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意象中多情的柳
柯智育
古往今來,在詩人們的眼中,“柳”是他們所鐘愛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寫道:“柳貴乎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薄对娊(jīng)》中的“楊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擔(dān)當(dāng)。于是乎,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或緣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種種,“柳”成為中國詩歌中的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
詠柳喻人,在這類詠柳詩中,令人拍案叫絕的當(dāng)推李商隱的《贈柳》: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fēng)流極,來當(dāng)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全詩八句,純用白描的手法,全詩不著一個“柳”字,而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的宛若一個多情的倩影。詠柳實則詠人,詩人對柳的愛憐也就是對人的依戀和思念。
下面這首出自清代詩人厲鶚的《楊柳枝詞》也堪稱詠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籠煙帶雨漸氤氳。
柔黃愿借為金縷,繡出相思寄與君。
此詩寫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籠煙帶雨的柔美的楊柳,正是相思纏綿綿少女的絕妙寫照。
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對女子容顏嬌美形容的絕句;而宋代詩人張先的“細柳諸好處,人人道柳身”也不失為這類詩詞中的佳作。無怪乎,世人常以“柳葉眉”、“柳腰身”、“楊柳腰”來比喻女人們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詩詞,我們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詞人王觀的一首詠柳詞:
銅駝陌上新正后,第一風(fēng)流除是柳。
勾牽春事不如梅,斷送離人強似酒。
東君有意偏撋就,慣得腰肢真?zhèn)瘦。
阿誰道你不思量,因甚眉頭長恁皺。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清麗自然的筆調(diào),借柳喻人。通過對柳的特性的描繪,塑造了一個風(fēng)流、多情、柔美的麗人形象。寄寓了詩人對于身為下賤、心性美麗的風(fēng)塵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贊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毛澤東在他的《蝶戀花答李淑一》這樣寫道: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愛人柳直荀烈士;“驕楊”指的是詩人的夫人楊開慧烈士。一語雙關(guān),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詩人們各取所需,各領(lǐng)風(fēng)騷,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絕唱。
(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楊柳折盡花飛盡,借問行有歸不歸。”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fēng)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聊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xí)俗”。早在《詩經(jīng)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那令人蕩氣回腸的詩句。
還是讓我們看看李商隱是怎么說的
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fēng)爭擬惜長條?
李商隱的這首《離亭賦得折楊柳》屬于詠柳送別的代表作品。詩人對于離別的無可奈何,只能暫時憑借杯酒來驅(qū)遣離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體。除了死亡沒有比分別更痛苦的了,春風(fēng)就不要吝嗇那長長的柳條,讓分別的人們盡情地攀折吧!面對楊柳依依,枝條曼舞,一派多情難舍之狀,友人去要分別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柳”做為“留”的代名詞,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個亮點。那無邊的聊色,碧綠的枝條,如雪的飛絮,無不契合著人間的離情別緒,無不契合著人間的相思與憂怨。而這種情緒一直延伸到我們今天的生活。
2002年全國高考詩歌鑒賞便將唐代詩人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納入其中。我們不妨將視線拉回到2002年的高考,再次去感受一下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002年全國高考古詩鑒賞試題是一道新題,也是一道好題。其原題如下: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考題將問題的設(shè)置上,以“折柳”為中心?忌卮疬@個問題并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兒。在高中語文課本第六冊就有柳詠的《雨霖霖》一詞。而其中的“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一千古名句,就是一個最好的詮釋。在這里,“楊柳岸”不是一般的寫景的文字,它會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時的依依不舍,會聯(lián)想到折柳惜別的情景。當(dāng)然,對于那些閱讀面寬泛的考生來說,回答這一問題,則會有更大的聯(lián)想的空間。在這里,我們不妨摘錄幾首相關(guān)的詩句。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北朝樂府 《橫吹曲折楊柳枝》)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nbsp;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 《樂府塞下曲》)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唐 王之渙《涼州詞》)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唐 戴叔倫《堤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唐 施肩吾《折楊柳》
在眾多的送別詩里,唐代詩人雍裕之的《江邊柳》則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
無法說清楚離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時枯槁,但折柳這個動作卻一年一度地重復(fù)著。最后升華為一種優(yōu)雅的傷懷之美,升華為我們審美傳統(tǒng)中的一個典型意象。
(三)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阿誰?
