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講完《祝!范既杂X言猶未盡、意猶未了,難以釋重。細細推敲,仍是一字一句總關(guān)情,一字一句總含意。讓學生明白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及其造成悲劇命運的原因固然重要,但讓學生學會去閱讀苦難并懂得用生命溫暖生命更為重要。
溫暖自己,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時光、每一份快樂、每一點喜悅、每一點幸福,甚或生命。作為一個生活在舊社會中的底層勞動婦女,祥林嫂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嫁一個丈夫,無論丈夫是珍惜她還是不珍惜;莫過于為丈夫生幾個娃,無論孩子是聰明還是不聰明。只要能守著男人,守著孩子,無論貧困還是富有(當然從未富有),便是她最大的愿望。然而她的一個個愿望卻接連被夫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社會甚至自然擊打的粉碎。她是不幸的、是痛苦的、是無奈的?蛇@些并沒有阻礙她對幸福生活得向往,并沒有阻礙她活下去的勇氣(如果說被逼不能活,她完全可以隨第一個丈夫死去)。哪怕是靠著對阿毛的回憶,哪怕是受人唾棄,乞討為生。透過她那暗淡無神的眼睛,我們更應(yīng)看到她那微弱但依然閃爍的生命之火。這是我們在同情她悲苦命運之外更應(yīng)珍惜的東西。雖然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光明美好的年代,祥林嫂所遭遇的一切也早已遠離,我們多少人過著富足寬裕的生活,可有多少人在小小的挫折面前選擇讓勇氣過早衰退,有多少人在非議嘲諷中選擇讓生命的花朵過早枯萎。透過祥林嫂的眼睛我們更應(yīng)明白:再貧瘠的土壤也能開出希望之花,哪怕這花只是曇花一現(xiàn),轉(zhuǎn)瞬即逝;再微弱的生命也有追求幸福的夢想,哪怕這夢想一次次被擊碎,化為泡影。(假如你是祥林嫂,生活在今天會怎么辦)
溫暖他人,才會讓自己遠離指責,遠離自私,遠離嘲諷,遠離冷漠。誠然,祥林嫂的悲苦之因離不開萬惡的舊社會,離不開霸道的夫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可是一些人的冷漠自私更為人所不恥。作為個人我們無法去改變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但總有給予別人溫暖問候的能力?墒沁@中間我們看到了用神權(quán)威嚇,為祥林嫂悲苦雪上加霜的柳媽;我們看到了那些以咀嚼別人痛苦作為樂事的無聊聽客看客;我們看到了那個雖為先生文明人的“我”的無動于衷。雖然這些人不是劊子手,但他們的冷漠把本已處在寒冬的祥林嫂身上那最后的一絲暖意奪去。因此教學中課后引導(dǎo)學生學會分擔苦難,關(guān)愛他人,溫暖他人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此,或許我們不會看到被撞的老人無人過問現(xiàn)象;或許再也不會有踩著英雄的尸體漫天要撈尸費的事情;或許再也不會有那別人的苦難津津樂道的談資。解開祥林嫂身上的重重枷鎖,更應(yīng)讓學生懂得當今的社會一句溫馨的話語會讓別人如沐春風。(假如你是一名律師,你怎樣幫助祥林嫂)
溫暖社會,才會讓嚴寒遠離,才會讓霜雪不再,才會讓寒冷不再;蛟S讀《祝福》,每個人都在痛斥、控訴那個令人發(fā)指的社會;都在同情那個身遭不幸、命運悲苦的祥林嫂。這亦是魯迅先生的本意初衷。當年棄醫(yī)從文的魯迅先生是想讓自己“鋒利的匕首,刺中敵人的心臟”,是想喚醒那些沉睡、愚笨的民眾。但更想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溫暖這個冷漠的社會,想有自己的些許體溫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堅冰。這是我們講課中應(yīng)該提及的,也是我們引導(dǎo)學生去做的。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睂W會溫暖社會,那荒蕪的群山將會變成綿延的綠色海洋;學會溫暖社會,那熾熱的沙浪將會在一個個綠洲中冬眠;學會溫暖社會,那求知的眼光將會變成夜空中閃亮的群星。
學習《祝福》,學會用生命溫暖生命,讓這樣的冬天不再寒冷。
國安
[用生命溫暖生命對《祝福》的一點淺見(蘇教版高一必修教師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生命生命教學隨筆
2.隨筆:生命之秋
3.隨筆:生命的感動
4.隨筆:生命的奇跡
5.對生命感悟的隨筆
7.生命教育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