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shù)。
2.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理清思路。
3.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受、理解、討論、鑒賞、背誦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tǒng)道德。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陳情表》是古代散文中傳誦千古的名篇之一,讀懂課文,把握其行文層次,體悟其以陳情統(tǒng)攝敘事說理、情真理切的特點,是學習的重點。課文雖文字質(zhì)樸無華,但涉及的語匯較多,消化理解諸多文言實詞,是學習的難點。
解決辦法
1.對詞語作分類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并作積累。
2.反復誦讀,要求能背誦能默寫,在誦讀中加深理解。
3.通過課堂討論,幫助學生體悟文旨,掌握課文結(jié)構(gòu)。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一)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崩蠲堋蛾惽楸怼肥苋送瞥纭
寫作背景:司馬氏集團滅蜀后,為了籠絡(luò)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yīng)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jié)”,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quán),為了鞏固統(tǒng)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yǎng)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凄切婉轉(zhuǎn)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復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梢姶宋母腥玖χ。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侍祖母甚孝,以“孝”名。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賢能。晉立,為安撫蜀漢舊臣,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yīng)召。后晉武帝征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為理由婉言辭謝。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后被讒免官,死于家中。《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特別到結(jié)尾處,簡直是含淚哀求的語氣,并以“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為誓,忠愛之情溢于言表,出現(xiàn)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
我們今天讀這篇文章,就應(yīng)從感情和政治兩個方面來考慮它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技巧,而不能僅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兩全是《陳情表》的中心,這種封建意識本不足取,但由于這篇文章語文懇切,文筆委婉,記敘詳盡,說理周密,表達感情淋漓盡致,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三)、解題
1、《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編者蕭統(tǒng)(501-531)是南朝梁文學家.字德施,武帝長子,世稱昭明太子。信佛能文。后人輯有《昭明太子集》!墩衙魑倪x》是蕭統(tǒng)招聚文學之士編纂而成。全書共分為三十八類,七百五十二篇。所選多大家之作,時代愈近入選愈多。其中以楚辭、漢賦和六朝駢文占有相當比重,詩歌則多選對偶嚴謹?shù)念佈又⒅x靈運等人作品,陶淵明等人平易自然之作則入選較少。作品劃分的類別,則能反映漢魏以來文學發(fā)展、文體增多的歷史現(xiàn)象。唐代以詩賦取士,士子必須精通《文選》。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之說。
2、本文選自《文選》卷三七 , “陳”是陳述的意思,表,是一種體,一種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己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戰(zhàn)國時期稱”書”, 到了漢代, 則分為:章,奏,表,議四類. 表的內(nèi)容多為有敘有議, 但是敘事和議論都帶有感情色彩. 情: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這是全文重點。
二、疏通、誦讀、積累
借助注釋,疏通課文。
放課文朗讀磁帶,或教師范讀。
學生誦讀、感悟,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作誦讀指導:
注意體會作者的真摯感情。
本文是寫給皇帝的信,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包含著作者真摯的感情。誦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層次,做到有表情地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文中抒發(fā)的感情。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統(tǒng)領(lǐng)字的四字句),讀來容易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在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gòu)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使文章脈絡(luò)流走,音韻和諧。誦讀時要加以體會,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感。
在誦讀中把握:
1.讀音。
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īng)(yìng)門 煢煢(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非臣隕(yǔn)首 責臣逋(bū)慢
寵命優(yōu)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過蒙拔擢(zhuó)
盤桓(huán) 氣息奄奄(yǎn)(yǎn)
更(gēng)相為命
2.詞義(課后練習二)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愿望。
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準評。卒:終。
3.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辛苦
4.成語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5.通假字
閔--憫 蓐--褥
三、誦讀、感悟、理解
第一部分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后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yǎng),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段內(nèi)容,是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根據(jù),作者寫得凄切盡情,以使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第二部分寫朝廷對自己優(yōu)禮有加,而自己卻由于祖母供養(yǎng)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yōu)禮的事實。然后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yǎng)祖母的矛盾,給下文留下懸念。
;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lǐng),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jīng)歷和人生態(tài)度,并再強調(diào)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留下的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綱領(lǐng),言外之意則孝養(yǎng)祖母雖為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為下文乞終養(yǎng)給出了理論根據(jù)。隨后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