《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在談到“意象”時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依據(jù)這一點,我們想到了“柳”。為一個客觀的物象,詩人在將其納入自己的作品中時,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xué)理想和自己的情感。于是,緣“柳”抒情的詩作也就紛紛地飄入我們的世界。
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如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唐 白居易《楊柳枝詞》)
關(guān)于白居易的這首小詩,有人將其列為以柳喻人之作,說是為舞伎小蠻寫的,并以白居易曾有“楊柳小蠻腰”來佐證。依這種看法,這首詩的前兩句以春風(fēng)吹著柳枝擺動以及柳枝的顏色和姿態(tài)來寫小蠻優(yōu)美的舞姿;而后兩句則以柳樹在盡日無人的荒園里無人過問,感嘆小蠻將來不知歸誰所有。而我則更傾心于將這首詩列為詠物言志的七絕。詩的首句形容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極寫柳枝秀色奪目,婀娜多姿。這兩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機,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其生動。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理應(yīng)受到人們的欣賞,為人珍重。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了環(huán)境的荒涼冷落!拔鹘恰、“荒園”極寫柳的“寂寞”,極寫無人欣賞。在這里,流露出了詩人的不平與惋惜。而后兩句的孤寂落寞,又與前兩句的楚楚動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白居易的這首小詩,抒發(fā)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抒發(fā)了對當(dāng)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亦有詩人對自己身世的慨嘆。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唐彥謙也以“柳”為題,寫下了著名的《垂柳》:
絆惹春風(fēng)別有情, 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 餓損纖腰學(xué)不成。
這首詩詠垂柳 ,既沒有精工細刻柳的枝葉外貌, 也未渲染柳的色澤光彩。但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lián)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鋨死”的故事,托物寄興,將諷刺的矛頭直指統(tǒng)治集團,于柔情之中見犀利,于含蓄之中露鋒芒,堪稱“詠柳”一絕。
當(dāng)然,緣柳抒情并不是古人的專利。當(dāng)歷史的煙云離我們漸漸遠去的時候,而“柳”卻仍在詩人們的筆下翩翩起舞。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徐志摩 《再別康橋》)
當(dāng)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再次徜徉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母校時,“柳”便成了詩人寄托情懷的對象,而我們從中示難休味到詩人對母校的一片深情。
詩言志!傲焙推渌囊庀笠粯樱瑸樵娙藗兲峁┝艘环N抒情的方式,而風(fēng)姿秀出的“柳”也道出了詩人們對生活的感悟!皹乔熬G暗分攜路,一絲柳,一絲柔情。” (宋 吳文英《風(fēng)如松》)柳有多少柔情有多少。柳樹數(shù)不清,情豈能又有數(shù)可數(shù)呢?
(四)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民諺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 “西城楊柳弄春柔”(宋 秦觀《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條” (唐 杜甫的《臘日》),自古以來,柳樹以其婀娜多姿的風(fēng)采深受人們的喜愛,形成了許多與柳有關(guān)的民間風(fēng)俗和逸聞趣事。
插柳游春:我國古代有寒食節(jié)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fēng)俗。到宋代時,這種習(xí)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還有不少人在清明節(jié)掃墓時把柳條插在墳頭上以示紀念。
折柳送別:折柳贈別之俗始于漢朝。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種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柳樹姓楊: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下令開挖通濟渠,并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還御筆親書把自己的姓賜給了柳。這樣,柳樹就又有了“姓楊”的稱號。
植柳思鄉(xiāng):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時,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種植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xiàn)已成為漢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以柳喻美:因為柳枝輕柔細長,姿態(tài)婆娑,十分動人,所以古人還多以柳喻美麗的女子。如“柳腰”是說服女子身材苗條,腰枝柔軟得像柳條;“柳眉”是說女子的眉毛細度秀美,像初生的柳葉。
從以上我們所記錄下的民風(fēng)民俗來看,詩人們以“柳”為自己詩作中的主角,是有著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礎(chǔ)。換言之,是我們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詩人們心中的“柳”。
有人將古詩中的“柳”歸納為八類,我將其摘錄如下,就當(dāng)作是以上文字的小結(jié)。
一、“左公柳”。清人楊昌浚在贊譽驍騎將軍左宗棠的詩中云:“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以柳示春,綠柳就是春天的標志。
二、“灞陵柳”。李白詩云:“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碧迫怂蛣e,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征友情綿長,,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牽游子棹,離亭留贈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贈別之俗的。
三、“隋堤柳”。李商隱《隋宮》中云:“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币粤豕牛l(fā)年華易逝、世事頻更之感慨。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就是對六朝的懷故發(fā)思。
四、“宛城柳”。賀鑄詩云:“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吳文英有“一絲柳、一寸柔情”詞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更是妙筆生花,以柳暗示愛情初萌的歡悅。
五、“沈園柳”。陸游《絕句》云:“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币粤鴳讶恕殡y訴。
六、“章臺柳”。韓翊詩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寵妓!懊呋ㄅP柳”、“煙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煙花的妓女。
七、“寒食柳”。據(jù)《荊楚歲時記》載:“寒食日,皆折柳插門!睆堁自娫疲骸罢鄣靡恢盍瑲w來插向誰家?”以柳寄思親戀鄉(xiāng)之情。倪瓚“舊家應(yīng)在,梧桐霞井,楊柳藏門。”以柳感懷游子鄉(xiāng)情。
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樂》中云:“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币粤鴬y扮,更添女兒幾分嬌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就是這個道理。
[古典詩歌意象中多情的柳(高三備課資料)]相關(guān)文章:
6.古典詩歌分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