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感情就是好文章”,在《作文教學中的換位思考》一文中,我已具體闡述了寫作中“情”到的訓練方法,并表明寫作中感情色彩由內(nèi)到外的意義。當然這并不是否定寫好文章外部積累所起的作用。而是讓平時的積累學有所用、學以善用。下面我們就從積累與寫作這一角度來談一談。
首先說一下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從教多年來,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一到寫作時不知道該寫什么?甚至腦中是一片空白。初時我也簡單地認為是孩子們沒有積累,腹中無詞。但后來通過與孩子們的接觸和悉心交談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qū)。確切來說,沒有日常的積累而導致基礎知識的缺乏肯定會造成寫作時無從下手的現(xiàn)象,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大家還應看到,還有一部分學生平時成績不錯,也愛看書,積累也較多,但卻在寫作時陷入無助的怪圈,很難有好的文章出現(xiàn),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我認為不外有下列兩個,其一:孩子雖然看的書多,卻沒有從正確、積極的角度深一層地理解,而只是走馬觀花,圖個熱鬧,表現(xiàn)為口頭表述時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又或是看出后因沒人指點引導,一知半解,不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表現(xiàn)為缺乏好問或嘗試心。其二:孩子平時積累了,也懂得意思了,說起來清晰合理,但由于缺乏寫作的一些技巧, 所以寫出的文章平淡無味。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認為針對這兩種現(xiàn)象要想得到長期的解決,需要經(jīng)常地慧用所學、智用所學,既有熟能生巧之效,又有慧學智用之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寫作水平以及對文學的認識。
那么如何慧用所學、智用所學呢?我建議采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引導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
一、隨學校所學詞句之風潛入日記(或周記)之夜,以潤忘記。
對于小學生或中學生來說,每天的語文課上可以說都有新的詞句可學,而大部分學生只能做到所謂的聽寫或默寫式的記住,而很難做到該用于文章時的憶出。時間一長,記憶模糊甚至完全忘記。好一些的學生還能采用多造句等方式進行鞏固,差一些的可就憑死記硬背了,既不歸類,也不運用。其實,這些內(nèi)容無外乎寫人、記事、狀物、繪景這類的內(nèi)容罷了,而現(xiàn)在的學生幾乎都有寫日記的作業(yè)或每周寫兩三篇作文的任務,為什么每次不巧妙地將還記憶在腦的所學詞句運用其中呢?如今天的所學以人物為主,那么今天的日記就以寫人為主;如以景為主,日記中就繪幾句景。先不為完美,而是盡量地將所學的知識思考或運用一遍,這樣除了能降低忘記的程度,時間長了還會有遍習百家的感覺,再運用的多了就會熟而生巧,自成一家。
二、隨經(jīng)歷之風潛入題材之夜,以潤積累。
簡單地說就是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把所經(jīng)歷的事轉化為寫作的題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經(jīng)歷本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樣重要法寶。例如學寫長城的文章,學生只能從他人的筆尖中看到長城的雄偉、壯觀,而不能有更多的切身體會,當自已親自登上這巨龍,再結合所學內(nèi)容將會有另一番感受,此時可將積累的詞句加以運用再與自我感悟加以比較,創(chuàng)出類似的或新穎的題材。當然要想拿所學文章與現(xiàn)實一一對應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圖片或借鑒相同風格的事物去分析理解。這就如同雖然我們感受不到荷塘月色之美,但卻可以經(jīng)?吹焦珗@中荷葉之美;雖然我們不一定去九寨溝,但可以從網(wǎng)絡上看到那精美的圖片和錄像。相信這樣將會讓所學更好的融會貫通。
三、隨感悟之風潛入主題之夜,以潤升華。
當然,前面所說只是如何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學為所用,建立在書本到實踐的過程中,而要想使文章真的出類拔萃,主題是尤為重要的,而主題的提煉,感悟往往是關鍵。一篇好的文章本就是對讀者有所啟發(fā)才有更大的價值,因此學會感悟可以升華主題,提升文章的價值。當然感悟力也如同人的其它能力一樣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具備的,這需要細讀書、多經(jīng)歷、勤思考、善動筆。學會由小看大、由淺悟深;學會以物看人、換位思考。時常把心得記錄下來,這樣方能在需要時隨意而出。
總之,善于隨風潛入夜,潤物自然細地聲。如能積極地把所學善用于實際中,才是對知識的掌握,才有學以致用的價值,作文如是,其它知識也如此。
楊明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談作文教學中由積累到運用(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4.
5.教師工作隨筆
6.美術教師隨筆
7.歷史教師隨筆
8.生活隨筆:幸福雜談
9.音樂教師隨筆
10.教師數(shù)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