第四部分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yǎng)”,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yǎng)”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忠心。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板書設(shè)計
第一段:門衰福薄--“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第二段:進退狼狽--詔書切峻,供養(yǎng)無主
第三段:不能廢遠--“劉病日篤”,朝不慮夕
第四段:愿乞終養(yǎng)--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門衰柞薄、煢煢孑立、床蓐、猥以微賤、非臣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2、思考:為什么要“陳”? “陳什么”? 如何“陳”?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
(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nèi)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yǎng)。 (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誦讀課文
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險釁[1],夙遭閔兇[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3];行年四歲,舅奪母志[4]。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6],晚有兒息[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8],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9],煢煢孑立[10],形影相吊[11]。而劉夙嬰疾病[12],常在床蓐[13],臣侍湯藥,未曾廢離[14]。
步驟:
朗讀。
點撥重難點字詞,尤其是標序的地方。
分析討論:
1、本段哪一句話是作者陳述的中心?作者究竟有哪些“閔兇”? 明確: 夙遭閔兇 。
“閔兇”之一:父喪母嫁 。
“閔兇”之二:多病零丁 。
“閔兇”之三:門衰祚薄 。
“閔兇”之四:夙嬰疾病。
2、開頭以“險釁”“閔兇”備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明確: 層層敘述,極言凄苦,落在“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上,為后文表主旨鋪墊。
第二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16],察臣孝廉[17];后刺史臣榮[18],舉臣秀才[19]。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20],尋蒙國恩[21],除臣洗馬[22]。猥以微賤[23],當侍東宮[24],非臣隕首所能上報[25]。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26],責臣逋慢[27];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28],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29],欲茍順私情[30],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步驟同第一段。
分析討論:1、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
明確:第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2、第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 明確:按時間順序。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積累有關(guān)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蒙國恩益重,也表達了作者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yǎng)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啟下文“日薄西山”)。
3、第二層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事態(tài)嚴重和作者處境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意思? 明確: 事態(tài)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yǎng)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目的: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
“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31],凡在故老[32],猶蒙矜育[33],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34],歷職郎署[35],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36]。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37],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38]。
步驟:默讀結(jié)合文下注解自學理解疏通文意。質(zhì)疑。 引導集體釋疑。點撥重點。
分析討論: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呢?
明確:①抓晉“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釋自己應(yīng)得同情。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②一是自陳宦歷,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自己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二是稱頌君恩,圣朝“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這就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guān),以求諒解。
③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39],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40],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41],皇天后土[42],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43],聽臣微志[44],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45]。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46],謹拜表以聞。
步驟同上。
分析討論:1本段中哪一句話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確: 愿乞終養(yǎng)” 2.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明確: 先盡孝后盡忠。
作者以列數(shù)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yīng)李密的陳請。
3.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 事之實: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指導背誦全文重點。
二、處理課后練習。
略
三、本課文言知識過關(guān)
1、古今異義
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組織機構(gòu)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洗馬:古,太子的侍從官,今,給馬洗身。
上報:古,報答皇恩,今,向上級報告。
告訴:古,申訴苦衷,今,說給人聽,使人知道。
區(qū)區(qū):古,拳拳之情,今,數(shù)量少,不重要。
辛苦:古, 辛酸苦楚,今,身心勞苦。
僥幸: 古, 幸運,今,企求非分,意外獲得成功。
2、成語知識: 皇天后土 孤苦伶仃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3、一詞多義
具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孫子兵法》:“具器械!
《史記》:“良乃入,具告沛公。” 《宋史》:“命條具風俗之弊!
“令軍中促為攻具!
除
《京都賦》:“登自東除! “誅亂除害!
