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文中的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文言文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對比闡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運用其闡明事理。
(3) 掌握調(diào)控說話氣氛的藝術,并把它運用到解讀和寫作文章的實踐中去。
2.思想教育目標:
(1)了解孟子“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評價這種思想, 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基礎知識和能力目標(1)
教學難點:
1、基礎知識和能力目標(2)、(3)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引導-探究”學習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杰出代表,被尊為“亞圣”?赏瑢W們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嗎?(出示幻燈片:“孟子畫像”和“孟子簡介”)他晚生了100年,沒能親聆孔子的教誨,做孔子的門人,但其一生的實踐及所留下的言論、學說卻彌補了這個遺憾。今天還是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莊暴見孟子>>吧!看看孟子要站在一心“王天下”的齊王面前,向他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的結果如何。
(解說:投石擊鳥,利用“孟子一生最大的遺憾”一問,激起學生急于了解孟子和閱讀本文的興趣。)
二、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今山東鄒縣人),孔子孫子子思的弟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他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宣揚“仁政”、“王道”,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樣,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將孟子和孔子并稱,元明時稱為“亞圣”。
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是古代讀書人的必讀書,明清科舉考試八股文,題目都來自《四書》。
我們之前也學過孟子文章,回憶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寡人之于國也》都是他的篇目。
三、解題: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為一篇對話體的議論文來學習。文章先通過莊暴和孟子的問答,引出話題:“好樂何如”,然后敘述孟子就這個話題因勢利導地勸說齊王要“與民同樂”。全文圍繞著“音樂” 這一話題,闡明不與民同樂就會失去民心,而與民同樂就會得到民心、統(tǒng)一天下的“王道”思想。所運用的對比論證,形象說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解說:提示文體特征和內(nèi)容、寫作上的主要特點,讓學生明確本文學習的大致方向與目標。)
四、研習課文
1.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一)先聽錄音再讓學生齊讀課文(本節(jié)的第一則),老師正音, 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斷句,掌握節(jié)奏(解說: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功,不在這上面費大力氣,文言文就很難學好。)
注意下列加點的字讀音:
王語暴(yù) 庶幾(shù jī) 好樂(hào yuè)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臣請為王言樂(yuè lè ,yuè lè,lè,lè )
可得聞與(yú) 蹙頞(cù è) 管籥(yuè) 羽旄(máo)
則王(wàng)矣
(二)文言基礎知識歸納整理(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自讀課文,歸納整理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掃清詞句障礙,疏通文意。教師根據(jù)情況可作詞句方面的注釋提示。)
(解說:要著力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自讀能力,就離不開文言基本詞句的整理和積累。)
(1)重點實詞、虛詞
見:謁見。 語:告訴。 庶幾:差不多。 直……耳:只是……罷了。
諸:是“之”和“乎”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嗎”。
今:假使。 疾首:頭痛。 蹙頞:皺眉頭。 極:最痛苦的地方。
田獵:狩獵。 王:稱王。
(2)一詞多義
非
① 形容詞,錯誤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② 動詞 A 責難,認為不對。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史記,商君列傳》)
B 用在判斷句中,相當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C 無,沒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③ 副詞,多用在敘述句、描寫句中,相當于“不”。寡人非好先王之樂也
孰
①名詞 熟食。進孰于天子(《漢書》)
②動詞 成熟。 寒暑和節(jié),而五谷以孰(《荀子.富國》
③形容詞 詳細,周詳。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代詞 表疑問,可代人、物,意思是誰、哪一個、哪一種、怎么、為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⑤復合詞 A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B孰與:和……比,哪一個……
舉 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舉起,抬起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李密《陳情表》) 推薦,推舉
③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孔雀東南飛》) 舉動,行動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過秦論》) 攻下,占領
