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詩歌鑒賞術語--意象(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3-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鑒賞中的術語--意象。

2.意象的特點及其作用。

3.高考中試題對意象的考查分析。

4.練習相關的高考試題。

教學重點:

上述目標之1、3、4。

教學難點:

上述目標之2。

教具使用:

多媒體投影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新課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民族也是一個詩意的民族。從春秋戰(zhàn)國始,人們就以詩歌這種載體來紀錄他們是生活,抒發(fā)他們的情感,表達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和看法。可以說,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就糅合在詩歌當中。作為中國人,尤其是你們這些正在接受文明熏陶的讀書人,就更應該從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營養(yǎng),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智慧的、親近真善美的、內心豐富的人。那么,鑒賞詩歌應該從什么地方入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撩開詩歌這位文學女神的神秘面紗,我們將會發(fā)現:詩歌她是平和樸素的,就象我們的母親,散發(fā)出柔和的慈愛。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分析意象,了解它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和特點,意象的把握是鑒賞理解詩歌的不二法門。

二:意象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物象的有機融合體。

情思           物象

意(抽象)     象(具體)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的最終目的是用來表達思想情感的,而思想情感又是抽象的,它的不可視、不可聽、不可觸摸迫使詩人必須將自己的主觀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意)附著在具體可感的物象(也就是象)上,這種物象或者是一片日光,一枚草葉,一只秋蟲,一絲風兒的聲音……我們只能從這些具體的景或物中去感知詩人敏感的心靈。

請看兩首我們小學學過的詩歌,展示投影資料一:

題西林壁                             絕句  

蘇軾                               杜甫

橫看成嶺側成峰,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行白鷺上青天。

不識廬山真面目, 窗含西嶺千秋雪,

只緣身在此山中。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兩首詩含義分別是要全面看待事物才能得出全面的認識和對早春的喜愛之情,表達的分別是理和情。但前首借助的是廬山的千變萬化的景致來說理,后者借助的是早春時分的各種景物,如黃鸝、白鷺、翠柳、青天、雪和船等物象。由此我們可知:

2.意象的作用

(1)對詩人而言,他必須通過意象來表達主觀情思。

(2)對我們讀者而言,必須通過意象去審視詩人的主觀情思。

因此,通過意象的分析能使我們快捷地把握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請看下面兩首詩,展示投影資料二:

閱讀下面兩首詩,先找出其意象,再分析詩人情思。

A.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敢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B.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很明顯,第一首詩人借助缺月疏桐,夜闌人靜以及孤鴻來表達當時感到蒼茫大地,身無所寄的悵惘心情;而第二首以幽篁、深林、明月和彈琴、長嘯來表現其安閑自得,塵慮皆空的向往和追求。

三.高考習題訓練

展示投影資料三、四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注: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

(此題選自2005高考全國卷)

參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tài),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吊,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非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寫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種傷春、凄涼的心情。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有過一個精辟的論斷--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正是對意象這個概念的更通俗也更具體的解釋。詩人也正是借助寓情與景來達到情景交融的,使得情意和物象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結合體。

四.意象的特點

詩人對意象的選擇是不是隨意的呢,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讓我們來看一道例題。展示投影資料五

(2005年春季全國高考20)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嘏

曉發(fā)臨梳水,

寒塘坐見秋。

鄉(xiāng)心正無限,

一雁過南樓。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參考答案: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托自己的濃濃的鄉(xiāng)愁。

由此可見,有些意象的含義是固定的,這種固定來自于什么呢?一是意象的象征性,一是意象的比喻性。

1.意象的象征性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月:思鄉(xiāng)、思親、思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渭城朝雨YI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送別、留戀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意象的象征性來源于兩種途徑:一是物象本身的特點,比如月亮,它有圓滿的特征,而人的團圓相聚也可稱之為圓滿,所以月就成為思念的代名詞了。一種是由于諧音所致,比如“柳”音諧音“留”,所以柳就成了人們表達送別時候的依依不舍的留戀。詩歌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秋”諧音“愁”,所以大凡詩歌中出現秋的意象,大多與寫愁有關。如“塞下秋來風景異”,“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等等。

2.意象的比喻性

中國詩歌傳統(tǒng)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比就是比喻,你看《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和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都用鳥來比喻不離不棄的愛情。《碩鼠》中用大老鼠來比喻貪婪的奴隸主等等俯拾皆是。請看下面幾句詩。展示投影資料六:

A.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B.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在這兩句詩里,詩人明顯把黃河和太行山比做了自己的求仕之路和理想之路。后者把自己心中之愁比做了一望無際的煙草,飄飄灑灑的柳絮,綿綿不絕的梅雨。

可見,領悟比喻性的意象,首先要悟出意象的特點,也就不難理解詩人的意(也就是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了。

所以說,意象與詩人的情感思想是有關聯的,這種關聯來自于它們之間有象征性和比喻性。

六.練習

學習了意象與詩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關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寫一首五言或七言絕句,借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七.結束語

今天學習了詩歌鑒賞的關鍵問題--意象,大家可能對詩歌的欣賞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同學們多與詩歌為伴,多親近中國古典詩歌。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詩意的美好人生。謝謝!

2010年12月5日

 

 

 

羅丹

[詩歌鑒賞術語--意象(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2.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3.詩歌意象的寫作技巧

4.高一詩歌意象意境課件

5.意象月亮的現代詩歌

6.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7.《送李端》詩歌鑒賞

8.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9.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10.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