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香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語文改革的全面展開,初中語文教學領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亮點,其中以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為特征的語文活動課以其生動活潑, 切實有效而成為了新課程語文改革中最閃亮的明星.
語文活動課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它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拉進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 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學科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力舉措。
一、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tài),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復雜的,但是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法的陳舊應該是問題的主要癥結。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在內容上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脫節(jié),缺乏時代生活氣息,在教學方法上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學,因而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才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導致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實踐。
語文課外活動的出現(xiàn)為這個問題的解決迎來了第一縷曙光。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縣教師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語文課外活動常常缺乏系統(tǒng)的目標、內容,和充足的時間,常常難以有序進行,許多學校僅僅把它當作課堂教學的補充,甚至作為學校教育可有可無的點綴,因而往往難以落實,難以堅持。所以只有把語文活動課正式列入語文課程,給予教學目標、內容和進程的規(guī)定,給予時間和空間的保證,,語文活動課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從根本上解決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這一問題.
二、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語文活動課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語文活動課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也不是放學生盲目地去玩耍,而主要是指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特殊學習活動. 語文活動課在教學內容上,強調語文的社會性和實用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常常是以教教材為中心,內容狹窄,陳舊,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距離,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因而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及應用,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舉行”節(jié)日獻禮”師生美文共賞,”愛的芬芳”專題手抄報,”看名著,記人名”周末活動,搜集五彩繽紛的民間對聯(lián)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在現(xiàn)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讓學生學得興致勃勃,又實實在在。上完我的每一堂活動課,學生們都會感慨的說:” 原來玩也能學到知識,語文竟然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在教學方法上,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的知識傳授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或被動參與,教師并沒有引領他們真正走進語文的天地。語文活動課則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覺參與;顒诱n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yǎng)和提高。比如"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小型新聞發(fā)布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的口頭表達為主,幾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口才就會有所提高。許多學生這樣說,語文活動課給自己提供了不少鍛煉的機會,現(xiàn)在自己對學好語文也有信心啦。
三、語文活動課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其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依據的。
心理學表明,初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經驗型"的,而不是"理論型"的,即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需要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認識和經驗是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經歷的各種實踐活動,如觀察、制作、表演、參觀、調查、訪問等豐富多彩的感性活動中得來的。因此,在開展學科教學時,就不能抽象地傳授學科有關的知識、法規(guī)、原則,而必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活動課將語文教學與語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使教學成為學生語文知識、能力具體運用的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僅是準確可靠的,也是比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實有用的。
從教育學看,學科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遷移,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的文化素質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主體實踐。當代教學論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過程是學生合理運用知識解決多種實際問題和選擇活動方式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轉化為行動的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要轉化為技能,沒有在一定實際活動中反復練習和運用,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樣,要熟練地掌握它,就必須進行反復的訓練,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把握要領,形成技能,進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語文活動課強調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的積極參與,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我設計、自我活動和自我感受、體會,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動課可以說是可行性強、操作過程具體的實踐應用課,它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把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能力。
四、當然,在對語文活動課的不斷探索和試驗中,要讓語文活動課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的周密安排和合理調控,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處理好下面的問題.
一是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課無疑必須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切忌越俎代庖,暄賓奪主。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等,都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二是必須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語文活動課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參加語文活動。決不能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讓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
三是必須使語文活動既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語文活動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形式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決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切實有效地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語文學習,熱鬧有余,實效不足。
因此活動課必須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慮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有促進作用,并在活動的各個階段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認真檢查學習效果,讓語文活動課真正成為新課程改革中一顆最閃亮的明星.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活動課(人教版必修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2.淺談教學中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