⑤舉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⑥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3)古今異義
兄弟妻子離散 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兒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至于:動詞“至”和介詞“于”的連用,意為“到”;今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連詞。
暴未有以對也 對:此處意為“回答”,今義為“正確”。 &np; 今之樂由古之樂也。由:通“猶”,如同或就好比……一樣。
可得聞與(yú)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疑問 相當于“嗎”,“呢”。
(5)詞類活用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樂(yuè):名詞活用為動詞,欣賞音樂。
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少,眾: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
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 鼓:名詞活用為動詞,演奏。
鐘鼓:名詞活用為動詞,鳴鐘,擊鼓。
則王矣 王(wàng):名詞活用為動詞,稱王。
(6)文言句式
A、 被動句
暴見于王:介詞“于”引入行為的主動者“王”,表被動
B、 賓語前置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
以上兩個疑問句,疑問代詞“何”分別做“以”的賓語。
C、 狀語后置:
王語暴以好樂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今王鼓樂于此 今王田獵于此
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D、省略句
不若與人 省略句,句末省略了“樂樂”(欣賞音樂快樂)。
不若與眾 省略句,句末省略了“樂樂”(欣賞音樂快樂)。
(7) 固定結構:
暴未有以對 有以:有用來……的辦法
好樂何如 何如:即如何,怎么樣
直好世俗之樂耳 直……耳:只是……罷了。
何以能鼓樂也 何以能田獵也 何以:即以何,憑什么……,怎么
2、齊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范讀、自讀、默讀的形式,結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整理歸納了文言基礎知識,達到疏通文意的同時,在最后得出孟子以鼓樂和田獵為例,說明國君應該與民同樂才能王天下。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孟子的第四節(jié)第一則(莊暴見孟子曰………………則王矣)
2、翻譯“今王鼓樂于此……………則王矣!辈⑶艺n后歸納重點實詞“鼓”、“疾”、“王”的一詞多義(以作業(yè)的形式上交)。
3、補充練習,分發(fā)課前打印好的練習題。(練習題略)
(解說:背誦與翻譯相結合意在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和意識;練習意在檢測、鞏固本文重點詞句的用法,并作遷移訓練。)
附錄參考譯文:
《莊暴見孟子》參考譯文
莊暴拜見孟子,(對孟子)說:“莊暴(我)被大王召見,大王告訴我他喜歡音樂,我沒有話回答了!(又問孟子)說:“喜歡音樂(這件事,應該)如何(看待)呢?”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歡音樂,那齊國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又一天,孟子被齊王召見,(對齊王)說:“大王曾經(jīng)把喜歡音樂(的事情)告訴給莊子,有這事情嗎?”齊王變了臉色,說道:“我并不是喜歡先王的音樂,只是喜歡世俗流行的樂曲罷了。”孟子說:“只要大王非常喜歡音樂,那么,齊國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現(xiàn)今流行的樂曲如同古代的音樂一樣!饼R王說:“(這個道理我)能夠聽聽嗎?”孟子問道:“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快樂)!泵献佑謫枺骸芭c少數(shù)人(一道)欣賞音樂快樂,與多數(shù)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回答:“不如與多數(shù)人(一道欣賞音樂快樂)!泵献诱f:“請讓我給您講講什么才是真正的歡樂吧。假如大王在這里擊鼓奏樂,百姓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都感到頭痛,皺著眉頭互相議論:‘我們大王這樣喜歡擊鼓奏樂,那么,何以使我們這種極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離散!’假如大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看見儀仗的華美,也都感到頭痛,皺著眉頭互相議論:“我們大王真喜歡打獵呀!可是,為什么使我們這樣極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兒離散!”這里沒有別的,只是因為大王不能與百姓同悲共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這里擊鼓奏樂,百姓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都高高興興地呈現(xiàn)出喜悅的氣色,并且互相轉(zhuǎn)告說:‘我們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夠擊鼓奏樂呢?’假如大王在這里打獵,百姓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看見儀仗的華美,全都高高興興地呈現(xiàn)出喜悅的氣色,并且互相轉(zhuǎn)告說:‘我們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夠出來打獵呢?這里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大王與百姓共同娛樂的緣故。現(xiàn)在大王與老百姓共同歡樂,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了!
宋哲
[《莊暴見孟子》教案(蘇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5.蟬的教案設計
6.閣夜教案設計
7.《草》教案設計
8.寫作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