“通路除道”。 “除臣洗馬”。
卒
信臣精卒陳利兵 “公子季友(人名)卒。” “語卒而單子大怒。” “卒成大業(yè)! “軍旅卒發(fā)。
矜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jié)
3詞類活用
猥以微賤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劉病日篤 凡在故老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4、特殊句式
而劉夙嬰疾病 告訴不許
急于星火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 、完成《高考神梯》。
3、預習下一課。
四、賞析《陳情表》的“陳情”藝術(shù)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對適當?shù)氖挛?對適當?shù)娜?在適當?shù)臅r機下,以適當?shù)姆绞桨l(fā)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弊髡哒沁\用了最恰當?shù)氖闱榉绞?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diào)來寫的。
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的引文,引導學生鑒賞本文陳情于事、文筆委婉的抒情特點!豆盼挠^止》的評語,點出本文抒情真實自然(“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chǎn)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chǎn)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可引導學生討論: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只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廢遠赴命而已。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要想讓皇帝真正相信自己,體諒不奉詔的苦衷,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義。因而作者于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說起,一開篇就把對方也帶進悲愴酸楚的環(huán)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贍養(yǎng)侍奉的陳述,文章第三段“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話,才有所依憑,第二段說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進退”“狼狽”的情狀,也才能喚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書郎,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F(xiàn)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李密曾入仕“偽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辭不赴命”,最擔心的就是晉武帝會懷疑自己有懷念舊朝、矜憐名節(jié)、不事二主之心,現(xiàn)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戶紙捅破,來一個“實話實說”,反倒容易得到晉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頌“圣朝”之“情化”,說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所“蒙國恩”,“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就更能讓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確乎是出自“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上表陳辭,不僅要在敘事中動之以情,還需在陳情中言之以理。李密《陳情表》中的“理”據(jù)何在?
李密陳情的理據(jù),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jù)。史載司馬昭死,武帝司馬炎堅持為父行三年喪禮;他即位時舉賢的六條標準,又明示了“孝敬盡禮”“友于兄弟”兩條。司馬氏集團標榜綱常名教本屬虛偽,但李密一本正經(jīng)地援引來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卻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三)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五、討論
中國古代統(tǒng)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tǒng)美德。參讀下列資料,談?wù)勀銓@個問題的看法。(見課后練習三)
這是一道開放題。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統(tǒng)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觀,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我們應(yīng)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又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道德,至今仍未過時。此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四、布置作業(yè)
鞏固本課。
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shè)計
一、祖孫相濡之情
二、奉詔困頓之情 陳情于事
《陳情表》
三、當效微命之情 悲惻動人
四、烏鳥反哺之情
●參考資料
二、《陳情表》賞析之二(李景強)
李密原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yǎng)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即太子侍從官),就是文中說的“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jù)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guān)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
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yǎng)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实鄹吲d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馬上出來做官,而晉武帝方面卻催逼得很緊!霸t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陛p慢皇帝,違抗皇命是要殺頭的。為了擺脫這個困境,達到不出來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的價值觀念中去。李密是蜀漢舊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古人講“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所以李密說自己“不矜名節(jié)”,“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我不出來做官完全是為了供養(yǎng)祖母劉,是為了“孝”。但是這里又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事父為孝,事君為忠。李密供養(yǎng)祖母是孝,但不聽從君主的詔令,不出來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俄n詩外傳》卷二記載:“楚昭王使石奢為理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谑秦仡i而死!睘橹页疾坏脼樾⒆,為孝子不得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 后盡忠。“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劉養(yǎng)老送終之后,再向您盡忠,這樣晉武帝也就無話可說了。
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從文章中可以想見,李密在構(gòu)思《陳情表》時,有三種交錯出現(xiàn)的感情: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chǎn)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后是對祖母劉的孝情。但是當他提筆寫文章時,便把這三種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經(jīng)過冷靜的回味,壓抑了前兩種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筆帶過,掩入對祖母劉的孝情之中。而對后一種感情則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個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從這樣一種情境出發(fā),作者先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作鋪墊,然后反復強調(diào)祖母劉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樣,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孫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從這個目的出發(fā),李密并沒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jié)制,使它在不同的層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現(xiàn)。第一段先寫自己與祖母劉的特殊關(guān)系和特殊命運,抒發(fā)對祖母的孝情,“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比绻麖倪@種孝情繼續(xù)寫下去,會有許多話要說,如對祖母的感激,對祖母的憐惜等等。但作者卻就此止筆,轉(zhuǎn)而寫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情,寫自己的狼狽處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為什么不能去呢?因為“劉病日篤”,這就從另一方面反襯了他孝情的深厚,因為孝情深厚,而“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所以才有“實為狼狽”的處境。前面抒發(fā)的孝情被節(jié)制以后,又在另一個前提下出現(xiàn)了。第三段作者轉(zhuǎn)寫自己“不矜名節(jié)”,并非“有所希冀”,不應(yīng)詔做官,是因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排除了晉武帝的懷疑這個前提之下,再抒發(fā)對祖母劉的孝情,就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
夏敏
[《陳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0.蟬的教案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