所為?上У氖琼椨鹨恢钡剿酪膊恢偨Y教訓,只是歸于“時不利”,確實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 借古抒懷。這里表達了詩人對項羽剛愎自用的批評。詩人對歷史事實作出了假設,表達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與項羽惺惺相惜之情。
4. 此詩通過議論表達了一個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氣用事,應能忍辱負重,不為一時失敗所挫,其中說明了“敗不餒”的道理,具有相當積極意義。
六.拓展閱讀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王安石的觀點是什么?
參考:李清照對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行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抨擊南宋委曲求全)
--王安石認為:敗勢已定,民心向背,歷史規(guī)律不可背
七.詠史詩小結
1、詠史懷古詩的類別:
A、詠古跡 B、懷古人 C、憶古事
古事--借古諷今 借古傷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處)
B、與古人對比(相反之處)
2、思想內容:
A、感慨盛衰無常 B、感慨國運衰微
C、抒發(fā)愛國情懷 D、評價歷史是非
E、感慨壯志難酬,懷才不遇
F、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杜牧詩三首之《過華清宮》《題烏江亭》(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7.過獨木橋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