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 理解本文主旨:關于美與審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 體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筆,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寫法。
三、 讓學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一、 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過語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夜半醒來,面對寂然盛開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無獨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發(fā)現(xiàn)了凌晨四點海棠的美,心靈有所啟迪,寫下了隨筆散文《花未眠》,這位作家就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川端康成。
人說魯迅的文學如青銅器,張愛玲的是細致珠寶,沈從文的如明月流水,亨利米勒的似香檳開瓶,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呢?有人說如青花素瓦,有人說像磨砂玻璃,透明而又迷蒙。讀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只覺得素雅恬靜。
二、簡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分別由外祖父和舅父托養(yǎng)。192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yè)后,開始了作家生涯。小說《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國》(1937)、《千只鶴》(1951)、《古都》(1957)等。它們“以豐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現(xiàn)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川端康成因此獲得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川端康成繼承了大和民族文學的古典美,并使其升華到美學境地。在文學領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獲得者和傳播者。由于受佛教影響較深,故其作品常帶有消極悲觀情調。榮譽也不能解脫他思想的頹廢和空虛,1972年4月16日,他終于口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3歲。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發(fā)現(xiàn)花未眠”,“我”為什么大吃一驚!
②由“花未眠”的新發(fā)現(xiàn),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③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來進一步強化這種感悟的?
④作者感悟到的這幾個觀點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聯(lián)系?
明確:
①因為發(fā)現(xiàn)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
②作者由此感悟到:a、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b、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需要反復陶冶的。c、藝術美與自然美是相通的。藝術美與自然美可以彼此融和,相得益彰。
③凝視插花,觀賞畫中花(當然不限于畫花的畫)。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發(fā)的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嵐山的美等方面不斷強化作者的這種發(fā)現(xiàn)美的機緣。
④不是。a、b、c這三個觀點其實告訴我們要發(fā)現(xiàn)存在的美,感受發(fā)現(xiàn)的美,創(chuàng)造有所發(fā)現(xiàn)的美。這也是課文的主旨所在。
2、理清思路,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1-2節(jié))交代作者對美的認識,這種新發(fā)現(xiàn)的機緣。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3-5節(jié))具體寫作者的感悟。作者認為“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懊朗清忮怂,是親近所得。這需要反復陶冶的。”
第三部分(6-10節(jié))從多角度、多方面審美體驗來不斷強化作者的感悟。
第四部分(11節(jié))點題,照應開頭。簡約的語句包含豐富的意義。
四、深入揣摩
1、“花在夜間是不眠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過來。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薄翱晌曳路鸩琶靼走^來”,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說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種“哀傷”?
明確:說明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的”,“美是邂逅所得”。海棠花在夜間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卻無人發(fā)現(xiàn),無人欣賞,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2、“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話有何深刻含義?
明確:①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美,作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②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有意或無意間錯過一些美好事物的過程。我們可能錯過了美的景色,美的音樂,錯過了山上那從沒有看過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錯過了從我們身邊流淌過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堅韌地活著,就能不斷發(fā)現(xiàn)美。③我們要用畢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無限的自然美。
3、“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薄案惺苊赖哪芰,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 、“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边@些話怎么理解。
明確:人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熏陶,需要不斷陶冶!懊馈笔强陀^存在的,但也同樣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審美的能力,熱愛事物,親近事物,才能感受事物的美!懊馈笔且环N不期而遇的心靈感應,是對美的事物的美的特征的一種頓悟。所以,只有熱愛自然,增強審美能力才能在邂逅之中捕捉“美”。時代的前進,年齡的增長,不會自動增強人感受美的能力。
4、作者在第四段引述雷諾阿、米開朗琪羅的例子,其意圖是什么?
明確:以這兩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結合上下文,應從對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來理解,并注意兩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無限”兩詞!八劳觥币馕吨K結,意味著“進步”的停止,它跟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樣的意思)。
5、第五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確:“一朵花”也可以發(fā)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發(fā)人發(fā)現(xiàn)自然美(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fā)現(xiàn)花的機緣”一句和本節(jié)中“一件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一句,結合分析可知,這句話是從自然之物對于美的啟迪的角度而說的。)
6、第7節(jié)“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約爾的作品中則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第8節(jié)中說小狗的形象嚇了“我”一跳,因為它與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這些語句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這些語句說明觀察仔細、具有寫實精神的藝術作品可以使人領略藝術所反映出來的“原型”的美。簡言之,我們可以從藝術作品中領略到自然的美。
7、作者寫自己觀察晚霞時,聯(lián)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畫,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好的藝術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對自然美的感悟能力的,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8、作者發(fā)現(xiàn)嵐山的美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明確:美是親近所得。
9、作者為什么說“我之發(fā)現(xiàn)花未眠,大概是由于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明確:因為這是“邂逅所得”,作者又沒有別的事來紛擾,有一種獨特的審美的氛圍,再加上作者獨到的審美能力,所以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
五、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從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學到了許多哲理。美是無處不在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要“發(fā)現(xiàn)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fā)現(xiàn)的美,創(chuàng)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教師可以就校園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談一談,學生就會有所啟發(fā)的)
羅丹說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睆慕裉炱,讓我們盡情擁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六、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以小見大
花未眠(觸發(fā)點) 關于生活、審美的哲理
①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感悟 ②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
③藝術美與自然美可以彼此融和,相得益彰。
[《花未眠》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0.花未眠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